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骂有人赞

1983年2月28日,日子并不特别,这一天是正月十六,刚刚过完年。

但上一年度还能和TVB抗衡的“亚视”人发现,当晚TVB新播出的一部金庸剧《射雕英雄传》挟上一年度《天龙八部》无往而不胜的收视惯性,竟然打得刚刚改名一年的亚洲电视“丢盔弃甲”,收视狂跌,这一颓势一直到这一年底才凭借刘雪华主演的《少女慈禧》扳回一城。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骂有人赞

这部新播出的金庸剧从是年的2月28日播出首部《铁血丹心》,收视率达到“骇人”的九成九,于是剧组抓住收视狂潮又赶拍了第二部《东邪西毒》和第三部《华山论剑》,老对手亚洲电视自此被完全压制,为邵逸夫的TVB从此坐稳香港电视一哥的位置立下汗马功劳。

这部后来被称作83版的《射雕》于85年前后被引进大陆,成为刚刚打开视窗的内地电视屏幕上第一部武侠剧。

因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设计饱满突出、音乐配置完美无缺,成为那一届电视观众心目中永恒的经典。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骂有人赞

我所在的城市就是在1985年的春夏之交引进了这部电视剧,同时伴随它播出的是那一年罕见的洪水冲击了我们这座中国工业重镇。

“抗洪”和“看射雕”成为那一年之后很久我们都不能忘记的有关1985年的关键词。这一版《射雕》此后基本上每一年的寒暑假,都会在我居住的中国超大型国企生活社区内部闭路电视上播出,每每被我等小伙伴所追捧,前前后后看了七八遍。

可如同这几届年轻的大陆观众并不认可我们心目中的经典一样,在当年的香港,《射雕》的播出也是弹赞皆有。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骂有人赞

因改动过多,当时“炮火”集中在了翁美玲扮演的黄蓉身上。

金庸的小说是从1957年1月1日开始在报纸上一直连载到1959年5月19日,连载了862天。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骂有人赞

根据TVB事先的民调显示,超过七成人熟悉故事情节,而接近20%的人看过原著。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骂有人赞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骂有人赞

再加上六年前米雪白彪主演的76版《射雕》珠玉在前,因此83版《射雕》因情节改动过多引起颇多看过原著的金迷的不满。

尤其是这一版的黄蓉与米雪的乖巧相比更加刁蛮任性,而温柔俊俏不足,与小说中形象大相径庭,更是让金庸也在后来多次表示并不满意。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骂有人赞

1976版《射雕》,主演白彪在94版《神雕》中再次扮演郭靖。

而在当下90后、95后的年轻观众来看,那时的布景不仅假而且简陋、服装不够华美到粗鄙,整体来说视觉效果无法与大山大川大草原实景拍出来的2003、2007等版本相比。

尤其是令金迷们无法容忍的是省略及改动的故事情节。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骂有人赞

可是它无法成为那一届观众心目中最经典的反驳理由。

有人认为那时大陆观众刚刚开始看港剧,尤其是第一部武侠剧,往往没有比较的第一次就成为最美好的第一次。

同时武侠小说才刚刚开始进入大陆,大多数观众对《射雕》的故事都比较陌生,因此对于改动过大并无切身体会。

有些道理但其实不尽然。

在接连被《上海滩》《霍元甲》《陈真》冲击的大陆观众,确实对武侠剧这个新品种爱不释手,但不代表没有欣赏能力。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骂有人赞

大陆引进的第一部港剧《上海滩》

实际上83版《射雕》的经典不仅仅在于被后来观众唯一认可的音乐上,在演员表演上,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不说更因为香消玉殒而更加认可经典的翁美玲,以及成为港剧八九十年代收视保证的黄日华,单单那些配角就闪光得晃眼睛。

苗侨伟饰演的杨康,古装扮相充满贵气,外型俊朗洒脱,可以说气质上就完全碾压了其他所有版本的小王爷形象。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骂有人赞

不消说76版中梁小龙的杨康让我们认可了爱国救民的陈真后很难把他定位于此,其他的周杰等要么不够帅,要么气质上有欠缺,罗嘉良的94版又稍显老气。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骂有人赞

曾江的黄老邪也是一绝。不怒自威,94版的明显在造型上仿效之,又东施效颦。2003版的黄秋生倒是有几分邪劲儿,可惜又缺少高冷范儿。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骂有人赞

2017版则搬出苗侨伟来扮演黄药师,用老演员明显是在向老版致敬,但眼神中又少了一点威严。我心目中港片第一反派名角的曾江绝对是黄老邪的最佳人选。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骂有人赞

在76版中曾江曾经扮演了郭啸天,此番是第二次出演《射雕》了。

老顽童也是83版中的经典形象。老戏骨秦煌胖胖的身材自带喜感,他演的老顽童不像其他版本中会让你觉得是在咯吱人笑,而真的很多时候让你就是忍俊不禁。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骂有人赞

裘千仞的扮演者是香港影坛非常出名的“奸人坚”石坚,一辈子以演反角出名,演裘氏孪生兄弟已经70岁,虽是配角,但一举一动颇见功力。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骂有人赞

还有被后来屡屡提及的诸多大咖都在83版中打过酱油,宋兵乙的周星驰、侍女刘嘉玲、家丁吴镇宇、欧阳震华等等。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骂有人赞

而相对形象弱一些以及被诟病的包惜弱扮演者李司琪与最受90后好评的2003版的何晴相比,不是姿色差,而是年龄上确实大了,包括玉树临风的杨铁心扮演者谢贤,都已经是40多岁的人,扮演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夫妇,多少会力有不逮。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骂有人赞

整个83版的女演员也是被年轻观众们吐槽姿色不如后面几版的,这些见仁见智。

深知和原著中有差距但只能按剧本出演的翁美玲,只是按导演要求放大了黄蓉性格中的恶,基本上还属于适当。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骂有人赞

但在没看过原著的内地以及东南亚地区,翁美玲版黄蓉拥有无以匹敌的人气。

83版的剪辑结构也别出心裁。对于120多万字的皇皇巨著,三段式结构清晰明朗,“铁血丹心”重在悲情,背景故事多,“东邪西毒”意在奇情,江湖奇幻多,“华山论剑”则意味着大结局。

未通过审核,视频无法播放

这样的设置对59集的长剧来说,脉络和走向都一目了然,是区别所有版本的创新。

当年监制王天林麾下的导演中出来了现在的港片旗手杜琪峰,后来拍过94版《神雕侠侣》、97版《天龙八部》的范秀明,还《新水浒传》、2017版《射雕》的鞠觉亮,当年这些人的群策群力才有了那一届观众心目中的经典《射雕》。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骂有人赞

培养了一代香港影视精英的王天林。

对于83版的武打设计,年轻观众觉得不够华丽,没有后几版的精美。其实程小东的写实武打设计反倒是83版的亮点,这里还是要提到我印象最深的比武招亲和降龙十八掌。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骂有人赞

83版中的穆念慈和杨康初会的比武招亲,招式简单、凌厉,梅花间竹般的拳来脚往充满美感,而在其他服饰更华丽、镜头更开阔的版本中,360度旋转拍摄、子弹时间等各种炫技式表演反倒是因附加更多而显得不够精致。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骂有人赞

在其他版本中的降龙十八掌,观众们多是看郭靖一挥双臂,就见一条金龙缠绕飞舞,天变色,狂风起,气场做到了,但充满了电游的操控感并凸显了武侠剧与民智日益见涨的背离。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骂有人赞

而在83版中,虽然那个龙头现在看起来太过简陋,但是一招一式仍然显得更贴切武侠人物的传奇经历,而不是一下子就进入了搅天动地的魔幻世界。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骂有人赞

提到83版的经典,无论哪个世代的观众都无法否认的是音乐,无论是主题歌还是剧中配乐,都成为华语电视史上的经典之作。

有关83版音乐的经典,“衔娱翻生”去年曾经做过专门介绍(83版《射雕》为什么是经典,他俩的贡献最被人低估),不再赘述,这里只是把剧中最为经典的5首歌曲挑选出来与其他版本对比。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骂有人赞

黄霑是最值得一提的人物,因为在香港的1976、1983、1994三版中,他都有参与创作,1976版的《谁是大英雄》更是包揽词曲创作。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骂有人赞

年轻时的黄霑与女朋友林燕妮。

这首歌很多观众听它是作为电影《东成西就》的插曲,由那部《射雕》的歪传中洪七公的扮演者张学友演唱。歌神演绎,自是非同凡响。而原唱的林穆则昙花一现。

83版和94版都是黄霑与顾嘉辉的“辉黄组合”作品,83版是电视剧歌曲成为流行歌曲的巅峰时期,也是二人人生的创作黄金时期,35年来传唱全世界,成为华语音乐中无法绕过的经典。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骂有人赞

94版《射雕》已经是顾嘉辉在TVB的最后作品,此曲之后便隐居加拿大颐享天年。

这一版本的《射雕》虽然篇幅在所有版本中最短,但却被观众誉为与原著最贴切。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骂有人赞

按金庸说法,无改动就是最好的版本。张智霖是以唱歌出道,可惜在演唱此歌后鲜见再有音乐作品。

2003版其实在外景地等硬件上完全秒杀所有港版,网友说这是张纪中版金庸剧的长处,也是唯一的长处。

其实也不全是,主题曲的演唱也确实大气磅礴。

演唱者子曰乐队的主唱秋野,他更为出名的演唱是脑白金的那个广告神曲《今年过节咱不收礼》。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骂有人赞

2007版的演唱者郑中基一直是笔者心仪的一名歌手,如果他有李克勤的坚持,现在的香港歌坛天王或许就是他了。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骂有人赞

而且主题曲干脆就用了无词版的《铁血丹心》,开场仍旧是熟悉的提琴声,一响起,恍然让我回到了30年前。

在35年前的香港,《射雕》仅仅是为香港观众而拍,从武侠剧兴起的70年代中期到1983年它的出现,意味着武侠剧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它没想到在诞生两年后进入大陆掀起了那么大的波澜,尽管很多港人也视它做经典。

2015年周星驰的《美人鱼》中郑少秋和莫文蔚曾经联袂演唱《世间始终你好》,不仅在招揽当年的港剧拥趸,也是在向经典致敬。

在知乎、在贴吧、在天涯,关于83版是不是经典往往都是最具人气的讨论区。而各种网友版本的83版主题曲演绎更是层出不穷。

对于当下,或许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经典的《射雕》更为贴切。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骂有人赞

我的经典则35年来一直没变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