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市民茶文化的興起

宋代市民茶文化的興起

宋以前,茶文化幾乎是上層人物的專利。至於民間,雖然也飲茶,與文化幾乎是不沾邊的。宋代城市集鎮大興,市民成為一個很大的階層。唐代的長安,居民大多為官員、士兵、文人以及為上層服務的手工業者,商業僅限於東西兩市,宋代開封,三鼓以後仍夜市不禁,商貿地點也不再受劃定的市場侷限。

宋代市民茶文化的興起

各行業分佈各街市,交易動輒數百千萬。耍鬧之地,交易通宵不絕。商賈所聚,要求有休息、飲宴、娛樂的場所,於是酒樓、食店、妓館到處皆是。而茶坊也便乘機興起,躋身其中。茶館裡自然不是喝杯茶便走,一飲幾個時長,把清談、交易、彈唱結合其中,以茶進行人際交往的作用在這裡被集中表現出來。大茶坊有大商人,小茶坊有一般商人和普通市民。

宋代市民茶文化的興起

當時,汴梁茶肆,茶坊最多,十分引人注目。特別是在潘樓街和商販集中的馬行街,茶坊最興盛。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載,開封潘樓之東有“從行角茶坊”。而在封丘門外馬行街,其間坊巷縱橫,院落數萬,“各有茶坊酒店”,有些大茶坊,成為市民娛樂的場所,同書記載,北山子茶坊在曹門街,“內有仙洞仙橋,仕女往往夜遊吃茶於坡”。在這種茶坊中,不僅飲茶,還創造了一種仙人意境。民間文化往往重繁華熱鬧,這種茶坊與文人墨客品茗於林泉之下當然大不相同。開封的許多飯店賣飲兼賣茶,所以宋人稱飯店為“分茶”。

宋代市民茶文化的興起

宋代不僅在大城市十分興旺,小城鎮也比比皆是,這在小說《水滸傳》中便多有反映。《水滸傳》雖為明人所作,但其中許多故事很早便開始流傳,故反映了不少宋代真實生活情景,其中,描寫茶坊的不只一處。最為大家熟悉的便是武大郎隔壁的王婆茶坊。西門慶來到茶坊,王婆說有和合茶、薑茶、泡茶、寬葉茶,反映了我國古代愛以佐料入茶的情況。王婆茶坊內煮茶之處稱“茶局子”,燒茶是用“風爐子”,以炭火用茶鍋煮茶,給客人跑腿傳遞消息之人,稱做“提茶瓶人”,開始這些人主要為文人服務,後來民間媒婆,說客、幫閒,也成了“提茶瓶人”。

宋代市民茶文化的興起

南宋都城臨安及所屬州縣已有一百一十萬人口,城內大小店鋪連門具是。同行業往往聚一街,更需以酒店、茶坊為活動場所。許多歌妓酒樓也兼營茶湯,飲茶與民間文藝活動又聯繫起來。

市民茶文化主要是把飲茶作為增進友誼、社會交際的手段,它的興起把茶文化從文化人和上層社會推向民間,成為茶風俗的重要部分。北宋汴京民俗,有人遷往新居,左右鄰舍要彼此“獻茶”;鄰舍間請喝茶叫“支茶”。這時,茶已成為民間禮節。

宋代市民茶文化的興起

總之,宋代是茶文化由中間階層向上下兩頭擴展的時期。它使茶文化逐漸成為全民族的禮儀與風尚。

宋代市民茶文化的興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