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習近平總書記引用了哪些典故?

“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5月28日上午,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講話中,總書記引用這些典故講信念、講創新、講人才,深入淺出、娓娓道來,我們一起來學習!

1、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也 /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谈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哪些典故?

【講話原文】

“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也。”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但我們必須有“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豪情。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有強烈的創新信心和決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勇於攻堅克難、追求卓越、贏得勝利,積極搶佔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

【釋義】

“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也”出自孫中山先生的《建國方略·孫文學說》。《建國方略》是孫中山先生系統闡述建國宏願和構想的一部力著,《孫文學說》又名《知難行易的學說》或《心理建設》, 1918年底完稿,次年6月正式出版。這句話的原文釋義為:政治的興衰成敗,取決於人心的振作或萎靡。如果人的心裡相信事情可行,則移山填海的難事也能有成功的時候;相反,如果人的心裡不信事情可行,那麼即使是反掌折枝這樣容易的事,也不會有收到成效的時候。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是戰國時期屈原《離騷》中的名句,原文是“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這句話的意思是,他人攻擊我佩帶蕙草,又指責我愛好採集茝蘭,這些都是我內心之所珍愛,就是讓我為之九死也是心甘情願,始終不悔。這兩句詩,表現了詩人對美好理想執著追求的精神,這也大大影響了後世的人們,自漢代以後,文人無不對屈原那在逆境之中堅持真理、上下求索的精神推崇備至。

這兩句話,強調的都是堅守信仰、堅持信念、堅定信心的重要性。今天,在實現世界科技強國目標的道路上,我們迎來了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性交匯期,既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又面臨著差距拉大的嚴峻挑戰。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關鍵在人。在此,習近平總書記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勢、搶佔先機,直面問題、迎難而上,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努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舉一反三】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行路難》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無堅不入,銳兵精甲,不能御也。

——金纓《格言聯璧》

2、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谈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哪些典故?

【講話原文】

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決心不能動搖、勇氣不能減弱。科技體制改革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闖難關,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正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釋義】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出自《周易·繫辭下》:“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大意是說,歷代聖人先後繼起,會通變前代的典章制度,領導百姓進取不懈,使百姓各得其宜。簡簡單單九個字,道出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世間萬物,都有一個發生、發展和衰落的過程,如果能順應環境變化做出相應調整,就可以永葆活力。成語“窮則思變”即由此而來。

對於改革創新的重要性,中國人很早就有認識。類似的說法還有《詩經》裡“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韓非子》裡“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求變化,求發展,求進步,是人類文明演進的基本脈絡,也是中國發展道路的根本指向。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然而,我國科技領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特別是同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相比,我國科技在視野格局、創新能力、資源配置、體制政策等方面存在諸多不適應的地方。習近平總書記引用“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明確要求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通過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激發創新激情和活力。

【舉一反三】

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俗。

——劉安《淮南子·汜論訓》

變則新,不變則腐,變則活,不變則板。

——李漁《閒情偶寄》

變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啟超《變法通議》

3、功以才成,業由才廣

谈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哪些典故?

【講話原文】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寶貴的,一切創新成果都是人做出來的。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全部科技史都證明,誰擁有了一流創新人才、擁有了一流科學家,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佔據優勢。

【釋義】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這句話出自東晉習鑿齒的《襄陽記》,裴松之注《三國志》時曾引用過,原文是“今方掃除強賊,混一區夏,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它說的是這樣一個故事:董恢以副使身份陪同費禕出使吳國,孫權大醉後問費禕:“楊儀、魏延等人能力有限卻被委以重任,將來有一天等諸葛亮不在了,他們一定會成為禍亂的。你們對此難道就沒有防備嗎?”費禕不知如何回答,四顧求助。董恢告訴費禕可以這樣應對:現在蜀國要北伐中原,成就大業,這就要全面聚攏人才、廣泛吸納人才,“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孫權聽後認為言之有理。回蜀後,諸葛亮聽說了這件事,感到董恢善言有才,於是在他回來還不到三天,就任命其為丞相府掾屬,後來升遷為巴郡太守。

古往今來,人才都是富國之本、興邦大計,要把事業發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列子·說符》指出:“治國之難,在於知賢。”《論語·泰伯》道:“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說的是舜有禹、稷、契、皋陶、伯益等五位治國能臣,就把天下治理好了。周武王也認為他能推翻商朝,建立周朝,是因為有十位治亂之臣輔佐。《後漢書·周舉傳》中則說:“昔在前世,求賢如渴”,由此產生的成語“求賢若渴”形象地反映了人們對賢才的渴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高度重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在此次講話中,他再次引用“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得人之要,必廣其途以儲之”“人材者,求之則愈出,置之則愈匱”等古語典故,指出科技創新的關鍵,在於形成一支能夠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人才隊伍。要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就必須形成有利於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有利於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有利於競相成長各展其能的激勵機制、有利於各類人才脫穎而出的競爭機制,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創新局面。

【舉一反三】

尚賢者,政之本也。

——墨子《墨子·尚賢》

無長安之國,無恆治之民,得賢者昌,失賢者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

——韓嬰《韓詩外傳》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龔自珍《己亥雜詩》

4.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谈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哪些典故?

【講話原文】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兩院院士是國家的財富、人民的驕傲、民族的光榮。長期以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懷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憑藉深厚的學術造詣、寬廣的科學視角,為祖國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冊的重大貢獻。祖國大地上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碑,凝結著廣大院士的心血和汗水。我們的很多院士都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深厚情懷,都是“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

【釋義】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出自明代著名抗倭英雄戚繼光的《望闕臺》,全詩為:“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於此望宸鑾。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這首詩概括了詩人在蒼茫海域內東征西討的戰鬥生活,暗寫抗倭鬥爭的艱難困苦。作者盼望抗倭鬥爭能夠得到朝廷的充分支持,既表達了對民族的赤誠,自己有一腔抗倭報國的熱血,又蘊含了對家國的忠貞。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出自北宋名臣范仲淹之手之口。之手者,《岳陽樓記》是也。范仲淹應朋友滕子京之請,馳騁想象,熔鑄萬千憂樂於筆端,揮毫寫就這篇千古名文,傳誦天下。之口者,范仲淹所喜自勵警語是也。據歐陽修所云:“公少有大節,於富貴貧賤、譭譽歡戚,不一動其心,而慨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這兩句話,體現的都是愛國主義情懷。自古以來,中華文化始終倡導君子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人生目標,做到上究天理、下察民情。從《禮記·大學》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到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的擔負大任;從曹植“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到王昌齡“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捨生赴死……“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始終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信仰,也是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有著極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永不褪色的時代價值。習近平總書記引用這兩句古語,既是對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為祖國和人民作出的重大貢獻的肯定,更是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弘揚科學報國的光榮傳統,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勇於創新、嚴謹求實的學術風氣,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國家發展偉業,在科學前沿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領域不斷取得突破。

【舉一反三】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郝思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