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操控術”,這樣的邪魔外道無人能收?

“情感操控術”,這樣的邪魔外道無人能收?

“情感操控術”,這樣的邪魔外道無人能收?

金庸的武俠小說如今能成為一門“顯學”,或許就像兒童痴迷童話一樣,可能恰恰因為它滿足了成年人的童話需求。金庸的武俠正如許多經典的童話一樣,在荒誕離奇的情節之下所闡明的,常常是關乎人類終極的大問題。比如最常見的“武學秘籍命題”,江湖上名門正派的武學總是修持艱辛、見效緩慢,而“葵花寶典”之類的秘籍則能使人進步神速。但遺憾的是,這些秘籍無一例外或讓人精神分裂,或必須揮刀那啥。總之,必須付出生命最寶貴的東西做代價。

而更遺憾的是,無論哪一種江湖裡,永遠都會有人願意去追求這樣的“秘籍”。

如果說男女交往也似江湖的話,你知道麼,這裡也有一套能讓你迅速成為“東邪西毒”的秘籍。這幾天媒體報道了一種叫做“PUA情感操控”的江湖套路,簡而言之吧,PUA起源於國外,原意是搭訕藝術,大約是教人一些社交技巧和心理學常識,以取得對方青睞。但這玩意無節制地發展下去,就成了情感操控。它抓住人性中的情感弱點,巧妙設計圈套,讓對方“愛”上自己,最終達到騙財騙色的目的。

當這套東西遇到國內蓬勃發展的社交媒體潮時,就演變成了一種產業。團參君前幾天批評過的“情感教主”Ayawawa就是個中弄潮兒。他們打著知識付費的旗號,兜售“情感指導”課程,指導學員如何利用特殊技巧對異性進行誘騙。

媒體調查發現,有一些人因此每月有高達二十多萬的“收穫”。除了錢財之外,還有一些人藉此漁色,並偷拍女性隱私視頻。更有甚之,當被騙的女生因情傷而輕生時,他們還直播自殺過程,簡直撲面而來的心理變態感。

這些人的變態還不僅於此,他們突破了人類心理的某些底線。你知道,人類對於善的認可是一種本能,所以人在做壞事的時候,或者會以一種正義的名義來說服自己。比如山東招遠“全能神”教徒殺人時聲稱對方是魔鬼。或者會消解受害者的正當性,這樣就會使自己的行為看起來不那麼惡。比如古代綁匪會稱人質為“肉票”,既然對方只是一張票而不是人,那麼綁架也就和賣肉差不多了。總之,很少有作惡者會坦白大方承認自己在作惡,就像王陽明“心學”說的,盜賊也有那麼點羞惡之心在託底。

然而這些“PUA”們可能要讓王陽明對自己的學說起疑了。除了像初階壞人一樣,將被騙的異性稱為“獵物”、“寵物”外,他們似乎特別有勇氣直面“慘淡的真相”。

他們直白地把這些課程叫做“陷阱”。某一個兜售這種課程的網站自稱“極惡者聯盟”,並直接聲稱:如果你不打算做一個壞蛋,請離開。該行業中的所謂“導師”,也毫不掩飾地說這些課程是“邪術”,並坦承“突破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線”。什麼時候小人也這麼坦蕩蕩了?

為了防止形成不良示範,媒體沒有詳細介紹這些騙術的細節。但不難看出,由於他們利用了某些現代心理科學的知識,使得其騙術能夠不同程度上進入對方心靈深處。甚至其課程中就有“自殺鼓勵”的內容,“要讓目標有願意為你死的衝動”。所以其危害不僅僅在於錢財和隱私,更會給受害者留下心理創傷。很多受害者會留下被控制的恐懼感,或者很難再對異性的示愛產生信任,甚至會走向自殘自殺。

和普通騙術不同,就像武林中的“寶典”“真經”一樣,玩弄他人的情感,也必會戕害自己的人性。調查發現,這種“邪術”也會讓習練者自己產生“泡學中毒”:分不清真假、沒有愛的能力、抑鬱症、精神分裂,總而言之就是人性本身受到了衝擊後的不適反應。

這比電腦系統損壞更可怕,畢竟人性無法格式化後重裝。

那些靠這些騙財騙色的人,理應受到法律制裁。但以“情侶戀愛”為包裝的詐騙,該如何界定取證?心理傷害又如何鑑定與量刑?當心理學與社交傳媒相遇,卻被別有用心者掌握後,這無疑又給社會管理出了個難題。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也研究過心理學,並讀完了厚厚一大本《社會心理學》教材。這本書對我衝擊挺大的,因為它讓我發現人性竟然如此漏洞百出、脆弱不堪。稍稍受過訓練過的人,就可以利用暗示、誘導等手段,讓我們按照別人的意旨來言行。比如滿大街那些“最後三天”促銷打折的戲碼,即使擺了半年了,還是會有人光顧。其實都是心理學在銷售上的應用。當人性的弱點,被人類自己窺見之後,我們究竟該為科學的進步而驕傲,還是該為打開潘多拉魔盒而憂慮?

(文/於永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