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早期發現肺癌?

燕子找家

影像學檢查可無創顯示肺內病灶,是肺癌篩查的重要方法。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普通 X 線平片和CT 掃描。由於組織重疊、密度分辨率及組織分辨率低,普通 X 線平片對早期肺癌的漏診率高,有文獻報道:漏診高達 77% 以上。而常規螺旋 CT檢查雖然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但其輻射劑量大,對人體存在不同程度的影響。20 世紀 90 年代末,歐、美、日等國相繼開展低劑量螺旋 CT 早期肺癌篩查的研究,結果顯示:低劑量螺旋 CT 是檢出早期肺癌最有效的影像學方法。

比較有名的是一個稱為NLST的實驗( 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對比了低劑量CT(LDCT)和普通胸片兩種肺癌高危人群的篩查方式,發現LDCT最終比普通胸片能夠降低肺癌死亡率20%。研究結果發表在2011年大牛雜誌“新英格蘭醫學”上。

是不是所有健康人都得去查?本文中,還有文獻中均指出,高危人群需要篩查,什麼是高危人群?以下兩類:

(1)年齡55-74歲,大於等於30年包吸菸史,若已戒菸,戒菸少於15年者。或者(2)年齡大於等50歲,大於等於20年包吸菸史以及至少另外一項危險因素(不包括二手菸),這些危險因素包括:氡輻射,職業暴露(比如石棉等),癌症病史(尤其是吸菸相關的),家族肺癌史,肺病史(慢阻肺或肺纖維化)。

低劑量螺旋 CT 能有效地發現肺部早期病變,提高肺癌早期診斷率,但同時篩查也帶來一些倫理上的問題。如:發現的肺部結節、陰影定性的不確定性會給患者帶來心理問題。實際上,LDCT上檢出的肺結節,大多數都不是惡性的,因此,假如查到肺內有結節,不用緊張,多聽聽放射科大夫意見,大家一起努力,抓住早期肺癌,早期手術。


放射科楊大夫


醫學慕課

“快樂的小大夫”為你解答

概述


肺癌先兆的症狀

1、乾咳、嗆咳兩週以上,且抗炎醫治無效,或許原有緩慢咳嗽俄然發作性質改動者;

2、俄然痰中帶血及難忍的胸痛,而又無顯著的緣由解說者;

3、肺部聽診,有侷限性哮鳴音、笛音、鼾音不因咳嗽而改動者;

4、重複在肺部某個當地呈現炎症改動;

5、不能用普通氣管炎解說的侷限性肺紋路添加或許侷限性肺氣腫;

6、長時間抽菸,咳嗽發作改動者,且痰中帶血。


肺癌的早期症狀

有5%--15%的患者發現肺癌時無先兆,可見肺癌的早期先兆並不顯著,早期主要症狀可包羅以下幾方面:

1、由原發瘤子惹起的症狀:

(1)咳嗽:為早期的常見症狀。

(2)咯血。

(3)喘鳴。

(4)胸悶、氣急。

(5)體重下落:消瘦為瘤子的常見症狀之一。

(6)發熱。

2、瘤子部分擴大惹起的症狀:

(1)胸痛。

(2)呼吸艱難。

(3)嚥下艱難。

(4)聲響沙啞。

(5)上腔靜脈壓榨綜合徵。

肺癌的第一個先兆通常是咳嗽,最常見的狀況是吸菸者的咳嗽日益嚴重。這種病跟緩慢支氣管炎有親近的干係。患肺癌的人,至少有一半以上是常年患緩慢支氣管炎的人。除了咳嗽之外,患者還會有痰,痰中帶血。你還可能有輕度的呼吸艱難狀況。 你常會有胸痛的症狀。這種痛可能是在深呼吸時宣佈的銳痛,或是鈍痛及繼續性的痛苦。有時候你還會有喘鳴的症狀呈現。


(1)手術適應症

(2)手術術式

以肺葉切除加肺門縱膈淋巴結清掃為首先術式。其他術式包括全肺切除術、肺局部切除術、擴大性肺切除術、氣管支氣管和(或)血管成型肺切除術。各類術式的選擇必須按照最大限度切除腫瘤、最大限度保留肺組織的原則,根據具體情況具體決定。

(3)手術禁忌症

嚴重心、肺、肝、腎功能損害;嚴重糖尿病;有遠處轉移者。

(1)小細胞肺癌的化療

小細胞肺癌對化療高度敏感,因此,其被列為有可能用化療治癒的疾病。小細胞肺癌目前的標準化療方案為EP,近年公認較好的方案還有IP。

(2)非小細胞肺癌的化療

非小細胞肺癌對化療的敏感性不如小細胞肺癌。目前對非小細胞肺癌化療的共識有:早期肺癌可採用輔助化療,局部晚期肺癌採用新輔助化療或輔助化療或同步化放療,晚期肺癌採用姑息化療。


預防肺癌的原則是什麼?

1、 一級預防:也叫病因預防。主要是通過改善環境衛生,儘可能消除環境中的致癌因素,防止致癌因素進入人體。另外,要克服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去除飲食結構的不合理因素。


歡喜關注“快樂的小大夫”


快樂的小大夫

隨著工業化的進程與環境汙染日益嚴重,肺癌的發病率已經是我國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首位。在世界範圍內,近50年來肺癌發病率不斷上升,在20世紀末,肺癌已經成為惡性腫瘤死因中的首位。肺癌發病人群以男性為主,多發生於40歲以後,但是統計數據提示女性發病率今年明顯增加。

肺癌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是吸菸,肺癌發病風險與吸菸量、開始吸菸年齡、吸菸時間長短均相關。戒菸後隨著戒菸時間增加,患肺癌風險亦降低。其他一些因素,如烹飪油煙、大氣汙染等,可能增加患病風險。職業致癌物質的接觸,如石棉、砷、氡、電離輻射、鉻、鎳等金屬和煤煉焦油的過程會使肺癌患病率增加。肺癌具有一定的遺傳易感性。肺癌起源於支氣管黏膜上皮或者肺泡上皮,向周圍組織與支氣管腔內生長,並通過淋巴管、血管轉移。

病理上最常見的病理類型有四種,鱗狀細胞癌、腺癌、小細胞癌、大細胞癌。目前最常見的病理類型已經是腺癌,發病年齡較低,多為周圍型。鱗癌與吸菸關係密切,男性患者多見,多發生在較大的支氣管,生長速度較慢。小細胞癌也與吸菸有很大關係,多見於老年男性,為神經內分泌起源,惡性度高,雖然對放化療敏感,但預後很差。大細胞癌少見,與吸菸有關,分化程度低,預後差。

早期診斷有重要意義,高危人群定期檢查是預防肺癌的有效手段。胸部CT是發現早期肺癌最有效的方法,能夠發現非常小的肺部結節,並且能夠評估淋巴結以及結節與周圍組織的關係。臨床懷疑肺癌時,可以進行支氣管鏡檢查,觀察支氣管內的病變,並取病理活檢確診。周圍型腫物可以考慮經胸壁穿刺針吸取活檢,但是存在氣胸、出血、針道種植轉移的可能,故多用於無手術指徵的病人。


胃癌防治

1、結合自身具體的情況以及生活環境、工作形式、生活習慣等。評估自己是不是高危人群。比如一個長期處在空氣汙染比較大環境的人,近期出現不明原因持續性胸痛、胸悶、肩痛、咳嗽等,那麼就要去檢查一下了,首先排除是不是感冒或者肺炎。若是症狀一直持續半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那麼就要提高警惕了。

2、定時體檢,持續觀察自身的情況。像肺部的叩診、聽診是可以幫助判斷病情的。但最終的確診還是得依靠影像學檢查。

3、接胸片排查,發現有可疑的情況則要接受更深入的檢查,比如薄層CT、肺部活檢等等。


醫聯媒體

身體不舒服,看看專家怎麼說。

【如何早期發現早期肺癌? 】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60dd00001153dc37fd9a\

醫學微視

低劑量CT篩查肺癌功不可沒

劉又寧教授指出,《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在2015年第4期刊登了一篇署名張國楨與白春學的專題筆談:“胸部低劑量CT篩查肺癌的是與非”,該文十分精闢地論證了胸部低劑量CT篩查肺癌(簡稱“CT篩查”)的利與弊,在引證大量無可辯駁事實的基礎上,對該方法作出了充分的肯定。

早期肺癌多數沒有任何症狀與體徵,一旦出現胸痛、呼吸困難者則多已有胸膜轉移。若等到有臨床表現再去檢查,往往為時已晚。不能指望任何一個“神醫”僅靠“望、觸、叩、聽”就能發現肺內的小結節,就連普通X線檢查,因縱隔陰影等限制,作用也十分有限。所以並非醫生們偏愛花錢更多、輻射更強的胸部CT,而是沒有更好的其他選擇(將來超聲技術能否替代尚屬未知)。CT檢查對於胸部病變,特別是小結節的發現,有其不可替代性。對這一突破性的先進技術,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充分利用。

CT篩查是否有益,最關鍵的因素是能否降低病死率。國際早期肺癌行動項目(I-ELCAP)和美國全國癌症篩查試驗的隨機對照研究(NLST)結果,提供了極有說服力的證據。

最後,筆者希望更多人能清楚認識:CT篩查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其功遠大於過,特別是能早期發現肺癌,顯著降低病死率,是不容置疑的,應在國內相應指南指導下推廣應用。鑑於我國空氣汙染嚴重、吸菸及吸二手菸者眾多,以及肺癌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首次以體檢為目的的胸部CT(並非指篩查)檢查,年齡適當提前是必要的。


由於臨床上70%的非小細胞肺癌發現時已為晚期,其病理診斷都是通過活檢或細胞學標本中獲得,可是還有10%~30%的非小細胞肺癌,不能明確組織類型,此時藉助影像學推斷或評估出組織學類型就有相當大的臨床價值及參考意義。

以下三種情況需要引起高度注意:

(1)浸潤性腺癌不斷增大,可出現腫瘤微血管徵及胸膜凹陷徵,往往表現為直徑>10mm的分葉狀結節,這種結節內的實變與生長速度的加快提示為惡性徵象。

(3)在磨玻璃結節隨訪期間,一旦出現病灶增大、有實性出現增密、結節有增強或有腫瘤微血管CT成像徵這“三 增”時,應停止隨訪,建議作手術,以免延誤早期肺癌的診治。


海上名醫

肺癌早期6個症狀表現

肺癌早期症狀表現主要有兩類——局部症狀和全身症狀,局部症狀主要是咳嗽,這是因為肺癌影響肺裡的氣管,誘發的刺激性乾咳。二是痰中帶血。三是聲音嘶啞,這個聲音嘶啞很容易被人忽視,尤其是老年人,大部分患者都會去耳鼻喉科就診,而不會選擇腫瘤科,一般聲帶沒有任何問題,就會很容易忽視這個症狀,其實是肺裡的腫瘤或是轉移的淋巴結引起喉返神經導致的聲音嘶啞。全身症狀則包括體重下降、乏力、不吃飯等。


39健康網

許多人在常規體檢後發現都正常,沒有什麼好檢查的。其實,定期檢查腫瘤標誌物,就是防癌體檢的第一步。多數人認為,體檢就是做B超、心電圖、肝腎功能這些,忽略了腫瘤標誌物檢查。尤其是40歲以上的人群要做腫瘤標誌物檢查。

肺癌腫瘤標誌物

腫瘤標誌物有助發現早期肺癌

一些山區鮮少做防癌檢查。尤其是員工體檢上,普檢基本檢查不出什麼問題,曾經就發生過,某山區單位組織做了一次員工體檢,專門對101人進行了肺癌腫瘤標誌物檢查,發現兩例早期肺癌。肺癌已經是我國,患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臨床超過80%肺癌病人,確診已經發展到中晚期,70%患者無法通過手術,或者即便手術也很容易復發和轉移。

檢查不同臟器腫瘤標誌物選擇

腫瘤標誌物檢查其實很簡單

腫瘤標誌物檢查很簡單,可以反應腫瘤是否存在的一種化學類物質。檢查時,抽血2毫升,就可以通過腫瘤標誌物檢查,提早發現早期肺癌、乳腺癌、直腸癌、胃癌、結腸癌、肝癌。如果患有以上早期癌症,腫瘤標誌物就會異常敏感,體現在化驗單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