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市面上有這麼多證券公司,他們之間到底都有什麼區別?

懂社保


在沒有互聯網這個可以足不出戶就聯通全國的工具之前,證券業務是和證券營業部密不可分的,比如你以前開證券賬戶,是必須要臨櫃的;你買股票可能還要到營業部的交易大廳去交流看盤;想要了解投資資訊,最好的方法是參加證券公司舉辦的投資研討會,包括現在你要開通創業板或者科創板的交易權限,都必須到營業部現場辦理。在全國只有兩個交易所的情況下,需要有足夠多的券商和營業部場所來為普通投資者提供相應的服務,這是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多券商和營業部的根本原因。

在1995年混業經營以前,證券公司只是商業銀行或者信託公司的一個部門,而隨著中國的證券市場的不斷髮展,投資者的需求也開始迸發,在1995年中國的《商業銀行法》確立了金融業分業經營的管理制度以後,證券經營機構紛紛從原來的主體剝離,成立專業的證券公司。當時國內的三大證券公司分別是華夏、南方和國泰,註冊資本都達10億,但在證券行業的發展浪潮中,前兩者已經被湮滅,只剩被合併的國泰君安。

從十幾家,到近百家,到截止2019年4月的一百三十一家,那這些證券公司在各項業務上到底有什麼差別?下面給大家做個簡單介紹。

證券公司有分類評級,業務能力各有差異

每一年中國證監會都會根據審慎監管的需要,以證券公司的風險管理能力為基礎,結合公司市場競爭力和合規管理水平,根據資本充足、公司治理與合規管理、動態風險監控、信息系統安全、客戶權益保護、信息披露等6類評價指標,對證券公司進行的綜合性評價,主要體現的是證券公司合規管理和風險控制的整體狀況。 這個評價是證券公司自動參與的,並沒有強制要求。

目前證券公司的評級共有5大類11個級別,分別有A(AAA、AA、A)、B(BBB、BB、B)、C(CCC、CC、C)、D、E五個類別。其中A、B、C三大類中各級別公司均為正常經營的券商,D類、E類公司分別為潛在風險可能超過公司可承受範圍及被依法採取風險處置措施的公司。

根據中國證監會公佈的2018年證券公司分類評級結果顯示,98家參與評級的證券公司被分為4大類9個級別。一如既往的,沒有任何一家AAA級券商,但是有12家AA級券商,比2017年多了一家;同時多了一家D類券商華信證券,這家互定位“資本交易型投行+互聯網券商”的券商目前部分業務已經暫停,且其2017年的財務報表被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報告中給出了“無法表示意見”的結論。

那評級對證券公司有什麼影響呢?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當地證監局對監管要求會不一樣,同時對其申請新業務、新產品、增加業務種類、新設營業網點等都會有影響。比如高評級的券商可以降低投資者保護基金的繳費比例;可以提高發債的評級,降低融資成本;還可以優先取得一些新業務的資質等等。

去年排名第一的是廣發證券,但是估計今年鐵定沒戲了,碰上了康美藥業這攤事,廣發的雙A評級估計地位難保,分列2-12位的券商,分別是國泰君安、海通證券、華泰證券、申萬宏源、銀河證券、招商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中信證券、東方證券、平安證券。

這是十二家券商都是綜合實力比較強的大型券商,但是每家券商都有其業務特點,也就是各有所長。比如中信、廣發、華泰、東方的資管業務,中信、海通、中金的上市承銷保薦業務,中信、國泰、銀河的經紀業務,中信、國泰、中金、華泰的自營業務,都是排在行業前列的。

那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這些證券公司提供的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業務到底有什麼差別呢?具體要看是什麼業務。

經紀業務大同小異,其他業務各有千秋

因為券商涉及的業務其實比較多,其中主要可以分位個人和機構業務,下面我將以與投資者息息相關的個人業務作為切入點,給大家介紹一下經紀業務和財富管理業務的區別,對於投行、自營等業務這裡就不做介紹了。

經紀業務門檻低,服務差異差別不大

經濟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證券公司提供的最基本的就是交易服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經紀業務。在目前IT技術成熟的背景下,目前所有的券商提供的經紀業務差別並不明顯,也就是沒有本質的區別。除非你是採用程序化交易策略的投資者,對於交易速度有著很高的要求,否則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在哪個券商開戶其提供的交易服務是沒有本質區別的。

但是在交易量猛增的情況下,依然會有部分券商的交易系統會出現無法登陸或者交易的情況,比如在2015年牛市高潮的時候,多家券商曾出現過這種問題;同樣的情形,在2019年的2月底再次出現,至少有6家券商的交易系統出現了故障。但是整體來看,這種情況相對來說比較少,對於投資者日常的交易而言,並無本質區別,最關鍵的就是成本和使用體驗。

現在券商幾乎都可以互聯網上直接開戶了,因此成本費率是投資者首先應該考慮的,其次是使用體驗。不同的券商在APP的開發投入和力度方面有所差別,在功能上也會有所不同,投資者只要選擇成本更低,APP的功能更加易用和完善的券商開戶即可。

這也是為什麼自從2013年華泰推出萬三佣金互聯網在線開戶業務以後,券商的佣金率不斷下降的關鍵原因,因為大家發現去哪家券商開戶其實對於一個只需要交易的投資者而言是沒有差別的,最大的影響就是成本,那當然是誰的成本更低就找誰。

在這樣的背景下,券商開始紛紛轉型,希望在經紀業務的基礎上,為投資者提供更完善的財富管理、資產配置業務等等,比如提供盈利才收費的投資諮詢服務,更為多樣化的產品銷售服務等等,目的是提高佣金率或者增加其他的業務收入。這一現象在業務被稱為向財富管理業務轉型,因為業內都知道靠天吃飯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不進則退,轉型是面對經紀業務下滑的出路。

轉型財富管理業務,看好資管能力出色的券商

從去年至今,已經有不少龍頭券商開啟了轉型工作,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各龍頭券商的年報就能略知一二。比如中信證券在去年底,就已經將公司經紀業務發展與管理委員會更名為財富管理委員會,將相關的職能一併納入到新的部門中進行管理,並著重圍繞財富管理轉型進行調整。

還有經紀業務和資管管理能力都較為出色的華泰證券,也在2019年對公司的業務架構進行了調整,將經紀業務的職能併入網絡金融部,並計劃通過智能化的科技運營和管理,以投資顧問的專業服務為依託,有效引導財富管理業務的進一步深化發展。

再有老牌經紀業務能手銀河證券,剛在今年的1月份將經紀業務總部更名為財富管理總部,主要圍繞金融產品的供給及投資者的需求進行財富管理業務模式的轉型。

但是迴歸到投資者的實際需求上來,財富管理業務其實是一個非常寬泛的話題。股票投資、金融產品、資產配置都涉及到財富管理,但是核心的問題是如何提高投資者的收益率。

股票投資,其實很多券商都嘗試過推出投資諮詢服務,有的是分成的,有的是盈利才收費的,但是無一例外沒有做得好的,因為要指導普通投資者做到短線盈利是很難的,而長線投資者是根本不需要券商的服務的。

金融產品銷售,是這幾年券商拓展力度比較大的領域,只要表現在產品的多樣性方面,不再僅僅侷限於以前的公募基金了,但是其依然無法擺脫為了銷售而銷售的現實,這會使得券商較少考慮到投資者的實際利益,在牛市的時候銷售火爆,但是容易虧損嚴重,在熊市的時候無人問津,但是穩健安全。最好的服務是資產配置,根據客戶的實際需求及資產狀況量身定製投資方案並進行資產配置,目前國內比較接近的就是通過人工智能提供定投或者資產配置服務。

而要能夠為投資者提供優質的資產配置服務,需要券商有豐富的產品池、出色的投研實力或者資產管理能力,但是個人更看好具備較強資管能力的券商。因為出色的資管能力能夠在為客戶創造收益的同時,不斷的豐富產品池,從而延伸至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財富管理服務。

這裡我引入2018年的資管營收數據而不是規模去看他們的資管能力,因為規模有些券商有些社保資金,規模就會很大,但是收益卻無多少。根據2018年的資管營收數據,排名第一的是東證資管,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東方紅”系列產品的管理人;排名第二的是華泰資管,第三的是國君資管。

券商和銀行不一樣,銀行有龐大的銷售網絡和客戶群體,即使現在沒有資管能力,其依然可以通過與各方合作去建立一個產品池來為投資者提供資產配置或者財富管理服務;但是券商的優勢明顯在於資產的管理端,只有能夠為投資者提供長期的穩定的回報,才能夠贏得投資者的芳心。因此資管能力出色的券商將在未來的財富管理業務中佔據明顯的優勢,特別是隨著機構投資者的佔比越來越高,資本市場越來越有效的情況下,散戶投資者是越來越戰勝市場的,通過金融產品參與並分享市場的收益是最有效的手段。

因此個人認為,普通投資者在選擇券商的時候可以著重選擇資管能力較強或者公司金融產品豐富的券商,特別是在產品的篩選和跟蹤方面具備成熟管理體系,擁有較為豐富的財富管理或者資產配置經驗的券商,更有可能滿足投資者未來進一步的財富管理需求。

以上就是個人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A亞特斯


股市3600餘家上市公司中,證券上市公司一共有43家,並不是每一家上市公司將券商業務作為主營業務。每一家證券公司的區別有很多,主營業務區別、產品區別、市值區別、融資區別,還有服務區別等,我們一項一項來說。有的上市公司是主營業務,有的上市公司是附帶業務。這就需要看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或者看上市公司管理者傾向於哪一方面的業務。那麼,我們來看看問題:為什麼市面上有這麼多的證券公司,他們之間到底都有什麼區別?

一、看看43家上市公司主營業務都有哪些?(見下圖,個人總結圖片請勿傳播)

從圖片中很清晰的能看出每一家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包括了哪些。我們先按照總市值來講。總市值最大的,現階段是2270億,這家公司的業務範圍就是:證券投資、證券承銷、投資銀行、投行業務、證券經紀、自營業務、經紀業務、直接投資、資產管理業務、基金業務、手續費收入、直投業務、融資融券業務、自營投資、資金業務、信用業務、中介型業務。

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市值的上市公司,是中信建投,市值1570億,公司的主營業務是:股權融資、債務融資、財務顧問服務、財富管理、融資融券、回購業務、股票銷售及交易業務、固定收益銷售及交易業務、投資研究業務、主經紀商業務、qfii業務、代銷業務、公司的自營交易業務、資產管理業務、基金管理業務、私募股權投資管理業務。兩家公司從事的業務實在是太多了,我們再來看看分類圖表:

中信證券與市值第二的中信建投之間的業務就存在很大的不同。中信證券的業務構成更加傾向於經紀業務、證券投資業務、其他業務、資產管理業務、證券承銷業務。

而中信建投偏向的主營業務是財富管理業務、投資銀行業務、交易及機構客戶服務業務、投資管理業務以及其他業務。這兩家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對口方向,相似度存在,但並不相同。我們再來對比對比其他的上市公司,第三市值與第四市值的上市公司。

第三市值的證券公司是華泰證券,他的業務範圍是:投資銀行業務、資產管理業務、投資及交易業務、海外業務、證券資產管理、經紀及財富管理業務、證券經紀業務、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證券投資活動有關的財務顧問、直接投資業務、證券投資業務、證券自營、證券投資諮詢、互聯網金融、融資融券、債券業務、債券、債券投資、自營業務、財富管理業務、機構服務業務、投資管理業務、國際業務。主要經營的是方向是財富管理業務、其他、投資管理業務、國際業務、機構服務業務、分部間抵消業務。而主要的經營的地區是江蘇、廣東、上海、海外、北京和湖北。我們再來看看第四市值的證券公司:

這家證券上市公司是國泰君安,業務範圍包括了:綜合理財服務、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投資銀行業務、證券交易投資業務、資產管理業務、機構金融、個人金融、投資管理及國際業務、機構投資者服務、投資銀行、證券及期貨經紀、融資融券、財務規劃、資產管理和基金管理服務、另類投資業務、企業融資、資產管理、貸款及融資和金融產品、做市及投資業務。主要業務方向是機構金融、機構投資者服務、個人金融、投資管理、國際業務、投資銀行與其他。主要經營的地區包括了境內子公司涉及地區、海外、上海、廣東、北京、浙江、四川。

從主營業務的角度講,雖然證券公司聽上去都是證券公司,業務很類似。但實際上,每一家公司的主營方向是不同的,並且涉及的地區性業務也是不同的。有的公司在經紀業務上,有的在投資業務上,還有的在國際業務上,存在較大的差異。

二、證券公司之間的服務不同。

這一點沒有辦法利用圖表的方式進行數據表明,畢竟服務沒有具體數字,只能是口述。通過對幾家證券公司的服務而言,有的券商公司不會有任何的致電,哪怕是逢年過節也不會有。有的券商公司也不會主動將公司福利以短信、電話的方式通知客戶。這就存在對比性,市場中有的公司就是能做到每逢佳節會問候,也會有福利的時候通曉客戶。所以,每家證券公司之間的服務並不相同,甚至說差異很大。

三、證券公司的財報數據不同。

從證券公司的角度看,都是證券公司,可是證券公司的財報數據,存在區別是很大的。中信證券2019年1季度的營業收入105億,歸屬淨利潤42.6億。中信建投的營業總收入31.1億,歸屬淨利潤14.9億。華泰證券營業總收入62.5億,歸屬淨利潤27.8億。國泰君安營業總收入67億,歸屬淨利潤30.1億。營業收入不同、淨利潤也是不同,並且不僅僅是這四家公司不同,所有的證券公司營業收入以及淨利潤的規模是不相同的,甚至存在的差距很大。

總結:證券公司看上去都是證券公司,雖然業務很相似,但實質對應的方向是不同的。不僅僅對應業務方向不同,還有服務不同以及各個公司的規模不同。


厚金說


在早期證券公司成長壯大之前都是地方設置成立的,從事區域性業務的,通過併購重組淘汰後,截止到目前為止總數也不算太多,只有130多家,一個行業只有130多家公司,這算是非常少的了。當然,市場保有一定量的同行業公司有利於市場競爭,在得到充分競爭後有才有成長和發展,有競爭才有好的服務,提高社會發展。

整體而言券商的服務主包括:經紀業務、保薦業務、投資諮詢業務、資管業務等,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一些創新業務,例如像大型券商有一些股票衍生品業務,基金託管業務等這些僅有頭部券商才能有實力和資格經營。


投資界007


目前證券公司業務沒有什麼區別,同質化嚴重,所以證券公司越來越重視服務,因為面臨著洗牌。


繞標兩倍單票八成


你可以想象一下他們就是代理賣股票的公司。本質上沒有太大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