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新推精品旅游环线

青青的草场,漫山的花朵。普格县日都迪萨的山坡上,120顶帐篷安置在山水间,150名游客从成都自驾来到这里,度过难忘的一天,当地村民们穿上节日的服饰,聚集在这里,与游客一起围着火堆,牵手跳起达体舞。

这次大山里的“聚会”,是由凉山州旅发委精心策划的一次旅游扶贫活动,旨在通过打造旅游精品线路,让旅游与扶贫相结合,让山里的群众找到一条新的致富路,早日脱贫奔康!

  雾里看花 大山深处盛开最美索玛花

5月25日,30台自驾车、150名游客,从成都市温江区出发,前往大凉山腹地,寻梦彝族火把节的发祥地。此次“春风又绿新彝寨·索玛花开等您来”自驾活动行程近1500公里,串联昭觉、布拖、普格三县旅游文化资源。

活动由凉山州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西昌市旅游局、昭觉县旅游局、普格县旅游局以及四川西行起点自驾游俱乐部、西昌海外国际旅行社协办。

26日一早,自驾车队告别彝族服饰文化之乡昭觉县,驱车前往彝族火把节发祥地普格县日都迪萨。驶出布拖县城,车队开始沿着山路前行。“山坡上盛开的都是索玛花吗?”对讲机里,游客惊喜的问道。透过车窗,山坡上白色的索玛花肆意的开放在山间,下着雨,山里起了雾,花朵犹如被一层薄纱笼罩,越发显的娇艳欲滴。

一路上,大片大片的索玛花开满了山坡,白色的、粉色的、紫色的、桃红色的……大家的眼光被索玛花所吸引,所谈的话题也全都是索玛花。忍不住下车细细观赏,花瓣上挂着水珠,花朵因吮吸了雨水而显得精神饱满。“太美了,太美了,真是不虚此行。“即使下着雨,仍然挡不住大家与花朵、美景合影留念的热情。

  燃起篝火 日都迪萨感受彝族民俗风情

伴随着一路花香,一路美景,车队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日都迪萨,这里是“彝族火把节发祥地”。

热情好客的赛果洛村村民们身着传统彝族服饰,唱着彝家歌曲,举起彝家美酒,用彝家最传统的待客方式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彝家特色烤羊、彝家小猪肉、彝家酸菜鸡、彝家荞粑粑、彝家烤土豆……美味的彝家菜品,让来自贵州、成都、重庆等地游客们大饱口福。

夜幕降临,取来圣火,熊熊的篝火在这里点燃,在象征光明、象征团结、象征美好未来的火堆旁,伴随着达体舞的音乐,游客与村民们手牵手,在这里尽情的唱歌跳舞,日都迪萨成为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这是一次难忘的旅行”,四川马帮自驾游李怡君说,此次旅行不仅领略了大凉山普格-布拖-昭觉-西昌精品火把旅游线一路神奇的自然风光,也亲身感受到了赛果洛村群众的贫困,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也是我们旅游人应有的责任,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明年我们还会再来。

马帮自驾俱乐部的成员张先生是个自驾爱好者,去过很多地方。他说,这条线路太美了,一路都可以欣赏美丽的索玛花。日都迪萨的村民们非常的淳朴热情,准备了健康美味的彝族菜品。在圣火发祥地,大家一起去找寻了采火点,不仅自己饱了眼福和口福,还为家里人带了正宗的燕麦面和酸菜,让他们也尝尝大凉山的绿色食品。

  旅游扶贫 大凉山绿色农特产品受欢迎

自驾营地的上方,是土特产售卖区域,白色的燕麦面、新鲜的野当归、彝族酸菜、野生蕨菜……这个临时搭建的土特产市场,吸引了游客前来抢购,供不应求。“我买了4袋燕麦面,燕麦对身体好,在老乡手里直接购买,质量放心,7元一斤的价格也很划算。”成都游客马先生开心的说。

“没想到这些东西这么受欢迎,一会儿就全部卖完了。”赛果洛村村民火补从日高兴地说,这一切都要感谢党的关心,感谢州旅发委的帮助,感谢帮扶干部的辛勤付出。

据初步统计,通过此次自驾活动的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出售荞麦、燕麦、圆根酸菜等土特产品,赛果洛村总收入达到10万元左右。

赛果洛村位于普格县东北方,距县城57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全村235户,1072人,其中精准识别建卡贫困户122户,620人,全村产业结构单一,属典型的大凉山高山彝区极度贫困村。

凉山州旅发委对口帮扶赛果洛村,在聚力抓好“两不愁三保障”的同时,驻村工作队创新工作思路,对该村村情深化认识,以全域旅游的眼光看待和评价赛果洛村的资源,依托传统民俗、民风以索玛花为媒、以彝族火把节发祥地日都迪萨为资源平台,在帮扶过程中内引外联,创造性的联姻成都市西行起点自驾游俱乐部共同举办“春风又绿新彝寨·索玛花开等您来”的旅游+扶贫的节庆活动,带动当地贫困群众脱贫奔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