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冬|在睡前重新構築你的意識版本,這可能是你最重要的功課

睡出更美好的自己,這裡是小梁在2018年為您帶來的《睡睡平安》。(本文內容節選於喜馬拉雅音頻節目《睡睡平安》030期。)

梁冬|在睡前重新構築你的意識版本,這可能是你最重要的功課

01. 在睡前給自己做心理建設,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成本最低,回報最高的事

小梁越來越覺得,每天晚上睡覺之前,如果能給自己做一個心理建設,是非常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比如,問自己一些問題,自問自答一下,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我想起自己第一次買騰訊股票的時候,價格大概是二三十塊,後來很快跌了百分之三十,又漲了百分之百。於是,我就把它賣了。因為我覺得,一隻股票能掙百分之百已經很好了。

如果現在有機會和那個時候的自己聊聊天,我不會向他抱怨說:“你怎麼這麼笨。”我會告訴他:“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東西,要勇敢、要堅持。所謂回報,只不過是你做對的事情的一個附屬品。”

堅持做一件事情的價值在於,它可以砥礪你的心性,讓你理解:堅持本身就是修行。“堅持”這個詞,本身是佛教用語——堅,像金剛般執著;持,持戒。

小梁認為,在睡前給自己做心理建設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成本最低,但也是回報最高的事。

一位德國朋友曾經跟我說,他經過了很長時間的尋找和理解,終於意識到為什麼他沒有錢了。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因為在很小的時候,他的爸爸媽媽就告訴他錢很髒,上面充滿了細菌。

再加上他們家是清教徒(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許多老一輩的清教徒認為在獲取錢的過程當中,多少會伴隨著勾心鬥角,以及某種不光明、不高貴的心智和行為),因此,他從小就認為,錢從靈魂到承載其數目的這張紙都是不乾淨的。

每當他有機會賺錢的時候,心中總是充滿了罪惡感和懷疑感。當他意識到這一點以後,就“回去”和小時候的自己說:“錢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髒,最重要的是你拿錢來幹什麼。如果你用錢去做更乾淨、更偉大、更有意義的事,那麼錢是具有天使特性的。”

這位朋友告訴我,他大概堅持做了一年類似這樣的練習以後,開始賺很多錢了。我問:“需要用一年的時間嗎?”他說:“你不瞭解的,像我們這種德國的清教徒家庭,被影響得很厲害。對於你來說,大概一天就可以扭轉過來。”

於是我開始認真地回想,是什麼讓我做事總是喜歡跨界。

梁冬|在睡前重新構築你的意識版本,這可能是你最重要的功課

02. 只有真正的過來人才知道,外部環境的變化不足以影響堅定的內心

有段時間,很多媒體都喜歡採訪我,說我又跨界了——從電視跨界到互聯網,從互聯網跨界到中醫。但你有沒有發現,過去十年,小梁幾乎沒有離開這個領域。

由於父母工作的原因,我從小學到高中,總共讀過十幾所學校,有些時候剛剛進入一所學校,還沒有和老師、同學熟悉起來,就又要換學校了……有些時候是主動地換學校,有些時候是被動地換學校。於是,我開始發現,正是頻繁地換學校這件事,讓我沒有形成長期做一件事的習慣,而是隱約地期待著變化。

當我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就“回去”和青少年時期的小梁說:“你變換學校,只不過是父母工作的原因導致的,你應該保持和這些朋友的聯繫。你應該知道,當你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軌跡、可以長期做一件事情時,不管在做這件事情的過程中會歷經什麼,反正到哪裡都會歷經這些事。”

最近,巴菲特又召開股東大會了。十年前,我去參加他的大會時,以為那可能是巴菲特最後一次出現在股東大會里了。沒想到這十年來,他和查理·芒格——一位八十多歲和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組合仍然在那裡。你說他們能夠歷經那麼多年,內心仍然充滿了堅持和堅定,我們年輕人有什麼資格不這樣做呢?

這次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話,他說自己絕對不會因為經濟週期的影響,而不去做正確的股票投資。在他經歷的投資階段,曾經有原子彈爆炸、第二次世界大戰、極其惡性的通貨膨脹、地緣鬥爭、冷戰、星球大戰計劃、美國的航天飛機爆炸、9·11事件……他說每一次出現這種大的週期環境變化時,他都相信這是為未來更好地騰出了空間。

我看到這段話的時候非常感慨,因為只有真正的過來人才知道,外部環境的變化其實不足以影響你堅定的內心。於是,我再次“回到”我的童年,和過著顛沛流離生活的小梁說:“不要放棄,更勇敢一些,更堅持一些。”

梁冬|在睡前重新構築你的意識版本,這可能是你最重要的功課

03. 在睡前靈魂滲透率最高的幾分鐘,重構你的意識版本,可能是最重要的功課

有一天,我和一位朋友聊天,他說自己的煩惱在於經常換女朋友。我問他:“你為什麼會這樣?”他說大概因為害怕被拋棄。然後我建議他站在一個智慧的過來人的角度,去和曾經那個主動或被動被拋棄、分手的小孩子對話,跟他說:“其實你不需要這麼輕易地放手,因為後來所歷經的那些沒有更好,也沒有更壞。其實一直堅持走下去,就很好了。”

許多人都是在臨終之前,才去回想自己的一生,然後才後悔。實際上我們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都可以經歷這個過程——跟過去所有的自己做一次智慧的對話。

每天晚上睡前的那一刻,都是你未來人生當中最年輕的一刻,也是你過去人生當中最成熟的時候。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在那一剎那,和過去的自己進行一次促膝長談。這是一種出世的狀態,但它卻充滿了入世的積極。

心理學,尤其在催眠這個領域,正在經歷若干個階段。較早之前,小梁採訪了美國著名的催眠大師斯蒂芬·吉利根博士(斯蒂芬·吉利根博士親授《催眠與創造力》6月登陸北京,點這裡直達報名)。他和我說:“我們完全可以用自我意識的置換、強化、和解,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充盈而堅定。”

我記得那天採訪他的時候,他看著我,那雙眼睛就像哈里森·福特一樣,深邃而充滿智慧;他的嘴角上揚,擁有五歲孩子般的笑容——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可以把自己的表情切換到五歲、十五歲、二十五歲、三十五歲……我相信這不是眼角肌肉的變化,而是內心鏡像的投射。

在睡前靈魂滲透率最高的幾分鐘,重新構築你的意識版本,這可能是你最重要的功課。

梁冬|在睡前重新構築你的意識版本,這可能是你最重要的功課

——互動話題——

過去十年,你堅持時間最長的

一件事是什麼?

現在還在堅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