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長賦:鄉村全面振興將在大中城市率先實現

韓長賦:鄉村全面振興將在大中城市率先實現

  5月3日,在天津舉辦的全國都市現代農業現場交流會上,36大城市共同發出《質量興農倡議書》,提出力爭到2020年基本實現按標生產,綠色生產與循環發展全覆蓋,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負增長”,群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總體滿意度大幅提升。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說,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是現代農業和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處在第一方陣。新時代都市三農發展要著力強化科技支撐、拓展農業功能、深化農村改革,到2020年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力爭2025年到2030年大中城市逐步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韓長賦:鄉村全面振興將在大中城市率先實現

啟動“菜籃子”市長負責制

  “三天不見青,兩眼冒金星。”這是上海市民喜食青菜的生動寫照。綠葉菜不適宜長途運輸,但上海的自給率卻達90%,每天有超過4000噸地產綠葉菜上市。除了基本的種植面積有保障外,還與上海市實施的綠葉菜價格保險制度密切相關。在寸土寸金的上海,50萬畝蔬菜種植面積中有三分之一種的是綠葉菜。蔬菜價格一旦低於基準線,保險公司就會對菜農理賠。

  一直以來,龐大的人口體量讓北京蔬菜供應捉襟見肘。北京市農委主任孫文鍇說,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深入,單一城市保障問題轉化為城市群的資源統籌問題,北京一方面發展蔬菜標準化基地369家,工廠化生產面積1317畝,產量將達19萬噸,較2013年增長36.4%;另一方面在河北建設外埠基地14萬多畝,環京津一小時物流圈20個蔬菜主產縣平均供北京的比重達49%。

  北京和上海的“菜籃子”工程保障成效,是在大城市耕地資源趨緊、農業資源稟賦不足、農業勞動力缺乏這一“狹小空間”裡“以小博大”的戰果。近年來,各地紮實推進“菜籃子”工程建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智慧農業,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顯著增強。2017年,全國35座大城市蔬菜、肉類、禽蛋、水果等自給率穩定在80%左右,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保持較高水平。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辦法》,隨後農業、發改等部門印發了實施細則。“今年將首次開展‘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工作。考核內容包括產品生產能力、市場流通能力、質量安全監管能力、調控保障能力和市民滿意度五方面。”農業農村部市場司司長唐珂介紹,市民滿意度納入考核是一項創新舉措,將由第三方評估機構對36大城市居民“菜籃子”滿意度開展實地調查。

如何切實保障“菜籃子”產品供給?韓長賦提出,要堅決守住耕地紅線,大中城市的土地“金貴”,是各方面都惦記的“唐僧肉”,要把耕地保護好,必須堅守永久基本農田。要調優生產結構,緊盯重點品種,建好城市自有鮮活農產品生產基地,在確保基本產品一定自給率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中高端產品供給。要推進標準化生產,大中城市要率先推進按標生產,加快建設完善農資、農產品追溯及質量安全監管信息系統。

韓長賦:鄉村全面振興將在大中城市率先實現

城郊農業向高質量發展

  都市農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排頭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條件最優越。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李國祥說,一是大中城市農產品消費市場容量最大,城市居民購買力最強,個性化優質化農產品需求更旺盛。二是大中城市居民對綠色更看重。城市高樓林立,滿眼鋼筋水泥,城市居民渴望到農村看山望水憶鄉愁、洗肺養眼伸懶腰,也願意為此支出。三是大中城市資源要素更聚集。人才眾多、資本雄厚、信息發達,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優勢得天獨厚。

  大中城市耕地資源有限,但藉助城市較強的工業實力和巨大的消費市場,在發展農村二三產業上有獨特優勢。目前,各大中城市立足資源稟賦,打造安全放心的“蔬果園”、綠色美麗的“後花園”、鄉土風情的“遊樂園”。變化悄然發生在人們身邊:天津郊區的農產品搭上“互聯網+”快車,生鮮產品最快2小時即達京津城區;四川成都正在打造5個千億元級農業產業集群,週末在城郊有了更多休閒選擇。隨著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全國35座大城市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例達到2.8∶1,比全國平均水平高0.6個點。

  今年2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向農村環境問題全面開戰,這也為都市農業轉型提供了契機。四川成都出臺治土十條、治水十條、增綠十條等措施,初步構建起綠色發展制度體系。河南鄭州推廣“村收集、鄉鎮轉運、縣集中處理”的新密模式,有效處理農村垃圾。廣東廣州累計關停、搬遷禁養區內1688個養殖場戶,農藥施用量從2015年的3523.82噸下降至3397.01噸。

綠色是鄉村的本色,城市的底色。農業農村部科教司司長廖西元認為,要率先推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不斷優化都市農業結構和空間佈局,培育更多綠色低碳的特色產業,加快恢復健康穩定的田園生態系統,推動綠色產品、優良生態、優美景觀協調發展。大中城市周邊設施農業比重大,是化肥農藥使用大戶,要率先推進投入品減量化,實施大棚淨土工程,加快推進農藥化肥減量使用,淨化產地環境。

韓長賦:鄉村全面振興將在大中城市率先實現

 城市資源向城郊農村傾斜

  當前,城鄉關係正發生著根本性變革。“今年是鄉村振興的開局之年,能否開好局,大中城市扮演著重要角色。”韓長賦認為,城鎮化是城鄉協調發展的過程,沒有農村發展,城鎮化就會缺乏根基。推進鄉村振興,離不開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從這個意義上講,鄉村振興也是城市發展的機遇。大中城市要不斷加大城鄉融合發展力度,引導城市現代資源要素向城郊農村傾斜。

  在天津濱海國際花卉科技園區的溫室裡,紅掌一望無邊,不僅每盆的個頭一樣,就連葉片伸展的方向也都一致。然而,這個30萬平方米、年產花卉1000萬盆的連體溫室卻幾乎空無一人,自動懸掛種植、潮汐式灌溉等新技術使傳統人工密集的花卉生產完全實現了智能化。都市現代農業,有著一個顯著的共同特點,就是對設施化水平的不懈追求。不過,設施農業固然好,其初始投入卻非常大。

  大中城市不少是大都市帶大鄉村、大城市帶大郊區,都市農業的資金如何保障?農業農村部經管司司長張紅宇說,針對鄉村振興缺資金、缺保障,都市農業投入大、風險高等問題,迫切需要研究制定農業價格保險、收入保險、特色農產品保險財政獎補等政策,降低農業風險。在集體建設用地方面,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積極探索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辦法,預留部分規劃建設用地指標用於單獨選址的農業設施和休閒旅遊設施等建設。

  “鄉村全面振興將在大中城市率先實現。”韓長賦表示,那時都市的農業,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生產生活生態功能充分發揮,成為保衛舌尖安全、呵護綠色家園、鼓起農民腰包的“高大上”產業;都市的農村,鄉土氣息更加濃厚,田園風光更加迷人,生活環境更加舒適,成為人人嚮往的稀缺資源、生態宜居的“世外桃源”;都市農民勞動強度大幅降低,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收入水平顯著提高,成為令人羨慕、需要准入的職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