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罵有人贊

1983年2月28日,日子並不特別,這一天是正月十六,剛剛過完年。

但上一年度還能和TVB抗衡的“亞視”人發現,當晚TVB新播出的一部金庸劇《射鵰英雄傳》挾上一年度《天龍八部》無往而不勝的收視慣性,竟然打得剛剛改名一年的亞洲電視“丟盔棄甲”,收視狂跌,這一頹勢一直到這一年底才憑藉劉雪華主演的《少女慈禧》扳回一城。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罵有人贊

這部新播出的金庸劇從是年的2月28日播出首部《鐵血丹心》,收視率達到“駭人”的九成九,於是劇組抓住收視狂潮又趕拍了第二部《東邪西毒》和第三部《華山論劍》,老對手亞洲電視自此被完全壓制,為邵逸夫的TVB從此坐穩香港電視一哥的位置立下汗馬功勞。

這部後來被稱作83版的《射鵰》於85年前後被引進大陸,成為剛剛打開視窗的內地電視屏幕上第一部武俠劇。

因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人物設計飽滿突出、音樂配置完美無缺,成為那一屆電視觀眾心目中永恆的經典。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罵有人贊

我所在的城市就是在1985年的春夏之交引進了這部電視劇,同時伴隨它播出的是那一年罕見的洪水衝擊了我們這座中國工業重鎮。

“抗洪”和“看射鵰”成為那一年之後很久我們都不能忘記的有關1985年的關鍵詞。這一版《射鵰》此後基本上每一年的寒暑假,都會在我居住的中國超大型國企生活社區內部閉路電視上播出,每每被我等小夥伴所追捧,前前後後看了七八遍。

可如同這幾屆年輕的大陸觀眾並不認可我們心目中的經典一樣,在當年的香港,《射鵰》的播出也是彈贊皆有。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罵有人贊

因改動過多,當時“炮火”集中在了翁美玲扮演的黃蓉身上。

金庸的小說是從1957年1月1日開始在報紙上一直連載到1959年5月19日,連載了862天。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罵有人贊

根據TVB事先的民調顯示,超過七成人熟悉故事情節,而接近20%的人看過原著。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罵有人贊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罵有人贊

再加上六年前米雪白彪主演的76版《射鵰》珠玉在前,因此83版《射鵰》因情節改動過多引起頗多看過原著的金迷的不滿。

尤其是這一版的黃蓉與米雪的乖巧相比更加刁蠻任性,而溫柔俊俏不足,與小說中形象大相徑庭,更是讓金庸也在後來多次表示並不滿意。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罵有人贊

1976版《射鵰》,主演白彪在94版《神鵰》中再次扮演郭靖。

而在當下90後、95後的年輕觀眾來看,那時的佈景不僅假而且簡陋、服裝不夠華美到粗鄙,整體來說視覺效果無法與大山大川大草原實景拍出來的2003、2007等版本相比。

尤其是令金迷們無法容忍的是省略及改動的故事情節。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罵有人贊

可是它無法成為那一屆觀眾心目中最經典的反駁理由。

有人認為那時大陸觀眾剛剛開始看港劇,尤其是第一部武俠劇,往往沒有比較的第一次就成為最美好的第一次。

同時武俠小說才剛剛開始進入大陸,大多數觀眾對《射鵰》的故事都比較陌生,因此對於改動過大並無切身體會。

有些道理但其實不盡然。

在接連被《上海灘》《霍元甲》《陳真》衝擊的大陸觀眾,確實對武俠劇這個新品種愛不釋手,但不代表沒有欣賞能力。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罵有人贊

大陸引進的第一部港劇《上海灘》

實際上83版《射鵰》的經典不僅僅在於被後來觀眾唯一認可的音樂上,在演員表演上,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不說更因為香消玉殞而更加認可經典的翁美玲,以及成為港劇八九十年代收視保證的黃日華,單單那些配角就閃光得晃眼睛。

苗僑偉飾演的楊康,古裝扮相充滿貴氣,外型俊朗灑脫,可以說氣質上就完全碾壓了其他所有版本的小王爺形象。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罵有人贊

不消說76版中梁小龍的楊康讓我們認可了愛國救民的陳真後很難把他定位於此,其他的周杰等要麼不夠帥,要麼氣質上有欠缺,羅嘉良的94版又稍顯老氣。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罵有人贊

曾江的黃老邪也是一絕。不怒自威,94版的明顯在造型上仿效之,又東施效顰。2003版的黃秋生倒是有幾分邪勁兒,可惜又缺少高冷範兒。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罵有人贊

2017版則搬出苗僑偉來扮演黃藥師,用老演員明顯是在向老版致敬,但眼神中又少了一點威嚴。我心目中港片第一反派名角的曾江絕對是黃老邪的最佳人選。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罵有人贊

在76版中曾江曾經扮演了郭嘯天,此番是第二次出演《射鵰》了。

老頑童也是83版中的經典形象。老戲骨秦煌胖胖的身材自帶喜感,他演的老頑童不像其他版本中會讓你覺得是在咯吱人笑,而真的很多時候讓你就是忍俊不禁。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罵有人贊

裘千仞的扮演者是香港影壇非常出名的“奸人堅”石堅,一輩子以演反角出名,演裘氏孿生兄弟已經70歲,雖是配角,但一舉一動頗見功力。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罵有人贊

還有被後來屢屢提及的諸多大咖都在83版中打過醬油,宋兵乙的周星馳、侍女劉嘉玲、家丁吳鎮宇、歐陽震華等等。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罵有人贊

而相對形象弱一些以及被詬病的包惜弱扮演者李司琪與最受90後好評的2003版的何晴相比,不是姿色差,而是年齡上確實大了,包括玉樹臨風的楊鐵心扮演者謝賢,都已經是40多歲的人,扮演二十歲左右的年輕夫婦,多少會力有不逮。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罵有人贊

整個83版的女演員也是被年輕觀眾們吐槽姿色不如後面幾版的,這些見仁見智。

深知和原著中有差距但只能按劇本出演的翁美玲,只是按導演要求放大了黃蓉性格中的惡,基本上還屬於適當。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罵有人贊

但在沒看過原著的內地以及東南亞地區,翁美玲版黃蓉擁有無以匹敵的人氣。

83版的剪輯結構也別出心裁。對於120多萬字的皇皇鉅著,三段式結構清晰明朗,“鐵血丹心”重在悲情,背景故事多,“東邪西毒”意在奇情,江湖奇幻多,“華山論劍”則意味著大結局。

未通過審核,視頻無法播放

這樣的設置對59集的長劇來說,脈絡和走向都一目瞭然,是區別所有版本的創新。

當年監製王天林麾下的導演中出來了現在的港片旗手杜琪峰,後來拍過94版《神鵰俠侶》、97版《天龍八部》的範秀明,還《新水滸傳》、2017版《射鵰》的鞠覺亮,當年這些人的群策群力才有了那一屆觀眾心目中的經典《射鵰》。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罵有人贊

培養了一代香港影視精英的王天林。

對於83版的武打設計,年輕觀眾覺得不夠華麗,沒有後幾版的精美。其實程小東的寫實武打設計反倒是83版的亮點,這裡還是要提到我印象最深的比武招親和降龍十八掌。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罵有人贊

83版中的穆念慈和楊康初會的比武招親,招式簡單、凌厲,梅花間竹般的拳來腳往充滿美感,而在其他服飾更華麗、鏡頭更開闊的版本中,360度旋轉拍攝、子彈時間等各種炫技式表演反倒是因附加更多而顯得不夠精緻。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罵有人贊

在其他版本中的降龍十八掌,觀眾們多是看郭靖一揮雙臂,就見一條金龍纏繞飛舞,天變色,狂風起,氣場做到了,但充滿了電遊的操控感並凸顯了武俠劇與民智日益見漲的背離。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罵有人贊

而在83版中,雖然那個龍頭現在看起來太過簡陋,但是一招一式仍然顯得更貼切武俠人物的傳奇經歷,而不是一下子就進入了攪天動地的魔幻世界。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罵有人贊

提到83版的經典,無論哪個世代的觀眾都無法否認的是音樂,無論是主題歌還是劇中配樂,都成為華語電視史上的經典之作。

有關83版音樂的經典,“銜娛翻生”去年曾經做過專門介紹(83版《射鵰》為什麼是經典,他倆的貢獻最被人低估),不再贅述,這裡只是把劇中最為經典的5首歌曲挑選出來與其他版本對比。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罵有人贊

黃霑是最值得一提的人物,因為在香港的1976、1983、1994三版中,他都有參與創作,1976版的《誰是大英雄》更是包攬詞曲創作。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罵有人贊

年輕時的黃霑與女朋友林燕妮。

這首歌很多觀眾聽它是作為電影《東成西就》的插曲,由那部《射鵰》的歪傳中洪七公的扮演者張學友演唱。歌神演繹,自是非同凡響。而原唱的林穆則曇花一現。

83版和94版都是黃霑與顧嘉輝的“輝黃組合”作品,83版是電視劇歌曲成為流行歌曲的巔峰時期,也是二人人生的創作黃金時期,35年來傳唱全世界,成為華語音樂中無法繞過的經典。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罵有人贊

94版《射鵰》已經是顧嘉輝在TVB的最後作品,此曲之後便隱居加拿大頤享天年。

這一版本的《射鵰》雖然篇幅在所有版本中最短,但卻被觀眾譽為與原著最貼切。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罵有人贊

按金庸說法,無改動就是最好的版本。張智霖是以唱歌出道,可惜在演唱此歌后鮮見再有音樂作品。

2003版其實在外景地等硬件上完全秒殺所有港版,網友說這是張紀中版金庸劇的長處,也是唯一的長處。

其實也不全是,主題曲的演唱也確實大氣磅礴。

演唱者子曰樂隊的主唱秋野,他更為出名的演唱是腦白金的那個廣告神曲《今年過節咱不收禮》。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罵有人贊

2007版的演唱者鄭中基一直是筆者心儀的一名歌手,如果他有李克勤的堅持,現在的香港歌壇天王或許就是他了。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罵有人贊

而且主題曲乾脆就用了無詞版的《鐵血丹心》,開場仍舊是熟悉的提琴聲,一響起,恍然讓我回到了30年前。

在35年前的香港,《射鵰》僅僅是為香港觀眾而拍,從武俠劇興起的70年代中期到1983年它的出現,意味著武俠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它沒想到在誕生兩年後進入大陸掀起了那麼大的波瀾,儘管很多港人也視它做經典。

2015年周星馳的《美人魚》中鄭少秋和莫文蔚曾經聯袂演唱《世間始終你好》,不僅在招攬當年的港劇擁躉,也是在向經典致敬。

在知乎、在貼吧、在天涯,關於83版是不是經典往往都是最具人氣的討論區。而各種網友版本的83版主題曲演繹更是層出不窮。

對於當下,或許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經典的《射鵰》更為貼切。

1983年的2月28日那一晚,有人罵有人贊

我的經典則35年來一直沒變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