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窮養”?還是“富養”?別糾結,家長這裡有定位

每當說起關於窮養富養的話題,會想起臺灣作家劉墉對他兒子的教誨,他說希望他兒子未來有一天在女朋友家做客,既能把一整隻龍蝦吃得乾乾淨淨,讓對方知道孩子見過場面;而當女朋友家龍頭漏水時,又能立刻拿起扳手修理,讓對方知道自己絕非嬌生慣養,而是有責任擔當。

劉墉先生對他兒子的教誨,何嘗不是對爭執窮養富養觀念的父母們一個最為明瞭的啟示?說窮養,我們要的不是貧窮本身,而是杜絕嬌生慣養的獨立能力;說富養,我們要的不是揮金如土,而是見過場面的從容優雅。

起碼從現實來看,單純強調窮養或富養並無太大意義,盲目相信“男孩子要窮養,女孩子要富養”,就如盲目相信“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樣,是教育領域的一大集體無意識盲從。並無任何證據表明窮養的男孩就一定優秀,富養的女孩就一定高貴。反倒是爆出了不少富養女孩導致一身“公主病”等現象熱議一時。

從物質角度來看,無需刻意強調窮養和富養。窮人家孩子一味富養,不但家庭負擔重,更易養成與自身條件不符的生活方式,反而助長拜金之風;富家子弟一味窮養,更是讓孩子與自身環境格格不入,反倒不利於家業持久,不如教其如何融入環境、打理江山。所以物質方面,有多大能力辦多大事,無需刻意強調窮富。

從精神角度來看,刻意強調窮養和富養更是誤入歧途。說男孩需要“窮其心志”來發奮圖強,難道女孩就可以不勞而獲嗎?說女孩需要“富其精神”才從容優雅,難道男孩就不需要氣質見識嗎?刻意強調男女性別,忽視了教育首先面對的是平等的個體和生命,而非對立的性別。這本身就是極其不懂教育才會出現的思維方式。

“男孩子要窮養,女孩子要富養”的觀念,一方面過於強調了男女性別差異,另一方面過於片面的看待了窮富之間的差異。一如劉墉先生所言,要做“能屈能伸、能攻能守的現代人”。單純強調窮養富養的觀念,實在是太單薄、太偏頗了,無法為當今社會狀況下的家庭教育提供太多有效指導。作為一個現代人,無論男女都需要獨立的能力和豐富的見識。

從家庭角度來看,要培養一個“現代人”,起碼要做到兩個方面:一是給孩子承擔責任的現實世界。讓孩子早一點了解和接觸家庭生活中的一切,儘早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早日承擔起家庭的責任和義務。從各類家務的親歷親為,到參與家庭各類事項的決策和行動,為家庭出力,為家長分憂。讓孩子早一點接觸生活,瞭解生活的艱辛,鍛鍊基本的生存技能,才能儘早形成獨立生活的能力。

二是給孩子豐富充實的精神世界。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讓孩子多讀書、給孩子多買書,讓孩子學習各類文化藝術特長、懂得欣賞各門類文化藝術,多去不同的地方見世面、長知識,多參與不同的活動場合去體驗、去鍛鍊,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不輕易打擊孩子的夢想······凡此種種都是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精神世界之所需,當然前提是家長自身要做足功課,而絕非把錢花出去就萬事大吉。

教育是一項複雜的事業,是一件系統性工程,絕非簡單的窮養或富養式的簡單邏輯就能回答。在教育領域,往往越是簡單、易於流傳、似是而非的結論就越是流行。這恰恰反映了不少家長自身的盲從、迷信與急功近利。面對此類現象,只有家長自己不斷完善自我、加強學習,才能走出窮養或富養的思維兩極,避免被一些似是而非的簡單觀點所蠱惑,讓家庭教育走上正軌、迴歸常態。

教育,不應該走極端,平衡才是最好的教育之道:

保證了孩子的物質生活,他們才不會貪婪;讓孩子吃點苦頭,他們才懂得謙虛;讓孩子學音樂美術,孩子懂得了高雅和品味;讓孩子受點挫折,他們的靈魂會更加堅韌;孩子經常旅遊,他們的視野會更加開闊……

孩子是“窮養”?還是“富養”?別糾結,家長這裡有定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