文明延安|向模范致敬 为好人高歌

文明延安|向模范致敬 为好人高歌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名片。在许多人心中,一提到延安,出现在脑海中的首先是“红色圣地”,而在今天,这座红色圣城又多了一个鲜明的标签——“文明延安”。

文明延安|向模范致敬 为好人高歌

● 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市文明委主任徐新荣等领导接见2015年度“延安模范”及“美德少年”

文明延安|向模范致敬 为好人高歌

● 延安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文明委副主任薛占海等领导接见延安市第二届道德模范

近年来,延安市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总书记再回延安讲话精神,通过广泛开展延安模范选树活动,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延安模范”“美德少年”“身边好人”,他们像一盏盏明灯,指引着人们走向道德的彼岸;他们的事迹像一本本鲜活的教材,向人们展示出道德的无上荣光;他们以凡人善举,诠释了真善美,传递了正能量,也用双手托起了这座城市的

“文明梦”

文明延安|向模范致敬 为好人高歌

●省市领导出席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进会

文明延安|向模范致敬 为好人高歌

● 陕西省文明办主任鲍贻勇,延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文明委副主任柯昌万揭晓2017年5-6月“陕西好人”榜

文明延安|向模范致敬 为好人高歌

● 延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文明委副主任柯昌万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延安日报社、延安广播电视台等领导看望慰问全国第六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张红萍

文明延安|向模范致敬 为好人高歌

文明延安|向模范致敬 为好人高歌

>> ··红色革命土壤,孕育模范基因··

2015年9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总书记高度重视各行各业的评优树模工作,多次对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双拥模范等或作出批示或出席会见。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党中央、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战斗了十三年,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度过7年知青岁月,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回顾历史,1943年初,在边区军民面临严峻挑战的局势下,党中央、毛泽东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得到了边区军民的积极响应。到1943年年底,边区实现粮食自给有余;边区工业也得到很大发展,鞋袜、肥皂、牙刷等各种日用品基本自给。从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到每一个干部、战士,人人开荒种地,个个纺线种菜。党中央在陕甘宁边区发起的这场声势浩大的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运动,树立了标杆、培养了干部、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给边区各项工作带来了很大的示范效应,形成了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这一时期涌现出的大量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追求,体现了民族精神与人格风范。

如今,70多年过去了,这些延安模范和劳动英雄人物的事迹非但没有过时,反而继续引领着人们的道德追求,激励感染着每一位延安人向着美好的人生奋进。延长石油集团公司每逢“企业精神学习宣传月”,都会引导年轻的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老厂长陈振夏“埋头苦干”的故事,并以此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延安精神教育。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郝树才、赵占魁、吴满有等延安劳模的先进事迹,都成为了党员干部受教的经典“教材”。

这些模范让延安精神变得生动形象、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他们身上闪耀的不是光环,而是崇高的精神。他们怀揣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成为照亮社会进步的璀璨明灯。

坚持把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挖掘特色文化作为城市建设的灵魂,近年来,延安着力做好四大工程:一是传承红色城市文化,宣传和公益广告突出叫响红色革命文化。实施红色文化进村庄、进社区、进广场、进校园、进景点、进网络活动,使延安随处可见扑面而来浓郁的红色革命文化。组织创作了历史剧《延安保育院》、首部红色主题秀《延安延安》、宝塔山灯光表演《延安颂》、歌曲《我要去延安》等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来传承红色基因。二是建好革命历史博物馆,对445处革命旧址进行保护提升,建成开放39座红色博物馆,重建西北局革命纪念馆,新建学习书院、延安北京知青文化展览馆,成立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南泥湾干部学院,年均接待学习参观者达4008万人次,使延安精神铸魂入心全国向往。三是挖掘梁家河大学问,成立了梁家河干部培训学院,建成了梁家河村史馆、梁家河知青插队数字博物馆,组织编印纪实文学《梁家河》全国发行,在北京知青馆设立梁家河展室,启发了人民对共产党人初心和中国梦的深度理解认同。四是做大黄土风情文化,深度开发民歌、剪纸、腰鼓等民间艺术文化资源,形成了一大批独具魅力的地域精品文化产品,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鲁艺成立80周年纪念演出大会等活动,在央视魅力中国城展示特色文化魅力。延安已成为驰名中外的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地、全球炎黄子孙朝圣地、黄河自然遗产观光地和黄土风情文化开发传播地。

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依托红色资源深入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传承红色基因凝心聚魂,使广大延安儿女日常接受延安精神的心灵洗礼。寻根、追梦、筑魂,延安精神和红色基因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生动教材。

>> ··建立完善机制,全市推选模范··

“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延安模范’评选宣传活动,就是为了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树立圣地新形象,旗帜鲜明地弘扬正气,遏制歪风邪气,积聚正能量,充分发挥先进模范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每名延安人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风清气正、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良好发展氛围。”延安市文明委副主任、市长薛占海介绍说。

延安自2015年8月开展“延安模范”评选活动以来,至今已举行了三届,共评选出月度延安模范242人。“延安模范”评选宣传活动,主要采取县(区)和行业部门推荐、媒体挖掘、群众举荐、个人自荐等多种渠道,实行网上推荐和纸质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推选出候选人,通过群众评选、专家评选和评选上榜三种方式。在每年第四季度末,确定年度“延安模范”和“延安模范”提名人选。在每年底或次年初,由组委会组织、延安广播电视台承办举行“延安模范”颁奖晚会,对评选出的“延安模范”和“延安模范”提名奖进行大力宣传表彰。

“市上把‘延安模范’评选宣传列入了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我们也在逐步完善推荐评选机制,各县区、行业部门从最初的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到现在广泛发动、火热参与,且推荐上来的候选人有很强的代表性和感染力,这种改变令人欣喜。”市文明办负责人表示。

黄陵矿业二号煤矿专职家属协管员张红萍与同在矿上工作的丈夫结婚15年来,悉心照料家中瘫痪在床多年的奶奶、患胃癌的婆婆和残疾的公公,让三位老人在迟暮之年,享受着和健康人一样的幸福生活。 这位平凡的中年妇女,用实际行动向人们诠释着什么是公婆口中的好儿媳、丈夫心中的好妻子、矿工兄弟眼中的好矿嫂。矿上及时将张红萍的感人事迹推荐至市文明办,市文明办组织媒体大力宣传并继续向省上推荐,2016年,张红萍被评为“陕西好人”、2017年被评为“中国好人”。2017年11月17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张红萍被评为第六届全国孝老爱亲类道德模范,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成为建国以来延安第一个全国道德模范

不仅是张红萍,收留流浪老人当母亲奉养16年的富县张家湾镇小山子村村民陈天强,不顾自身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救出14人的铲车司机白永鹏,孝敬岳母抚养妻妹妻侄的陕西交通集团延靖分公司员工姬文飞,身残志坚奉守诚信的延安东昊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旭东……越来越多的身边好人、延安模范通过各种渠道和完善的推荐评选机制,被发现、被挖掘,他们用自己的感人故事传递着浓浓的正能量,让延安处处洋溢着文明之风。

“修德立诚,人所以立身;崇德向善,国所以致远”。草根变成了英雄、平民变成了明星。他们让这座城市的文明更有高度、更有厚度。 一件件善事好事感天动地,一个个先进典型感人奋进。延安人用实际行动使“延安模范”荣誉发出无限光芒,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凝聚起了强大的正能量。

延安持续开展了“延安模范”选树、学习活动,让延安模范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坚持选树模范典型,每月评选月度延安模范,每年评选年度延安模范,广泛树立身边学习榜样。持续评选美德少年,通过主题道德实践、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提升未成年人道德水平。树立农村道德典型,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深化志愿服务活动,全市成立志愿服务组织2072个,注册志愿者16.9万人,形成了“群星灿烂”与“七星共明”的先进群体格局。

正如陕西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所说,文明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向往,每一个人都从内心追求文明、向往文明,都想做一个文明的人、优雅的人、高尚的人、受人尊敬的人

。延安模范评选机制使这些人们身边的好人正式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变过去的平凡为现在的伟大,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愿望,这正是从延安模范到中国好人层出不穷的根本原因。

>> ··延安精神感召,人人争做模范··

在安塞,年近九旬的曹凯每天一大早就起床,从县城街道一路步行上院子,来到“曹凯延安精神教育基地”。收拾打扫展厅,认真擦洗展品……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曹老悉心呵护着这些“宝贝”,遇到来参观的人,曹老总是热心当起讲解员,给他们讲述这些展品背后的故事。

1991年,离休后的曹凯开始广泛搜集资料,自费走访近百名老红军、老党员,整理编写革命传统教育素材,足迹遍布北京、上海、湖南、陕西等地。同时,他不辞劳苦,四处宣讲延安精神。20多年来,曹老撰写讲稿230余篇,义务宣讲3000余场,听众人数累计达289万人次,他也因此被誉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育百万人”的革命老人。近年来,曹老的身体已经难以负荷长时间的奔波操劳,但他仍然不愿停下自己的脚步。他拿出了自己数十年省吃俭用的60万元积蓄,重修了五孔旧窑洞,新建六间平板房,还动员三个儿子各自捐了十万元,耗时两年时间,建成了“曹凯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只要有时间,只要身体允许,他总会亲自给观众当讲解员,宣讲延安精神。

如果说曹凯是老一辈“延安模范”的代表,那么,在西安街头和北京机场救人的洛川女孩吴一帆、甘泉女子康晶则展现了新一代延安青年的风采。她们在危急时刻表现出的热心、勇气和举动,不仅让延安本地人深受感动,更让外地人对延安人有了新的认识。

90后洛川女孩吴一帆,在西安一家信息技术公司工作。去年4月18日,她在去公司的路上看到一位老人躺在地上,周围人焦急地围站在旁边,不知所措。学过医的她仔细看了看,发现老人已经窒息,便立即对老人进行急救,按压胸口、做人工呼吸、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救护车赶来后,她才悄悄离开,之后没有对任何人提起过此事。网友将吴一帆抢救时的照片和视频上传到网络后,事件迅速发酵,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此事,并向全社会发起寻找“最美女孩”的消息。

“‘最美女孩’竟然是咱延安女娃,真给家乡人长脸!”不少在外打拼的延安人看到媒体报道后,都不由得心生自豪。

时间再拉到去年8月1日下午,甘泉女子康晶乘坐的飞机降落在北京南苑机场,她带着孩子与前来接机的弟弟会合不久便听到机场大厅方向有呼喊声和跑动声。透过窗户,康晶看到停车场的栏杆处,一群人围着一个躺在地上的女孩,旁边有人喊“晕倒了”“没呼吸了”。有过护士经历的康晶冲出大厅,拨开人群跑到女孩面前,发现女孩已经窒息,她双膝跪地,为女孩做心肺复苏。当时地面气温高达40多度,康晶的额头很快冒出汗滴,膝盖在坚硬的地面上硌得生疼,但救人心切的她全然顾不了那么多,终于,女孩有了轻微的脉搏,120救护车也及时赶到了现场,众人合力从死神手中抢回了女孩的生命。

这些层出不穷的身边好人,不断刷新着人们的道德标杆,提升了人们对中华美德的重新认识。在“延安模范”“身边好人”引领下,一大批志愿者服务队、“美德少年”涌现出来,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延安的各个角落,让全社会处处感受到道德的力量。

延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文明委副主任柯昌万说,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身边好人”评选、善行义举榜等活动,树立群众身边的典型模范,发挥熏陶教化、示范引领作用,让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圆梦中国,德耀中华。在延安精神的感召下,在榜样的力量带动下,如今的延安,一大批扶贫济困、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孝老爱亲和创业创新的身边好人和模范代表相继涌现出来,走出了延安,走进了“陕西好人”“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的颁奖现场,成为延安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的好榜样。延安人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你追我赶,形成了争当“延安模范”“中国好人”的良好社会新风尚,全市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显著提高。

从“延安模范”到“中国好人”,这一现象充分说明,向“延安模范”致敬,为“中国好人”高歌,正是新时代新征程中的新气象。愿新时代涌现出更多的“延安模范”和“中国好人”,我们将在文明延安的大道上勇往直前、阔步前行!文明延安 | 向模范致敬 为好人高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