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放弃“前程”,用四年时间让“进坑”村实现蜕变

“忙时种田,闲时考古。”是东郊学堂提出的口号,

田园生活与学术追求并重,有一种陶渊明式的清新和朴实。

工作与爱好完美结合,我想这便是最幸运的事情了吧!

她放弃“前程”,用四年时间让“进坑”村实现蜕变

在中国的南方,有一个叫景德镇的地方,是瓷都。瓷都景德镇,是一个盛产瓷器的地方。今天要讲的故事坐标就是景德镇青白瓷的故里——进坑村

听说过石灰村、恐龙乡、太监弄、公主坟等地名,但还是没想到会有个地方叫进坑。“这多不吉利啊!”我浅薄地想。等你去了之后就会发现,进坑真是个有气质的地方,从容淡定,彬彬有礼,令人心折。

她放弃“前程”,用四年时间让“进坑”村实现蜕变

“坑”是一种四周高、中间低的群山环抱式地形。浮梁处“万山之中”,丘陵连绵,山谷遍布,在当地,带“坑”“坞”的村名、地名比比皆是。

“坑”既是村名,“进坑”就不那么搞笑了。但开发旅游后,还能忍住不改村名,不被中国人爱吉利求好彩的心态左右,不被可能会被影响的旅游市场所影响,定力实在不错。要知道附近有个村子叫“前程”,当地还流传过官员来都不愿“进坑”,要奔“前程”的故事。

她放弃“前程”,用四年时间让“进坑”村实现蜕变

进坑很古老,南宋时就有村子的记载,算下来有近千年历史,进坑村保留时代发展的原貌,维持新农村本色,不生硬地凭空修建所谓古建筑,不刻意营造古村气氛,而是自然地加入设计元素,采取亲切和善的方式,改变村民的不良习惯,改善村子的自然环境。这种态度,豁达而随缘,与这个清静小村的气质十分相符。

她放弃“前程”,用四年时间让“进坑”村实现蜕变

南宋之前,进坑村村民已经缓慢地度过了两百多年且耕且陶的岁月。而这幅“忙时种田,闲时作陶”的生活景象,不过是当时这一域农村生活的一个缩影。这里出产最优质的瓷石,可以说没有进坑,就没有景德镇精美的青白瓷,是毋庸置疑的“

瓷都摇篮,山水桃源”。

她放弃“前程”,用四年时间让“进坑”村实现蜕变

进坑位于景德镇东郊8公里处,沿新修的205省道一会儿便可直达村口,是浮梁县湘湖镇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3年时间,实现蜕变。它不但有桃花源式的自然风光,而且有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它的蜕变缘由黄清华、黄薇夫妇......

她放弃“前程”,用四年时间让“进坑”村实现蜕变

手持匣钵残片的黄薇

当年黄薇北大毕业去景德镇,是因为非常非常喜欢瓷器,景德镇在过去的岁月里,为全人类贡献了无数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2014年,为寻觅文献《陶记》中所载的宋代优质瓷石,景德镇陶瓷大学教师黄薇来到进坑,发现了进坑古窑址群。为了方便遗址的保护和维修,她与同是北大人的先生黄清华一起,举家搬进进坑村,从此开始了乡村生活。

她放弃“前程”,用四年时间让“进坑”村实现蜕变

为方便开展陶瓷学术交流,黄清华、黄薇夫妇创办了“东郊学堂”,起初场地设在家中。之后,在进坑考古调查期间,他们租下村内一所“开门日日见青山”的民房,进行改造,作为东郊学堂举办论坛活动的新场地。在此期间,她联合各方力量,努力推动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此后,这里也成为黄薇、黄清华以及他们团队探索进坑古代窑业遗存保护模式和乡村发展模式的大本营。

她放弃“前程”,用四年时间让“进坑”村实现蜕变

她放弃“前程”,用四年时间让“进坑”村实现蜕变

“忙时种田,闲时考古”是东郊学堂提出的理念,黄薇用她的生活实践了这一理想。

忙时种田

忙时种田2015年,他们与当地村民一起成立了陶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承包下村民的水田,并请来村民一同参与耕种。他们放弃高产的双季稻,而选用从农科站购来的传统的优质常规稻种。没有耕种经验,就大量的翻阅农业书籍,随后又请教了许多人。用黄薇的话来说,是做足了前期的理论准备工作。

起初,人们觉得文化精英进入乡村是不接地气的,村民对这样的耕作方法充满质疑,但等到水稻成熟时,谷壳金黄,颗粒饱满,竟然收获了四万多斤大米。由于有机米的市场售价高于杂交米,当地村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增收。

她放弃“前程”,用四年时间让“进坑”村实现蜕变

闲时考古

黄薇将“闲时考古”落实为一系列的文化建设活动。2015年,由东郊学堂发起提议,由政府出资,开辟了数条通往山坡窑址的道路,以便访客参观。而后,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们又与村民一同,复原了一座瓷石水碓和一段瓷石古道(500米)。

瓷石古道,原是这一千年来进山开采瓷石的村民用青石板专门铺就而成的,因为运送瓷石的单轮手推车长年累月的来往,碾轧出一道深深的凹槽,上世纪60至70年代,因村内修建水库,古道遭受了破坏。修复后的瓷石古道,成为村内颇有别于他处的亮点,虽行走于上,会因为路面不平整而不便利,但毕竟它见证了当地人进山采石,运石出山的千年历程。

她放弃“前程”,用四年时间让“进坑”村实现蜕变

修复后的瓷石古道

水碓是旧时进坑村民利用流水落差为动力,带动碓杆,引动碓锤碓碎瓷石的工具。每年的春夏是景德镇的多雨季节,“重重水碓夹江开,未雨殷传数里雷”描写的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的地方人文景观。此外,水碓在过年前还可用作年糕的加工。东郊学堂恢复了水碓年糕的传统民俗,利用进坑的水碓加工出本地年糕,很多访客在品尝年糕之后,要求参与协办“水碓年糕节”。

她放弃“前程”,用四年时间让“进坑”村实现蜕变

进坑村,这样一个位于景德镇东郊山陬的宁静村落,曾在宋代出产最为优质的瓷石,这种瓷石在当时被加工烧制为品类繁多、款式精美、色泽莹润的青白瓷,为世人所竞相购买。在千年的时间里,村落命运始终与景德镇制瓷业息息相关。村民生活方式几度发生转变,从制瓷到专门供应石泥,再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因瓷石质量下降,才停止了开采。

她放弃“前程”,用四年时间让“进坑”村实现蜕变

黄清华、黄薇夫妇的造访与东郊学堂的入驻,是进坑的又一次天时地利人和。他们发动当地百姓对古矿坑、古水碓、古窑址和瓷石古道进行保护,并设立进坑村史馆,开发了以“进坑村史馆—仓坞宋代窑址—国山下宋代窑址—瓷石古道—瓷石加工水碓—东郊学堂宋代青白瓷艺术特展”为主线的宋代制瓷风情游览路线。

用瓷器讲述中国故事,与世界对话,据了解,进坑已被纳入景德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范围,规划建设为“国家陶瓷历史文化公园”。

她放弃“前程”,用四年时间让“进坑”村实现蜕变

“忙时种田,闲时考古”,使古老的乡村从沉寂中渐渐苏醒过来,这样惬意的新农民的生活越来越让人羡慕了!

(今日主人公:北京大学2003级考古学硕士黄薇)


我们帮助良心种植的新农人

将绝对安全的食材、地道的特产

送到每个追求品质的家庭

以梦为马,相约四季,我在进坑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