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沉船不死,50歲成立TVB,他是最具傳奇色彩的商人!沒有之一

說到邵逸夫,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據不完全統計,他捐助的內地事業資金高達47.5億元港幣,捐資建設的“逸夫樓”遍佈中國大地校園,受惠學校及教育項目近5,000個,遍佈31個省、市及自治區。毫不誇張的說,在捐資助學史上,邵逸夫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是值得歷史鐫刻的人物之一。

遭遇沉船不死,50歲成立TVB,他是最具傳奇色彩的商人!沒有之一

同時,邵逸夫也在中國電影史上寫下了諸多“第一”和“之最”。他用80年打造起一個價值超過200億港元的影視王國,“邵氏出品,必屬佳品”是觀眾對邵氏影業最好的評價。而邵逸夫本人的傳奇經歷,比他出品的任何一部電影還精彩。

一、大難不死,終成有聲電影“開山鼻祖”

在1929年到1933年之間,美國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不少電影院受此牽連,紛紛歇業。邵逸夫卻認為,這正是去美國“撿漏”的好時機(低價進口高級電影器材),他說:“現在大家都困難,捨不得拍有聲電影,我們正好乘虛而入,捷足先登!”

說幹就幹!邵逸夫鬥志昂揚的奔赴美國,購買所需的“講話機器”(有聲器材)。然而,回國途中卻突遭變故,上演了“泰坦尼克號”真實一幕。邵逸夫乘坐的輪船遭遇觸礁沉沒,他緊緊抓住一塊舢板,在大海上飄了一夜後才獲救,真是福大命大。由此可見,若想成就大業,時運和命運缺一不可。

遭遇沉船不死,50歲成立TVB,他是最具傳奇色彩的商人!沒有之一

最終,邵逸夫還是從美國帶回了有聲器材。隨後,他自任製片和導演,拍出了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白金龍》。這部電影一經播出,瞬間轟動國內外(當時,中國和很多其他國家的電影都是無聲的)。所有觀眾都大聲歡呼,甚至有泰國觀眾去砸留聲機,看看裡面是否有人,瘋狂程度可見一斑。這部成本1萬元的電影,僅在廣州一地就給邵氏公司帶來了60萬元收益,不僅幫邵氏公司轉危為安,還為邵逸夫大舉進軍電影業炸出了一條路。

二、半百之年,擴大電影事業並創立TVB

在1957年時,時年50歲的邵逸夫移師香港,作價50萬港元買下一座荒山,建成後來大名鼎鼎的邵氏兄弟電影製片廠。就在這座電影城中,邵氏兄弟先後拍攝了《梁山伯與祝英臺》、《楊貴妃》等家喻戶曉的1000多部電影。而且,邵氏兄弟還在日本、泰國、新加坡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建立了超200個發行網點,專門放映邵氏公司出品的中國影片,對傳播中華文化亦有莫大之功。

與此同時,他還開始進軍電視業,合資創辦了“無線電視”(TVB),並隨後接任TVB董事局主席一職。到如今,TVB已成為目前亞洲最大的中文節目內容的供貨商,在香港有著近乎壟斷的地位。

遭遇沉船不死,50歲成立TVB,他是最具傳奇色彩的商人!沒有之一

我們今天看到的《上海灘》、《大時代》、《射鵰英雄傳》和《鹿鼎記》等從香港進入內地的熱劇,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於TVB。周潤發、周星馳、梁朝偉和劉德華等天王巨星,杜琪峰、王晶、關錦鵬、韋家輝等著名導演,都得益於TVB的全力栽培。

毫無疑問的是,不是在中國電影史上,還是香港的文化史上,邵逸夫都是一個不可忽略的標誌性人物。與此同時,視教育為立國之本的他,也是捐助史上不可磨滅的代表性人物,值得大家銘記。如今,107歲的邵逸夫雖然逝世了,但他的膽識、眼光和魄力,以及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都會在商業史和教育史上熠熠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