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三问之一:假如明成祖是亨利王子?

范良

十年之后再访印尼,雅加达城区里多了些高楼,巴厘岛狭窄的街道上多了许多“摩托”,别的什么嘛,变化似乎没有什么,倒是我脑子里想法比上一次旅行多了许多,看见巴厘岛上的家庙我有所思,听了郑和下西洋的事迹我有所想,第一次见到婆罗浮屠,听说到这座庙宇的遭遇我感慨颇多,竟然将其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到了一起……这难道是因为自己年长了七八岁,或是这儿所有的一切的确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

"三问"之一:

假如明成祖是亨利王子…….

我在与旅行社联系去印度尼西亚旅行时,一再表示,如果此次旅行仅有巴厘岛这个旅游景点,我就取消这一次旅行计划,后来的情况证实:我的坚持是极其“英明”的!我的抢在羊年春节前夕去一趟印度尼西亚,不仅游览了神奇的巴厘岛,还中途脱团“自助”观赏了东方四大奇迹之一的婆罗浮屠,在三宝垄拜谒了三宝公庙! 真可谓物超所值、赚了个盆满钵满!

三宝垄是一座人口数百万、在印度尼西亚排行第五的大型城市,稍许有点历史常识的我在导游发给我的一张他们自绘的印度尼西亚简易地图上看到 “三宝垄”仨字,两眼一亮,立即将它与"三保太监"郑和联系在了一起。

从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乘坐飞机去三宝垄,只花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下了飞机我们没有去宾馆,就在当地一位华侨朋友的带领下径直去了坐落在市区的三宝公庙。面积相当于一个有标准跑道的运动场的三宝公庙是一座有院墙围隔的建筑群,内有具有典型中国建筑风格的三重飞檐的主殿、有将数座别的庭阁与大殿相连的回廊、还有一座形状与巴厘岛的发呆亭相似、远观如同一座大戏台的庭子。坪地里有一座高约十米的巨型石雕,没等主人介绍,我就将它与郑和的名字对上了号。郑和头戴梁冠、身着官袍,低首凝眸,似正思索船队下一步行动的方略。

印尼三问之一:假如明成祖是亨利王子?

(三宝公庙里的郑和巨型石雕)

大殿身后有一座光线暗淡的洞穴,传说是当年与郑和一同“下西洋”的明朝将士王景弘曾在内养过病,这是整个三宝公庙唯一有公职人员守护的景点,不准许游客在内摄像留影,可见主人对这一被称为“三保圣洞”纪念地的重视。圣洞外与大殿咫尺之隔的墙面上有数组气势恢宏的浮雕,表现的是当年郑和在“西洋”开展“外事活动”的场景。浮雕下方有用标准的黑体汉字刻写的说明文字,每一幅都有三个多平方米的面积。“三保圣洞”入口的上方一烫金匾额上的 “寻珍留芳”四个字可以理解为主人对浮雕上的内容即郑和“下西洋”壮举历史意义的概括与理解。

印尼三问之一:假如明成祖是亨利王子?






印尼三问之一:假如明成祖是亨利王子?

(表现郑和在“西洋”开展“外事活动”内容的浮雕与说明文字)

通过历史教科书,我对郑和下西洋的情况略有了解,但要我眼下举例具体说说郑和在“西洋”开展“外事活动”的情况,我有可能会不及格。眼前的浮雕与文字则告诉我了许多:郑和曾经八次下西洋,其第一次从苏州太仓出发下西洋的头一站就是位处爪哇岛的三宝垄,浮雕中《帮助平息爪哇内战》所记载的就是郑和在三宝垄为当地人民所做的第一件善事:以牺牲170名将士的生命的代价协助平息了一场发生在爪哇岛的内战;浮雕《剿灭海盗陈祖义》表现的是郑和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与苏门答纳岛帮助当地政府剿灭海盗、消除内乱的壮举;《满剌加官仓》一幅所展现的是满剌加(今马来西亚)酋长1409年某月率领众多民众在港口迎接郑和的船队的盛况。史载: 郑和当年曾数次往返于满剌加与暹罗(今泰国)两国之间,协调两国的矛盾,终于使两国化干戈为玉帛。满剌加首领后来还帮助郑和在当地建立数座粮食与军火仓库;《中马联姻》所反映的是已有马来西亚文学名著《马来纪年》有过记叙的中国公主汉丽宝与马六甲国王结亲的典故。所有浮雕充分显示:与郑和下西洋活动密切相连的“永乐盛世”时期,明王朝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关系发展到了非常亲密的程度。

面对这些浮雕和文字,我很有些感慨。在印度尼西亚这个近几十年间有过几次大规模排华行动的国家里,简体汉字直至今日仍不被准许在各个城市的街道与建筑上出现,而在三宝公庙,一色的简体汉字对一个600多年前的中国官员竭尽全力予以讴歌,充分肯定其所做事业对于自己国家的积极意义,如果比照一些有意在今天的年轻人面前不去谈及历代中国政府曾经有过的对自己国家的援助甚至牺牲,而片面宣传历史上某个中国政府对自己国家曾经发生过的伤害的国家的言行,我深刻感受到印度尼西亚政府这一表现的非同寻常!

三宝公庙所见给以我思想上的冲击没有因为一个多小时观光活动的结束而消失,离开公庙好一会了,我思想的波涛还在脑海里久久激荡、难以平静。2014年末刚从葡萄牙、西班牙回来,不到一个月我又来到印度尼西亚,在这一个多月时间的“空隙”里,我一直在研读《世界通史》这本由一名国外学者编写的历史读物。长期以来,人们印象中的航海大发现始于16世纪的葡萄牙与西班牙。继葡萄牙人越过非洲好望角、登陆印度次大陆后,哥伦布又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航海探险发现美洲新大陆,从此拉开了西方国家对亚非拉地区国家的殖民统治的序幕。一个月前我的葡萄牙与西班牙之旅更让我对此一说法坚信不疑。此刻,三宝公庙所见颠覆了我的这一认识:世界大航海的始作俑者应该是郑和,他比达伽马、哥伦布的航海探险提早了近百年。史料记载,郑和船队一度穿过马六甲海峡到达了东部非洲,英国前海军军官、海洋历史学家孟席斯在本世纪出版专著《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他根据郑和在1423年精确绘制的航海图证实:是郑和,而不是哥伦布首先发现了大洋洲、美洲与南极,因而尊称郑和为“环球航海第一伟人”!

我们姑且不去争论究竟是郑和还是哥伦布率先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郑和率领的由200多艘海船、战斗与非战斗人员相加近三万人组成的“海上特混舰队 ”先于葡萄牙与荷兰人近百年到达印度尼西亚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问题在于,随着郑和的离开人世,明王朝的航海事业从此日渐衰落,一直到后来清王朝灭亡,郑和以后的五百余年,世界航海史册上再没有出现过中国远洋船队出使海外的记载,郑和时代的中国海上力量从此风光不再!

可是,有些令人难以相信的是:一个人口仅200万的小国的葡萄牙仅凭几十条吨位比郑和舰船小许多的海船万里迢迢来到非洲、亚洲,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继其绕过非洲好望角发现印度之后,很快在全世界包括印度尼西亚在内的各个重要战略意义的岛屿、重镇建立军事基地与贸易据点,势力范围横跨欧、非、亚,拉美数个大州!步葡萄牙、西班牙人之后尘通过大航海来到亚非拉世界的荷兰与英国则更有甚之,相继将菲律宾、印度及许多非洲国家沦为自己的殖民领地,其中仅印度尼西亚一个国家就被比葡萄牙距离更远、疆域也很有限的荷兰作为殖民地整整统治了300多年!

印尼三问之一:假如明成祖是亨利王子?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航海纪念碑)

同样都是“大航海”,一个日渐衰落,一个则借此暴发,称霸世界,比较之下,我们的确可以因此充分感受到当时的明王朝对邻国态度的和平与友善,它的没有领土扩张、称霸世界野心。单从海上实力言,明成祖时代的明王朝完全有能力把当时东南亚的一些分散的小国划归到自己的版图里,它没有这么做,而对各个邻近国家不论强弱亲疏,一视同仁,平等相处,即使产生某些误会,仍能保持极大的克制,委曲求全,以理服人,一些年来,忙于给周边国家调解纷争、维护地区的安定与和平而不求回报,甚至按照明成祖给制定的“赏赐厚宜”的原则,对前来朝贡者以比其朝贡品价值高十几倍的物品给以赏赐,陶醉于与周边国家建立这种徒有虚名的藩属关系,“欲博怀柔远人、万国来同等虚誉,聊以自娱”(梁启超语)。明成祖 “傻”吧?很傻!傻得有些“可爱”!

但明成祖也“笨”、“愚笨”!他对邻国没有领土野心对于从来就缺乏称霸世界的“基因”的而今的中国人来说尚可理解,因为明成祖朱棣的愚笨,从此丢失了郑和的航海事业,因为他的愚笨,却从此丧失了明王朝的海上力量,却是很让人觉得遗憾的。明成祖愚笨就笨在他根本不懂贸易,不懂得以商养船,这一点上,他远远不如葡萄牙的亨利王子!

当年亨利王子殚精竭虑、力排众议支持达迦马们的航海冒险,一心想到的就是寻找一条“通往香料产地东印度群岛”的航线,因为,在此之前,亨利王子通过自己国家对非洲的航海发现,用从葡萄牙带去的制成品与盐从非洲酋长那儿贩取了自己国家极其缺乏的金与银,大获其利,让他体验到了“国际贸易”的无穷“乐趣”,他的渴望开辟与印度的贸易就是很自然的了!

印尼三问之一:假如明成祖是亨利王子?

(座落在马六甲升旗山上的葡萄牙神甫圣方济各的石雕教堂与圣保罗教堂)

可明成祖就不一样,亨利王子的航海探险船队即使是去从事前途未卜的探险,也要随船队带去许多可供与当地商人进行贸易的本国制成品,这样做的结果是,即使航海探险失败,船队也可只赚不亏,以维持自己的生存。郑和的规模宏大的“海上特混舰队”的每一次远航却明令禁止“片板不许下海”——民间海商的船队不得跟随其后。整整一个“海上特混舰队”、200多艘海船、近三万战斗与非战斗人员沿途的开销都要依靠国库的支持,成为明王朝极其称重的经济负担,白银600万两,是当时明王朝国库其余项目年度支出的两倍啊!

说到此,明王朝郑和的下西洋为何在郑和死后、在后“永乐盛世”时期难以为继,原因不是很清楚了吗?

反之,明成祖如果通过郑和的航海,像亨利王子当年那样,从此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宋以后的明王朝,已经在自己国家的江南地区有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类似于现代劳资雇佣关系、被后人认为出现了“资本主义制度萌芽”的明王朝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会不会与欧洲一些国家一样有自己的更加强大的海上力量、会不会因此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加速商品货币化进程,开始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变呢?回答是肯定的。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一个美国历史学家如是说:欧洲的航海大发现中最重要的不是哥伦布、达迦马、麦哲伦们,而是那些携带着资本在海外大赚其钱的企业家们……

同样,我们也可以这么说:明王朝的航海事业最重要的不是郑和、王景弘们,而是陶醉于“万国来同”的虚名、不懂得贸易的明成祖朱棣…….

印尼三问之一:假如明成祖是亨利王子?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事实是,海上力量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中坚力量,在西方列强纷纷崛起的社会尤其如此。可以这么说,如果郑和的“海上力量”继续存在并得以发展,就不会有明代中后期来之东方的倭寇对中国东南海疆的侵扰与来之西方的列强对台湾的侵占;也不会有后来的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八国联军在北京的烧杀掠抢······

往事如烟,我们为明成祖当年的“愚笨”而惋惜,也为20世纪末当今中国邓小平们的“聪明”感到庆幸!

当我对接待我的华侨朋友将郑和的大航海与葡萄牙人、荷兰人对印度尼西亚的“殖民”联系在一起,意欲发表自己的所感、所慨时,这位华侨朋友不待我往下说,高声抢着对我说:你的问题提得好!

显然,他明白我将要往下说些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