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造”開局 下好搬遷“後時代”的“先手棋”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為了將長江大保護落到實處,位於高壩洲鎮的中船重工中南裝備有限責任公司在長江岸線生態復綠上做起了智慧技改的文章,從生態復綠的實際需求出發調整研發路線,加大技改投入,用工匠精神為長江沿岸生態撐起保護傘。

沿江化工企業搬遷後,殘留的廢棄物如何處理才能不給土壤留隱患,是我市落實化工企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方案的必答題。眼下,這個問題在中船重工中南裝備有限責任公司的科研實驗室裡找到了答案。

土壤修復劑在長江沿岸生態修復過程中,它扮演著清道夫的角色,經它修復的土壤,可以完全滿足植物的生長要求。

鉛、汞、鉻等是化工企業生產廢棄物中常見的重金屬,土壤經過這些汙染物的長期沉澱,就像布料掉進了染缸,想復原,並非易事。而不清除,又會對復綠的植被生長造成影響。眼下,中南裝備公司在省經信委支持下建立了全國首家土壤修復工程實驗室,歷經上百次實驗,嘗試從該企業原有的油田土壤汙染修復技術中提煉出給化工汙染土壤治病的“良藥”。然而實驗證明,將土壤內的汙染物分離出來並不現實,公司研發團隊不得不在原有的產品研發上另闢蹊徑。

中船重工中南裝備有限責任公司主任工程師覃金周說:“以前(重金屬)它就是分散的 現在我們相當於給它加一個籠子 ,圈起來後固定以後,它就不隨著植物根系進入生態鏈。”

中船重工中南裝備有限責任公司科研人員徐倩宇表示:“我們針對土壤鉻金屬元素修復已經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果,能夠達到600mg的處理標準,這個值是全國的一個通用標準,我們的目標就是達到在未來20年、30年以後,我們的這個處理達到的要求依然是符合環保標準的,治理成效更長遠。”

當前,整個宜昌市134家沿江化工企業搬遷在即,一大批長江沿線生態復綠項目正有序推進。將此視為機遇的中南裝備公司迅速調整產品研發方案,將原本在沿海城市走俏的土壤修復劑產品定位成為打開省內環保產品市場的前鋒。眼下,新產品的技術已經基本成型,為更好的銜接市場,研發仍未止步。

中船重工中南裝備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陳典章說:“(下一步)打算投資1000多萬元積極的開展針對這個重金屬汙染和磷石膏礦渣汙染的治理,研發高效低成本的新型土壤修復劑產品,達到10萬噸每年的修復劑產品,可以處理的汙染土壤可以達到100多萬方,也就是說相當於(每年)十多家企業的修復任務,我們可以完全拿下來。”

除此之外,針對眼下濱江城市生活垃圾影響長江生態的問題,這家有著軍工技術實力的企業在清潔能源車的產品轉型上也有了新方向。針對城市生活垃圾堆放易生菌、發臭的問題,該企業採用全國首創的電解法工業化製備技術,在清潔車上裝載催化裝置,以水為原料,車載發電機為能源,現場製備高濃度臭氧水。通過噴淋的方式一掃城市垃圾集中堆放的衛生隱患,處理後的垃圾進行填埋時,二次汙染的程度也將大大降低。

中船重工中南裝備有限責任公司工業園事業部技術處處長陳向靈表示:“面對50噸的生活垃圾處理站,咱們一次噴淋,兩個小時之內它的異味可以降低30%,二次噴淋四個小時之內我們這個異味可以消除90%,同時,大腸桿菌等所有菌類可以完全滅殺。”

目前,這款除菌能手已在我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中派上了用場,產品依託節能高效的特點也撬開了沿海市場的大門。如今,該企業正在與省內各沿江城市積極洽談,讓好產品助力家鄉好生態。

同時,企業的騰飛也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政企攜手,才能打好保護與發展的“共贏牌”。用智慧製造、科技製造給長江生態鋪綠道,中南裝備公司的轉型之舉,正是我市踐行長江大保護,落實化工產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方案的生動實踐。為打好這張“共贏牌”,我市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環保型企業科技轉型的政策,人才培育、貼息貸款、項目審批,凡是企業需要的,都有優待政策助力成長。

高壩洲鎮副鎮長陳曉冬表示:“我們積極向外對接高等院校,向企業支持研究生、博士生以上的專業性人才,第二個在產業資金方面,我們每年向企業就是在生態保護有發展, 有潛力在做研發的這樣的企業每年給予縣域發展資金,給予一定的貼息貸款。像我們今天看到的中船重工每年是給予一千多萬的貼息貸款,支持企業在環境生態保護上的轉型發展。”

中船重工中南裝備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陳典章表示:“按照2018年公司的高質量發展綱要,我們將切合這個長江大保護,把這個土壤修復劑產業和臭氧消毒車產品做大做強,實現產值翻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