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怎樣快速進入市場 教你讀懂“三品一標”

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統稱“三品一標”。“三品一標”是政府主導的安全優質農產品公共品牌,是當今農產品生產消費的主導產品。“三品一標”的發展歷程,是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的戰略選擇,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標誌。

無公害農產品發展始於本世紀初,是在適應入世和保障公眾食品安全的大背景下推出的,農業部為此在全國啟動實施了“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

綠色食品產生於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是在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大背景下推動起來的。

有機食品是國際有機農業宣傳和輻射帶動的結果。

農產品地理標誌則是借鑑歐洲發達國家的經驗,為推進地域特色優勢農產品產業發展的重要措施。農業部門推動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的主要目的是挖掘、培育和發展獨具地域特色的傳統優勢農產品品牌,保護各地獨特的產地環境,提升獨特的農產品品質,增強特色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區域經濟發展。

近日,農業部發布了關於推進“三品一標”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

推進“三品一標”持續健康發展

高度重視“三品一標”發展

“三品一標”倡導綠色、減量和清潔化生產,遵循資源循環無害化利用,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和建設生態文明等方面,有重要的示範引領作用。“三品一標”通過品牌帶動,推行基地化建設、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有效提升了農產品品質規格和市場競爭力,在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現代農業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明確“三品一標”發展方向

▍發展思路

發揮產地準出功能;綠色食品突出安全優質和全產業鏈優勢,引領優質優價;有機農產品彰顯生態安全特點,因地制宜,滿足公眾追求生態、環保的消費需求;農產品地理標誌要突出地域特色和品質特性,帶動優勢地域特色農產品區域品牌創立。

▍基本原則

嚴把質量安全,持續穩步發展。

立足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

政府支持推進,市場驅動發展。

▍發展目標

力爭通過5年左右的推進,使“三品一標”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產品質量安全穩定在較高水平。“三品一標”獲證產品數量年增幅保持在6%以上,產地環境監測面積達到佔食用農產品生產總面積的40%,獲證產品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率先實現“三品一標”產品可追溯。

推進“三品一標”發展措施

▍大力開展基地創建。著力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進一步擴大總量規模,大力推動開展規模化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創建。穩步推動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建設,強化產銷對接,促進基地與加工(養殖)聯動發展。積極推進全國有機農業示範基地建設,適時開展有機農產品生產示範基地(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創建。紮實推進以縣域為基礎的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示範創建,積極開展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優秀持有人和登記保護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示範創建。

▍提升審核監管質量。加快完善“三品一標”審核流程和技術規範,抓緊構建符合“三品一標”標誌管理特點的質量安全評價技術準則和考核認定實施細則。嚴查冒用和超範圍使用“三品一標”標誌等行為。

▍注重品牌培育宣傳。加強品牌培育,將“三品一標”作為農業品牌建設重中之重。做好“三品一標”獲證主體宣傳培訓和技術服務,督導獲證產品正確和規範使用標識,不斷提升市場影響力和知名度。積極辦好“綠博會”、“有機博覽會”、“地標農產品專展”等專業展會。

▍推動改革創新。輻射帶動農產品質量安全整體水平提升。圍繞國家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和農業可持續發展要求,大力推廣優質安全、生態環保型肥料農藥等農業投入品,全面推行綠色、生態和環境友好型生產技術。

▍強化體系隊伍建設。要將“三品一標”隊伍納入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統籌謀劃,整體推進建設。

▍加大政策支持。各級農業部門要積極爭取同級財政部門支持,將“三品一標”工作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儘可能把“三品一標”納入各類農產品生產經營性投資項目建設重點,並作為考核和評價現代農業示範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龍頭企業、示範合作社、“三園兩場”等建設項目的關鍵指標。

“三品一標”的區別

從本質上講,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都是經質量認證的安全農產品,並且其認證管理機構都要求生產者有生產規程、質量控制追溯等制度。從安全角度講不存在“金字塔”;由於認證和生產成本不同產品銷售價格有高低!

地理標誌農產品,不僅要求其安全,而且還要帶有地域和文化特色。又是知識產權保護的範疇。所以它是有特色的稀有的優質(安全)產品。

“三品”證前要求安全檢測, “一標”證前不要求安全檢測,證後都要有安全監管。

注意同一產品包裝上不應同時使用無公害、綠色和有機標誌,但可以分別與農產品地理標誌同時使用。

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申請條件:具有組織管理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和承擔責任追溯的能力。具備一定的生產規模、產地環境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的標準要求(有標準要求)、產品質量符合要求(檢驗依據農業部規定)。申報產品在農業部、認監委公佈的《實施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產品目錄》內。

認證程序:根據無公害農產品管理辦法、程序規定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屬地管理原則,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認證採取的是從縣級農業部門所屬無公害農產品工作機構到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5個環節分級審查、逐級負責的制度。也就說申請人向縣級農業部門提交申請材料即可。

•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申請人必須具備的資質證明文件複印件

•《無公害農產品內檢員證書》複印件

•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質量控制措施(內容包括組織管理、投入品管理、衛生防疫、產品檢測、產地保護等)

•最近生產週期農業投入品(農藥、獸藥、漁藥等)使用記錄複印件

•《產地環境檢驗報告》及《產地環境現狀評價報告》(省級工作機構選定的產地環境檢測機構出具)

•《產品檢驗報告》原件或複印件加蓋檢測機構印章(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選定的產品檢測機構出具)

•《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現場檢查報告》原件(負責現場檢查的工作機構出具)

•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信息登錄表(電子版)

•其他要求提交的有關材料(土地流轉合同、合作社協議等)

綠色食品標誌許可

申請條件:

1.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其資質應為企業法人、農民專業合作社、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個體工商戶、家庭農場等,以及其他國有農場、國有林場和兵團團場等生產單位;

2.具有穩定的生產基地;

3.具有綠色食品生產的環境條件和生產技術;

4.具有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並至少穩定運行一年;

5.具有與生產規模相適應的生產技術人員和質量控制人員;

6.申請前三年內無質量安全事故和不良誠信記錄;

7.與綠色食品工作機構或檢測機構不存在利益衝突。

申請產品:

1.《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

3.在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核定的範圍內;

同時具備條件:

1. 環境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

2. 投入品使用符合綠色食品投入品使用準則;

3.產品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品質量標準;

4.包裝貯運符合綠色食品包裝貯運標準。

綠色食品標誌由申請人向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綠色食品工作機構或者省級委託機構提出申請,經審查合格後報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審定發證。目前河南省的企業可以直接向省轄市或直管縣農業部門提交申請材料

1.《綠色食品標誌使用申請書》及《調查表》;

2.資質證明材料;

3.質量控制規範;

4.生產技術規程;

5.基地圖、加工廠平面圖、基地清單、農戶清單等;

6.合同、協議,購銷發票,生產、加工記錄;

7.含有擬使用綠色食品標誌的包裝標籤或其設計樣張;

8.部中心規定提交的其他證明材料。比如,商標證。

有機食品認證

申請條件:

1.原料必須來自己已經建立或正在建立的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或採用有機方式採集的野生天然產品。

2.產品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有機產品的加工、包裝、貯藏、運輸等要求。

3.生產者在有機產品的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有完善的跟蹤審查體系和完整的生產和銷售的檔案記錄。

有機產品由國家認監委批准的多機構認證,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依託綠色食品工作機構具備完善的管理規章和服務體系,國家認證認監委批准設立的第一家有機產品認證機構、認證培訓機構。

根據《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規定,認證程序包括受理申請、材料審查、現場檢查準備、現場檢查實施、認證決定等環節。中綠華夏有機產品認證所需材料與綠色食品標誌許可類似,直接和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聯繫。

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登記申請

有條件的生產者可以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議,使用標誌:

(1)生產經營的農產品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

(2)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3)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

申請程序:也是自下而上,由縣級或省轄市級農業部門的具體工作機構接收申請材料,逐級上報至省級機構,省級機構負責初審、現場核查和品質鑑評,然後上報至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

截至最近一次研究報告顯示,全國綠色食品企業超過6700家,產品達2萬多個;實物總量近億噸,年銷售額2800多億元,出口額超23.1億美元,環境監測的農田、草場、水域面積2.4億多畝。而“三品一標”的認證是推進農業發展、提升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工作,所以,著力培育特色農業品牌,將為我國現代綠色精品農業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