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必备,超实用常见病症处理知识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头晕、头痛、便秘、腹泻、腰痛等这样的病症。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处理?又该如何预防这样的情况发生呢?

希望对大家的生活有帮助!

头晕

家庭必备,超实用常见病症处理知识

头晕时还会有哪些表现?

病人自己感觉站立不稳、头重脚轻、天旋地转,常伴有恶心、呕吐、血压降低、面色苍白等症状。

百姓常说的「头晕」,其实是一种不确切的俗称,往往无法区分「眩晕」「头昏」等症状。

头晕怎么办?

1. 让病人处在最舒适的姿势,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额外的声音、光线刺激;如果需要移动病人,应该尽量缓慢

2. 眩晕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及时清理呕吐物,防止误吸

如果病人需要卧床,应取侧卧姿势

3. 如果原来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应测量血压、血糖

高血压、低血压、心衰、低血糖等,都是可能导致眩晕的因素

4. 出现以下情况时,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求救

  • 头晕持续时间长;
  • 伴有瘫痪、抽搐、严重的头痛、颈部僵硬、高热、意识不清、说话和行为改变等症状;
  • 胸痛、心律不齐、胸闷气短;
  • 曾经有头部外伤。

如何预防头晕?

很多导致眩晕的疾病没有很好的预防手段。

卒中、偏头痛、低血压等疾病引起的头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

1.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病;

2. 保证良好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3. 合理膳食,多喝水,戒烟、酒、咖啡。

头痛

家庭必备,超实用常见病症处理知识

头痛时还有什么表现?

整个头或头上某一区域胀痛或钝痛、搏动性疼痛(随着心跳感到一下一下的头痛)、头部沉重感或勒紧感等,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眩晕和视力障碍等。

头部外伤、偏头疼、颅内感染、脑血管病变、脑积水、颅内肿瘤、低颅压、癫痫等原因,均可能造成头痛的症状。

医生会根据头痛发生的速度、疼痛的部位、开始及持续的时间、疼痛的程度、疼痛的性质及伴随症状等可对头部疼痛加以鉴别。

头痛怎么办?

大多数头痛是由于冷热刺激、感冒、鼻炎、压力过大、情绪激动、内分泌失调、过于疲劳,甚至癔症引起的,通常休息一周左右,疼痛的症状就会缓解、消失。

如果头痛是头部受伤后出现,或者没有外伤,但同时出现体温升高、颈部僵硬、意识模糊、看东西重影、极度虚弱、说话困难等症状时,立即拨打 120 求救。

如何预防头痛?

1. 充足睡眠,规律作息,保持平和的情绪,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2. 避免会刺激头痛的因素,如过度劳累,长时间看电视、电脑,环境噪声刺耳或灯光刺眼等;

3. 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性疾病。

便秘

家庭必备,超实用常见病症处理知识

健康成人的排便习惯多为 1~2 天 1 次,或每天 1~2 次,粪便多为成形软便。少数健康人的排便次数可为每周 3 次或每天 3 次,粪便半成形或是腊肠样硬便。

一些中老年人发现,年龄慢慢大了,排便也成了问题。不再像从前那么顺畅,或者胃肠敏感、胃肠炎常常找上门,还有的甚至出现了令人尴尬的失禁,等等。什么原因引起这些问题?该怎么办呢?

如何判断是否便秘?

在最近的三个月时间里,如果连续或间断出现 2 个或 2 个以上症状,就要考虑是不是便秘了:

  • 排便次数每周 < 3 次;
  • 排便困难;
  • 粪质较硬或呈硬球状;
  • 排便时,总是觉得没排完或排不干净;
  • 排便时肛门有阻塞感或肛门梗阻。

长期便秘的危害

  • 造成腹痛、腹胀,进而导致食欲变差、心情烦躁等;
  • 老年人屏气用力排便,会使血压升高,诱发脑淤血、心肌缺血或梗死等心脑血管事件发作;
  • 可诱发或加重肛裂、痔疮、脱肛、疝气、肠梗阻等疾病。

便秘的主要原因

  • 食物过于精细。经常吃精细加工的食物,纤维素摄取不足,容易引发便秘。
  • 肠道蠕动减缓,盆底肌肉松弛。可造成大便在肠管停留时间过久,水分吸收过多,造成大便干结,排便相关肌肉松弛,更使得排便过程费力困难。
  • 运动太少。久坐不动,加上胃肠功能减弱,便秘常常随之而来。
  • 用药原因。长期服用降压药或者滥用泻药会降低直肠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经常应用抗生素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以上都可能引起便秘。
  • 疾病的影响。老年人大多伴有多种老年性疾病,导致无力排便或排便有恐惧感,如此有意抑制排便,会引起便秘。
  • 忽视排便信号。由于环境客观因素,当出现便意时,有时进行克制和忍耐,久而久之会使排便反射逐渐消失,导致便秘。
  • 心理因素。有研究表明,抑郁、焦虑、强迫观念及行为等精神心理障碍是功能性便秘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正确解决便秘困扰?

首先要强调的是,便秘有可能是一些肠道肿瘤的症状之一。对于年龄大的患者来说,记得要先排除胃肠道肿瘤引起的便秘。确定不是其它器质性病变引起便秘之后,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提倡规律排便,最好在固定时间;
  • 丰富饮食结构:多食富含维生素及含有粗纤维的食物,鼓励适当多饮水;
  • 药物及时干预:不宜滥用刺激性的泻药,提倡用乳果糖、纤维素等容积性通便药;
  • 适量运动:如做操、散步等,以促进肠道蠕动;
  • 心理调整: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消除恐惧焦虑心理,对缓解便秘非常重要;
  • 腹部按摩:从右侧至左侧,围绕肚脐周围,做按摩,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肠道蠕动,减轻便秘症状。

腰痛

家庭必备,超实用常见病症处理知识

腰痛有哪些表现?

急性腰痛可能持续几天到几周。通常来说,持续三个月以内的腰痛是急性腰痛,三个月以上的是慢性腰痛。

急性腰痛可能有刺痛或者烧灼感,也可能是钝痛或者锐痛,还可能伴有后背僵硬、下腰部难以活动、难以站直、腿脚无力的感觉。

腰痛怎么办?

1. 注意休息

腰痛最开始的几天要停止正常的体力活动,能缓解疼痛、减轻疼痛区域的水肿。疼痛开始后的前 6 周,不要做举重物或者扭动背部的动作。

2. 冰敷患处

在出现疼痛的 48~72 小时内,用毛巾包裹冰袋或冰块,对疼痛区域进行冰敷。之后也可以使用热敷。

3. 服用止痛药

如果疼痛难忍,影响正常生活,可以咨询药师使用非处方的止痛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4. 改善睡姿

睡觉时,尽量用像胎儿一样蜷缩的姿势,将一个枕头夹在两腿中间。如果习惯仰卧睡觉,可以在膝盖下面放一个枕头或者卷起的毛巾来减轻腰部压力。

5. 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腰痛?

1. 加强锻炼

发生腰痛并不建议一直卧床休息。如果身体没有别的不适,除了一开始最痛的一两天要减少活动,之后要慢慢恢复日常的活动量。

2~3 周后,可以逐步开始锻炼,散步、游泳都是不错的选择,能改善背部的血流,促进恢复,还能增强腹部和背部的肌肉力量,降低复发的风险。

2. 避免长时间的站立

如果因为工作必须站立的话,隔一段时间就要转移两脚重心,交替休息两只脚。

3. 选择舒适的鞋

少穿甚至不穿高跟鞋,还可以选择有缓冲功能的鞋。

4. 注意坐姿

经常坐着时,特别是用电脑的时候,要注意坐姿,每隔一个小时起来活动一下,选择可调节座椅、靠背的椅子,椅背要选直的。

还可以在脚下放一个凳子,坐的时候让膝盖高于髋部。

长时间坐着或者开车的时候,可以在腰部放一个小枕头或者卷起来的毛巾。

5. 戒烟

吸烟也是导致腰痛的危险因素。香烟中的尼古丁可引起血管收缩。椎间盘血管收缩,可能导致养分供给不充分,引起病变。

6. 减肥

肥胖也是导致腰痛的危险因素,如果有超重或肥胖的问题,应该开始减肥。

腹泻

家庭必备,超实用常见病症处理知识

腹泻有什么表现?

每个人的排便次数不同,每天排便 3 次到每周排便 3 次都属于正常的。

如果粪便稀薄甚至呈水状,并且每天排便次数超过 3 次,就是腹泻了。腹泻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脱水、大便带血等症状。

腹泻怎么办?

要根据腹泻的类型来处理。按照腹泻的持续时间,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

1. 注意补水

脱水是腹泻最主要最常见的症状,要多饮水或多喝菜汤(注意少放油),或者补充口服补液盐。

2. 不要盲目止泻

发生腹泻后不要盲目止泻,否则可能导致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在肠道内积聚,甚至被吸收。

3. 及时就诊

  • 以下情况要尽快去医院就诊:
  • 腹泻持续 2 天以上没有缓解;
  • 出现严重的脱水症状,如皮肤干燥、少尿或无尿、严重乏力、眩晕等;
  • 伴有严重腹痛或者直肠疼痛;
  • 出现大便带血或者黑便;
  • 伴有发热并且体温超过 39 ℃。

如何预防腹泻?

遵循以下几点,可以预防大多数的急性腹泻:

1. 勤洗手

经常洗手,掌握正确洗手的方式,尤其是每次如厕后或者在吃饭前。

2.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吃生蔬菜或水果时仔细清洗干净,生熟食所用的菜板和刀一定不能共用,购买生肉后尽可能快地放到冰箱中,减少在室温的时间。

3. 旅游时注意饮食卫生

外出游玩避免接触被污染的水源,不熟、不干净的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