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農民起義數不勝數,為什麼農民起義卻極少有成功的呢?

中國自秦朝末年,陳勝吳廣發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吶喊,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就從未間斷。哪怕是在國家和人民最富裕的宋朝,農民起義也屢見史書。

但是從秦朝一直到清朝末年,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中,農民起義數不勝數,但成功的卻寥寥無幾。如果把農民起義成功定義為一統全國,那麼真正白手起家,從農民其領袖稱為國家統治者的,也就只有漢高祖劉邦與明太祖朱元璋二人。

中國古代農民起義數不勝數,為什麼農民起義卻極少有成功的呢?

大澤鄉起義

為什麼古代農民起義成功的如此少呢?很多人,也包括我們的課本中,將其總結為農民的侷限性。例如農民沒有受過系統的教育,甚至大字不識一個,沒有先進文化的武裝;例如農民起義領袖一旦稍有成功就沉溺於享樂,不思進取,自己作死;例如沒有足夠的戰略眼光,小富即安,最終被緩過氣來的王朝撲滅;例如農民起義通常是官逼民反,沒有長遠目標等等。

這麼說對不對呢,當然十分對,分析的也很正確。但是就如農民階級有其侷限性一樣,那麼其他階級就沒有了嗎?當然不是,與農民階級對立的地主階級,也有著貪婪、自私、不團結、革命性不徹底等等侷限性,那麼,地主階級起義,或者叫造反成功率就高了嗎?好像也並不是。

究竟為什麼農民起義很少有成功的呢。我認為,主要由於農民起義,也就是造反這條路,本身就是成功率極低的道路。也不單單是農民,任何一個階層造反都是如此。

中國古代農民起義數不勝數,為什麼農民起義卻極少有成功的呢?

農民起義

造反,或者叫起義,可以稱得上人類所有的投資行為中收益最大的投資了,那麼相應的,有多大收益就要承擔多大風險,高到不可思議的收益自然也要承擔著無與倫比的風險。這個風險就是低到近乎為零的成功率。

因此,縱觀所有的造反行為,包括王朝內部的大將造反,藩鎮造反,諸侯王造反,乃至於農民起義,除了和平禪讓和外族侵略,幾乎所有的造反行為,成功的都寥寥無幾。因為,這條路本身就是一個成功率極低的事情。

中國古代農民起義數不勝數,為什麼農民起義卻極少有成功的呢?

清初三藩之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