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一对一”:院校优先,这才叫“保持合理梯度”

志愿填报“一对一”:院校优先,这才叫“保持合理梯度”

距离2018年高考还有9天!真正的倒计时数秒过的阶段来了!考的好,还要报的好,才能两全其美。

现在填报志愿,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院校优先,对专业不太挑;第二种是专业优先,视专业选择为生命的。除非分数足够高,大多数考生只能选择其一。而新高考比如浙江志愿填报,就是典型的专业优先模式,与现在大多省市不同,可以填80个不同的“专业类+院校”志愿。

其实,志愿填报无论是6个平行院校36个专业志愿,还是80个专业大类+高校,管用的只有一个。所以,在金哥看来,三个志愿就足够用了:一个管冲的,一个管用的,一个管保的。

志愿填报“一对一”:院校优先,这才叫“保持合理梯度”

现在很多省市仍然实行平行志愿“院校+专业”的填报方式,对于特别重视专业选择的考生来说,比如就想学临床医学、就想学计算机,就想学会计而言,根本不就存在什么“冲稳保”的说法,只存在一种说话: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因为不能被心仪的专业录取,就算是志愿填报失败了,比如学医的梦想破灭了,这样好理解不?

今天,我们就现场办公,分析一下院校优先的填报方法中,什么叫“保持合理的梯度”。你不是说3所院校就够了吗?昨天一考生就提报了三所院校数据,大家一起看一下:

志愿填报“一对一”:院校优先,这才叫“保持合理梯度”

志愿填报“一对一”:院校优先,这才叫“保持合理梯度”

志愿填报“一对一”:院校优先,这才叫“保持合理梯度”

金哥以为,这不是一个成功的组合,因为它的安排是散乱的,看不出这是哪个位次的考生,所以是不合理的。很多考生和家长都容易犯这样的错误。第一所院校华东师范大学的录取位次区间是:2000-4200名;第二所院校苏州大学的录取位次区间在6000-11000名;第三所院校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位次区间是:8000-14000名。也就是说,目标不明确,进攻缺乏层次。

从这三所院校的选择来看,第一所院校志愿基本上是浪费了,差得太多,我们以前讲清华、北大、复旦随便填上两所,其实是开玩笑的没什么意义。我们假定该考生的实际位次在10000名左右,那么选择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是比较合理的。其中,苏州大学作为冲击院校目标,专业选择范围确定在冷三区是比较合适的,因为他相当于踩线进档。而对于中间档志愿的南京师范大学,因为位次比较靠前,专业选择的主战场可以向中区和热一区转移。

志愿填报“一对一”:院校优先,这才叫“保持合理梯度”

诊断建议

因为每位考生可以选6所院校,建议把华东师范大学替换为最低录取位次在8000或9000名的2所院校,同时建议在下方再加2所录取最高位次在10000名后“可以任性挑专业”的院校来托底,这样的安排就完美无缺了!

怎么样?大家看懂了没有?记住,对志愿填报来说,数据和方法同样重要,还不会制作数据、还没拿到数据的,建议私信或评论区留言索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