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種觀點?

北斗導航


一,因人施教。好老師就是讓全班學生學好基本知識,然後因人施教,讓學生自由發揮,鼓勵各顯其能。古代的私熟學校、50年代前的學校教學基本都這樣。但目前學校的老師大多數做不到,只能滿堂灌,練考卷,為高考。

二,承認差異。人的發展不是說從小在班裡是學習尖子,長大就一定有出息。必須改革當今的高考系統,讓學校迴歸教育的本來。承認學生是有差異的,要讓孩子們自由發揮,選修課程。不能把考試好的學生都集中招到名校去,然後比拼考北大、清華的數量。靠考試尖子多、考取名牌大學多來賺取名校牌子,這樣名校還是不要為好。

三,教書育人,重點是育人。現在育人的好老師太少了。凡是學生一輩子都喜歡、想念的老師,這位老師一定是育人大師,而不是試卷押題高手!


東之水32552593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如果單從理論上來看,它是成立的,而如果聯繫實際,作為一種教育評價標準,其科學性、合理性就值得商榷了。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最早是老教育家陳鶴琴說的。現在經常被有關領導作為一種教育評價標準,成為指責教師工作的“名言”。

許多老師也常常為此而困惑:學生教不好,只是老師單方面的原因?加班加點的為差生補課,還是毫無進步,教學方法有問題?為此煩惱不已,甚至心理壓力很大。

老教育家提出這句名言是有特定的條件或環境的,至今我們也不能說它是錯的,但什麼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如果教育是萬能的,學生都教好了,還制定那麼多法律做什麼?還要公檢法做什麼?


如果從這一理論出發考查每一位老師,那麼所有老師都是“不會教的老師”,因為沒有哪個老師的所有學生都能達到優秀。


所謂“教好”學生是相對的——只要他比昨天有進步,就是“教好”;“教好”學生又是一個過程,有時需要幾年的時間。不是說哪位“名師”上了一節課、談了一次話,就能把一個很差的學生“教好”——變成一個很優秀的學生了。因而也不能說今天沒把某個學生“教好”,你就成了“不會教的老師”了。

  

這句話明顯的存在以下幾個錯誤:

1、與教育客觀規律不符

學生的成長是綜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是家庭教育、學校培養、社會影響特別是孩子自身的資質與努力的結果。影響教育效果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學校教育不是萬能的。

教育的成功依賴於學校、社會、家庭的有機結合。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及學校教育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成為影響教育效果的負面因素。家庭的變異對孩子的成長往往不利;社會的黃、賭、毒及其它不良現象更會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把所有的教育責任全推給老師,顯然違背教育規律。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學校教育的作用最多佔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分別是學生所受到的非學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以及學生自己的自我教育。教師只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儘可能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2、違背內外因的辯證關係

同一個班的學生,接受的教育信息應該是一樣的,但結果大不相同,原因何在?除接受能力、智力水平的客觀差異外,起主要作用的就是內因,是學生自己,老師的教育只有通過學生的內化才能發揮作用。學生自己不想學,老師再用心教都沒有用。

而“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過分強調了外因的影響,忽視了內因的決定性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是對教育對象、教育環境的理想化。


3、有明顯的邏輯性錯誤

這句話的前提“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並不正確,結論肯定不正確。照“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觀點推理,可進一步推出:“沒有不會教的老師,只有不會管的校長”;


“沒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會治的醫生”,“沒有管不好的社會,只有不會管的警察”原來病人治不好是醫生不會治無能,社會上有殺人,盜竊,詐騙等案件是因為警察不會管,道路經常有違章也是不會管的交警的責任?

4、“好”的標準是什麼?

品德好是好,學習好是好,身體好是好,具有審美的意識和能力是好,愛勞動也是好,究竟是按照哪一點來衡量教師所做的工作是好還是不好呢?

不同的學生及其家長對老師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不同的學生追求的目標也應該是不同的。學生及其家長要求教師把學生教好,最強調的是學習,其次是品德。

而教師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首先要進行的是品德教育,即做人的教育,其次才是傳授知識。


如果僅以學習成績論英雄,那在廣泛實施選拔性考試的今天就產生不了“會教”的老師,因為這種選拔性考試製度決定了始終有成績“不合格”的學生。即便中國教育的祖師爺孔子也算不上“會教”的老師,因為他“三千弟子”只有“七十二賢人”,優秀率才2.4%!

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所有學生,不放棄任何學生,這是教育工作者的職責。而要達到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個目標,需要家長、社會、學校、老師共同努力。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有書共讀

寫在前面的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種觀點,很多網友都表達出自己的觀點。但是,只有一線教師才能深刻體會到這句話的真正內涵。



這句話為什麼能夠引起大家的熱議?因為這句話在教育教學中沒有得到廣大一線教師的認同。包括我,我至今也一直對這句話有過耿耿於懷的想法。剛好,今天借這個問題,說說我的看法。

一,想要弄明白“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是不是普遍的真理,就要好好的去了解說這句話的陳鶴琴先生的生平經歷。

陳先生一生都是很優秀的,他的家庭環境也很不錯。最重要的是,他更多的時候是作為教授和專家等角色存在。教授和專家善於搞理論研究,“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學生”就是他所有理論中的重要的一條。如果按照他說的話,這是屬於純理論上的說法。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卻完全是在殘酷教育生涯中掙扎,自然對這種“高大上”的教育理論產生牴觸的心理。陳先生在他的長子出生時,將其作為實驗與研究兒童心理的對象,對其從出生起的身心發展進行連續跟蹤觀察和記錄,並作系統研究。這樣的家庭教育環境有幾個能做得到?只能說,他過他的天堂路,說他的專家才能說的話,我們走我們的地獄之路,忍受現實教育的殘酷。

二,從最純的教教育目的去思考問題。

陳先生被譽為“中國現代幼教之父”,自然是專家級別的人物。專家的想法純理論的說法,很多時候坐在辦公室裡想出來的理論都不能經受住現實的考驗。如果從最單純的教育目的去思考的話,他說的話沒錯。任何一個學生都可以教得好,可是他沒有說“任何一個學生都能考試得好”。但是,對於老師就不一樣了。老師的教也有兩種“教育和教學”,現在的應試教育,我們主要是搞教學,教育方面還有所欠缺。不過,這不是我們造成的,是整個社會的事情。因此,這裡我們又跟陳先生產生了思想隔閡,道不同不相為謀,我們對陳先生沒好感也很正常。

三,結合現實教育現狀,乃至國家教育的最終目的的角度去考慮。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教育現狀不容樂觀。至少,在大多數鄉村學校的狀況是如此。現在我們國家的城市化已經有點水平,城市的教育也比鄉村好很多。鄉村的教育雖然得到一定重視,但是遠遠不夠。想要弄清楚“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有沒有毛病,就需要結合目前教育現狀乃至國家的教育目的的高層次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就目前來說,這句話很不受一線老師歡迎,因為教育體制也限制了這句話的最大的影響力的發揮。如果這句話真的很有這裡,那就不是一句教育名言而已,早已經會寫進各種教育規章中,現實中完全不可能,這也就說明這句話也只能是一些專家們拿來當做“裝點門面的理論”罷了。

希望廣大一線教師們也不要太糾結於這句只能“掛在牆壁上供人膜拜的理論”,老老實實的像老黃牛一樣拉著犁往前走,遇到“教育難題”要懂得避開,不要到最後累死了牛不算,還把自己吃飯的工具“犁”給搞壞了,得不償失!謝謝大家!


孖無悔觀教育

看過一些職業教師的回答,只能說道德敗壞,世風日下。教育資源的緊缺是客觀事實,但是這不是教師推卸責任的藉口。從孔老夫子那會傳下來的教育的最根本的真諦是什麼——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現在教育資源緊張,一箇中小學老師可能帶好幾十個學生,帶不過來,但是這是教師課堂不講,課後開輔導班的理由?這是教師推卸責任,讓家長批改作業的理由?家長把自己孩子交到學校,交到教師手裡,是一份信任,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可以因為學生笨,把人家孩子當臭狗屎看?現在是個金錢的社會,教師工資不高,想賺點外快可以理解,但是請對得起教師兩個字,對得起自己的良知,如果還有的話。

只所以這麼憤慨,是因為個人跟教師這個行業關係比較密切,一方面,做過培訓機構講師,另外一方面,女朋友是做中學課外輔導的。

從做講師的角度講,雖然沒有職稱,沒有資質,但是自問比學校的正式教師責任心要高的多。人的一生比做河流的話,一輩子可能只有幾處非常關鍵的拐點。學生有好有壞,但是學生年齡畢竟年輕,他們的世界觀不成熟,而教師雖然職業普通,可是他們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行為,卻可能成為改變一個學生一生的推手,這個改變,可能有好的,也可能有壞的,作為教師,怎麼能理直氣壯的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是錯的。作為教師,反駁的時候,摸著你自己的胸口說,你盡到心了嗎?學生笨,學的慢,你對這個學生多下功夫了嗎?學生學習就是不行,你在學生的性格方面施加好的影響了嗎,所有的這些,都是可能影響一名學生一輩子的事情,作為教師怎麼能可恥到給一名學生定標籤,下結論的程度。

作為培訓講師接觸到太多二流 三流大學的教師,不乏教授。雖然不能一竿子全打死,但是二本一下大學學生,進大學四年,每個班除了幾名認真學習的,其他四分之三以上的學生四年都幹啥了?一進學校人手一個筆記本,然後玩四年的遊戲,交個女朋友,就這樣人生最美好的四年,就這麼過去,四年學了什麼東西呢?連專業課都不會,然後到畢業,找不到工作,找培訓機構培訓職業技能。家長特別是農村家長,四年要話將近十萬塊錢,送孩子念大學,如果不上重點,普通的二流三流大學,就混個這,我時常想,這些大學的教授,老師,校長,就不怕死了以後下油鍋嗎。大學四年,正好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一個人完全成熟的四年,而全國不在少數的這樣的學校,每年花國家的錢,收家長的錢,然後把一個高中的時候充滿朝氣,熱情向上的學生,培養成死氣沉沉,不求上進的庸才。不客氣的說,有些教師,教授,校長就是國家 民族 家長甚至學生的劊子手,是罪人。

中小學又怎麼樣,中學課輔的師資,除了一兩名全職的老師,其餘的教師,都是學校的老師兼職的,一節課好幾百的課時費,兼職教師還挑挑揀揀。這樣的客觀事實下,有些老師佈置的作業不讓家長批改,他哪兒來的時間改?也難怪有些職業教師看到這個題目跟貓被踩了尾巴一樣,跳出來了。課外輔導的時候,聽見那個輔導老師跟家長說這個孩子就是教不好了?

那些反駁這個問題的教師,能帶良知嗎?你可以去做校外輔導,但是班上的學生起碼盡到心。

不說了,好教師有,重點中學,重點大學,但是最多的還是普通的學校,二流三流的大學,普通人家的孩子,這裡面,不少的人,斯文敗類


深空深處

據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上個世紀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所說,但也有人查閱了陳先生所有的著作,都沒有找到。但不管怎麼樣,也不管是誰說的,這句話是中國教育界最有名的話之一也是最受爭議的一句話之一了。

如何看待這句話,我以為,需要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個是正面分析這句話的時代意義,一句話是從反面分析其片面性。

一,從正面上來說,這句話警醒教師高度關注其職業的重要性,也就是要有高度的責任感

我們知道,在孩子成長的旅途上,教師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不能說是最重要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意思就是說學生都有向“好”的方面發展的願望,也就說說,每個人心裡都駐守著一個高度道德化的自我,用弗洛伊德的觀點來說,就是“超我”。既然內心深處有個“超我”,那麼,人人就都有一顆向善、向上的心,而這個向善、向上的心,絕大多數情況下需要激發。

教師,就應該就是激發向善、向上的心重要條件——

如果你認為你的學生想學好的願望都沒有,那你會想法設法把他們教好嗎?

其次,“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從教育教學的方法和技巧上來說的

。這句話的側重點是要說明教育教學方法的重要性。只有你相信你的學生都想學好,你才會千方百計,激趣也好,活動也罷,訓練也可,要不然,我們就不用來學習什麼教育心理學啦、教材教法啦,等到學生優秀到了老師說一說就懂的地步的時候,教師這個職業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難道你的知識水平比計算機厲害??

二,從反面上說,這句話忽視了教育的綜合性,將教育責任完全轉嫁給了教師

但這句話也有其侷限性。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這句話誇大了教師的教育作用

我們知道,教育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家庭教育——重在習慣和個性的養成;社會教育——重在價值觀的形成;學校教育——重在知識與技能的培養與訓練。現在各個學校都會提倡“教書育人”,其實質是將本應由家庭和社會的部分承擔起來了,事實上,家庭與社會的影響卻又無處不在,所以,有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專家提出了一個觀點:5+2=0,意思就是說在學校幾天的教育教學,回到家裡,置身社會之中,很快就什麼都忘記了。

其次,這句話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

我們都應該清楚,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有外在和內在兩個因素,在學生的發展變化過程中,教師只是外在因素,只能起到輔助作用。而學生自身屬於內在因素,才是決定性的因素。這句話的核心意思,其實就是將教師的作用無限誇大,犯了主客觀倒置的錯誤。

比如,前段時間,有四位在課堂上喝酒聚餐的學生(我一般都叫孩子的,但這幾人,我叫不出——學生是身份,孩子是飽含感情的),你說,是教師能教好的嗎?當然,這幾個還算是比較極端的!有沒有更極端的呢?我想,我沒見過並不代表就沒有!不然,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少年犯?為什麼要用法律的手段來懲治未成年人犯罪?那幾個把教師綁架殺害的學生呢?

所以,不能排除有絕對教不好的學生存在!但正如前面所分析的一樣,作為教師,你豈能先入為主判斷那個學生教得好那個學生教不好?

總之,我們看待這類的教育名言,要多個角度去分析,不能盲聽盲從。更希望社會各界特別是家長和主管部門,不要動輒用這句話來批評教師,不然,你豈不是也是“本末倒置”是非不分了?


三水三心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是陳鶴琴說的。陳鶴琴(1892—1982)是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我國近代幼兒教育事業奠基人。他的《家庭教育》一書,自己30多年前曾讀過,他提出培養現代中國人應要有健全的身體、有建設的能力、有創造的能力、要能夠合作、要樂於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他提出了兒童教育的若干教學原則,他特別強調家庭教育的作用,強調家長和老師的以身作則,等等。

當年在做老師時,老師們也討論過這句話,也爭論在教與學這對矛盾中,老師還是學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問題,雖然有分歧,但也有共識。這句話對老師而言,是對老師最大的激勵和鞭策,老師的為人師表,就應該做最大努力,真正起到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以高尚的情操影響學生,以淵博的學識教育啟發學生,以真善美來感召學生。雖然老師的學歷和文化水平不同,教育教學經驗不同,但盡最大的努力愛崗敬業,不誤人子弟,就對得起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個稱號。基於此共識,“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確實是激勵老師的名言和座右銘。

但是,把這個名言拆開來看,結合所面對的師生的現實,理想和現實之間確實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事實上,既有不會教的老師,也有教不好的學生。

以老師而言,什麼時候老師都能達到高水平呢?很難有個準確的答案,因為過去達不到,今天達不到,何時達到不知道。老師的能力和水平也是有差異的,不可能都成為名師,不可能都成為特級教師。學校也是這樣,城鄉的差異、地區的差異,學校條件的差距不是三六九等,恐怕要分出很多等級。同樣,就重點學校而言,可以說集中了很多優秀老師,但誰又敢說重點學校的老師都具備名師、特級教師的水平?所以,好與水平高都是相對、相比較而言的。

教不好的學生什麼時候都會存在,因為人的智力、家庭背景、所處的環境等是有很大差別的。孔聖人的水平高,這點絕大多數人都承認,他的教學水平如何呢?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算得出來這個百分比嗎?有現在的高考升學率高嗎?為什麼不是弟子三千,賢人三千?因為人的知識水平、理解認識能力等各方面因素是有差異的。理性的老師都知道,有些學生確實教不好,只能是有進步,有提高,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個神奇的大腦。

所以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對老師而言,就是起激勵鼓勁的作用,相當於老師的宏偉目標和遠大理想,而絕不是評判老師的標準,以此來批評教育、詆譭教師,就完全跑偏了,那些都是“教不好的學生”們乾的事。

有何不同意見歡迎探討。


趣話歷史那些事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作為從教的一種教育情懷,引起很多人的共鳴,教師把其作為一種教育目的來說,也是可以的。教師可以隨時糾正自己在教育過程中的偏頗,關照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孩子都發現自己的閃光點。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一種過於理想化的目的,在激勵教師愛崗敬業同時,在實際的實踐過程中,存在某些標準化的困惑,也會違背教育的規律。 人作為教育的產品,衡量是很複雜的,人的成長是多種因素造成的。家庭的因素、社會何的因素、學校的因素等等。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到底是小學階段、中學階段還是大學階段,或者是在社會上起到決定性作用?這是很難有具體標準的。 一個學生或許在學校期間,勤奮學習,尊重師長,一旦他考上重點大學,突然發生變異,比如有吸毒、嫖娼等行為,他是教好的學生還是沒教好的學生?考上一本的是教好的學生嗎?考上高職的就沒教好?

學生作為被教育者,是千差萬別的,教師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特點,一對一進行教育是不可能的。受教育者是有差異,只要教師尊重每一個學生學習的不同特質,就是合格教師標準之一。過於強化“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放大學校的教育功能。實際上,一個學生成長,家庭環境往往具有決定性因素。 所以,對於“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教育名言,我認為得辯證分析。


大智若

這句話我真不敢苟同,因為自己高中上學時候經常逃課,考前一搏,最後也考的不錯。高中了還不會說普通話,直到大學去了遙遠的地方,逼的自己說話現在國語說的都不帶口音的。這些可以用來寫切身感受。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最早由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後來在教育界廣為流傳,成為無數教師為之奮鬥的座右銘。而現階段一些學校部門,家長將這句話奉為至理名言,將孩子的教育與成長歸因於教師,其在促進教師發展的過程中也給教師帶來了一定的困擾。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理解這句話需要放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條件下加以展開,立場明確才能立意深遠,才能立足發展。

從教育者來講,它更多的是指教育者嚴於律己,靜待花開的一種教育信念,有利於促進教育者發展。要求教育者時刻做到鑽研教學,因材施教,對學生負責:此外,何為教好,何為教不好,本身沒有一個絕對的判斷標準,需要教育者在實踐中不斷進行反思總結,從而提高自身教師水平。然而,對於教育者而言,也需要明確在教學中不是“會教”的老師是教學的主體,內因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學生本人才是促進自身發展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主導的作用。因而“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有一定的侷限性,一定程度上誇大了教師的作用。


對於學校領導和家長而言,應該明確,不能把所有的希望寄託於教師。這句名言更多表明的是一種教育信念和責任。將之作為一種教育規律則有失偏頗。教育發展有教育發展的規律,學生成長有學生成長的規律。在促進學生髮展的過程中,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對孩子的發展影響深遠,而學校環境是孩子的社會,是孩子成長成功歷練的舞臺,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而這句話如果用於家長和學校對教師的嚴要求,想必就應該大打折扣了。如果家長持有這種思想是對孩子教育責任的推卸,如果學校領導持這種思想是對教師的一種指責,是沒有掌握教育規律的一種體現。
最後,對於學生而言,倘若學生信了,那是對學生的一種誤導,如果“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成立,是不是代表“只要是會教的學老師,一定會教出好的學生”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現代社會的發展對於創新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而其中的批判性思維是培養創新精神的重要因素,倘若學生一味的信任教師,可以說是對其批判性思維的泯滅,是對其創新能力的迫害。 唯成績論英雄的時代早已過去,“好學生”的標準也早已發生了變化,我想對於教育者而言,“教是為了不教”,應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發展能力,不斷去激發學生的發展潛力,為學生將來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達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效果。對於學生而嚴,縱然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但不能無條件的親近和信任,需要有自己的獨立判斷力,需要在成長過程中培養自身獨立之人格和自由之思想。對於家長而言,唯有家校師生團結合作起來,才能為促進學生的發展形成合力,做到智往一出聚,力往一處使,讓學生在家校師生共創的陽光下沐浴,健康成才。


骨科李建龍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據說出自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不過現在不知道老先生還承認不承他的觀點。這個理論由於被管理者和家長用歪了,這句話已經被老師們深惡痛絕!有的老師開玩笑說:如果自己有了錢,一定得出一百萬追殺說這話的專家!真的是個玩笑,千萬不要上綱上線!只是因為自己的教學經歷,被這句話折磨後宣洩自己的怨氣!沒有人真的去追殺!😂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太不現實了,如果這樣說那可以延伸到好多行業。比如醫學我們可以說:沒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會治的醫生!那樣就不會再有人死掉了!在社會治安方面,我們可以說:沒有管不好的社會,只有不會管的警察!說這話你覺得可笑了吧!原來病人治不好是醫生不會治無能,社會上有殺人,盜竊,詐騙等案件是因為警察不會管,道路經常有違章也是不會管的警察的責任!這樣說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但是醫學界公安界沒有專家這樣說!其他人也覺得可笑了吧!


特級教師李鎮西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如果這是教師的自勵,我對這樣的教師表達十二分的崇敬;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師,我對這樣的苛求者表示十二萬分的鄙夷!不但是李特級這樣說我想所有的教師都有資格這樣反擊!

其實,這句話提出的時候本意應該是任何學生都有他自己的長處,他學習方面不行但是他體育是強項,他學習不行但是他愛好美術,美術有天賦,他……是這樣的理解,我們要發現學生的長處找準適應他發展的方向!譬如一塊石頭,是美玉的材料我們可以做成和氏璧,不是的還可以鋪路也能發揮自己的作用為社會做貢獻!著名的舟舟就是這樣的他的音樂天賦展現出來了,但是你讓他學語文學數學恐怕你教不會他!都是都是有用之才!


可惜這麼好的理論卻被歪嘴和尚念歪了經!一刀切,斷章取義,認為所有的學生都可以什麼都好。難怪老師們憤怒!

我是松高尋鶴,從事教育多年,同時我也是一名家長,希望能得到您的關注,讓我們一起談談教育的話題,一起享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快樂!


松高尋鶴

我是一名家長,曾經我也認同這樣的觀點。其實這是錯誤的理念,是家長把自身的家庭教育責任轉嫁給學校的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2.對於教育而言,真正讓孩子成人,家庭才是最主要的教育承擔者。家長的觀念對孩子的未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溺愛才是教育最大的弱點!很多孩子犯錯了,家長以一個“我自己都不捨得打,你做老師的能打?!”的態度對待孩子,這樣的孩子能成才?

3.社會觀念的改變,讓教育進一步迷失。對未成年人的保護無限制的“上綱上線”。缺乏了教育基本的威嚴,犯錯就要打就該受罰的教育思路。老師成了神一樣的職業,卻沒有神一樣的存在感。沒有地位,沒有社會榮譽感。本末倒置,只有學生打老師,沒有老師敢打敢罵學生。


4.無良媒體的推波助瀾,讓本來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的老師,成為了和醫生一樣的高危職業。老師不再是默默無聞,或許一個不小心,孩子的手機會讓老師成為萬夫所指。

5.教育機構的缺乏應有的擔當。老師正當的履行教育責任,在被家長或者媒體質疑後,教育機構選擇了“是非不分”,息事寧人的做法,退而求其次,滿足家長的非分要求,將老師教育的正當性置於腦後。若遇到不依不撓的家長,老師的飯碗難保。老師的職業缺乏了最基本的保護,整天提心吊膽的工作。

孩子的教育是家長,老師,學校,社會共同的責任。“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就是偽命題!在沒有一個公平的教育環境,沒有法制維護教育工作者尊嚴的時候,用這樣的標準來要求老師神一樣的存在。這樣的想法是不是天方夜譚?是不是一種心理上的扭曲呢?



如果認同作者觀點請贊👍並“關注”,未來我們會有更多的共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