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發作時冷敷好還是熱敷好!

1、高尿酸不等於痛風

痛風發作時冷敷好還是熱敷好!

血尿酸含量,男性>420μmol/L(7mg/dl)女性>360μmol/L(6mg/dl)就稱為高尿酸血癥。我們常說的痛風指的是痛風性關節炎,其實,由高尿酸引起的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痛風性關節畸形、痛風性腎炎和尿酸性腎結石等都統稱為痛風。

高尿酸是痛風的原因,但不是每一個高尿酸都出現痛風。據統計,只有大約5%~12%的高尿酸血癥患者最終表現為痛風發作。

痛風發作時,血尿酸水平不一定最高,甚至尿酸正常。

2、高尿酸不一定都是吃出來的

痛風發作時冷敷好還是熱敷好!

只要一說尿酸高,許多人首先想到喝啤酒吃海鮮,或者吃羊肉串喝啤酒,其實,高尿酸不一定都是吃出來的。

尿酸的生成和排洩:細胞核中的核酸經過一系列的代謝過程,最後分解成尿酸,而絕大部分尿酸經過腎臟排出體外。期間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比如生成過多,或者代謝尿酸的酶功能障礙,或者腎臟的排洩障礙,都會導致尿酸升高。

80%的尿酸來自於人體細胞的新陳代謝,僅僅20%來自於富含嘌呤的食物(比如動物內臟、海鮮、菌類等),所以說,飲食因素只是痛風的部分原因。

一般來說,高蛋白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細胞核,當然也是高嘌呤食物。但也有例外,比如牛奶,蛋白含量高,但幾乎不含有嘌呤,痛風患者可以放心食用。

3、引起尿酸升高的原因

痛風發作時冷敷好還是熱敷好!

尿酸生成過多,或者尿酸排出減少,都會引起血尿酸升高。

①生成過多:

外源性原因:就是人們常說的大量食入富含嘌呤的食物,食物的名單許多文章都有介紹,我這裡就不再多說。

內源性原因:凡導致人體細胞大量破壞的疾病,比如白血病、骨髓瘤、紅細胞增多症、肌溶解、劇烈運動、肥胖、腫瘤的放、化療等,都會引起尿酸升高。

此外,代謝尿酸的酶出現問題,高尿酸往往更嚴重,這種情況稱原發性高尿酸血癥。痛風性腎病大多由原發性高尿酸血癥引起,而原發性高尿酸血癥常常伴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

②排出減少:

腎功能不全,高血壓性腎臟病、多囊腎、代謝性酸中毒、甲減、甲旁亢,以及藥物(比如利尿劑、阿司匹林、環孢素、酒精等)等,都會影響尿酸的排洩而引起高尿酸血癥。所以,慢腎衰的人往往合併痛風,而高尿酸者應慎用利尿劑。

4、飲酒後著涼誘發痛風

痛風發作時冷敷好還是熱敷好!

我們通俗說的痛風,指的是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其發作的典型過程是:上床睡覺時還好好的,後半夜因腳痛痛醒,而且越來越重,關節紅、腫、熱、痛,疼痛劇烈甚至不能忍受。嚴重者還可出現頭痛、發熱、白細胞升高等全身症狀,有時還被誤認為感染。

絕大多數痛風發生在第一蹠趾關節,也就是大腳趾的關節。嚴重的者逐漸向上蔓延,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等關節。

酒是痛風的催化劑。酒可以影響腎臟對尿酸的排洩,加速嘌呤分解成尿酸,以及飲酒時食入高嘌呤食物,這些作用聯合起來共同導致血尿酸快速升高。

關節著涼後血液中的尿酸易形成結晶,尿酸結晶在關節沉積,刺激關節炎症反應就引起急性關節炎。所以說,飲酒後著涼是痛風發作的最常見誘因。

5、痛風發作時冷敷好還是熱敷好

痛風發作時冷敷好還是熱敷好!

有些患者在痛風發作時,習慣進行局部冷敷,希望通過冷敷減輕局部充血和滲出,幫助止痛。冷敷雖可暫時使局部疼痛減輕,但低溫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流減少,不利於痛風炎症的吸收與消散。而且局部低溫更容易導致尿酸形成結晶在關節沉積,使局部炎症加重。

熱敷則會加重病變部位充血、水腫,非但不能止痛,有時反而會使疼痛升級。因此,痛風急性期冷敷與熱敷皆不可取。

6、痛風時用藥和平時用藥不一樣

痛風發作時冷敷好還是熱敷好!

秋水仙鹼的用法:每次口服一片(0.5mg),隔2小時一次。

出現下列情況,就應該停藥:

1、疼痛消失;

3、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嚴重的胃腸道症狀。

其它痛風發作期的用藥還有止痛藥(布洛芬、扶他林等)和激素(強的松、甲潑尼龍等)。

痛風發作期,必須停用影響尿酸代謝的藥物比如別嘌醇,別嘌醇可以使痛風石溶解,加重或延長痛風的發作。

所以說,痛風發作時和平時的用藥是不一樣的,痛風發作時不要使用降尿酸的藥物,而平時降尿酸不能使用秋水仙鹼。

7、痛風重男輕女

痛風發作時冷敷好還是熱敷好!

痛風垂青男性,男女發病比例達20:1,呈現明顯的“重男輕女”現象。

除了因為男性的生活方式不健康以外,還與人體的激素有關。雌激素不但能促進尿酸排洩,而且雌激素還抑制尿酸在關節形成結晶,當然就不會刺激關節產生炎症了。所以,年輕女性極少發生痛風。但是,絕經後的女性失去了雌激素的保護,痛風的發作和男性就差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