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女主到“大男主”?古裝劇的風向正在掉頭

文 │劉肉英

《軍師聯盟》好評,《鶴唳華亭》開機,古裝劇的風向變了。

從早年的戲說、穿越,再到近兩年火熱的宮鬥、大女主、玄幻,以及最近風頭正勁的大男主、朝堂戲,古裝劇的細分品類一直在變化,而變化的原因既有政策的約束,也有市場導向的意味。

今年,無疑是古裝劇的“小年”,至今,電視熒幕和視頻平臺都沒有一部能撼動市場並激起水花的作品,《天下長安》臨近播出卻突然跳票,《巴清傳》《如懿傳》《天盛長歌》等古裝大劇似乎更是遙遙無期,而與此同時,依舊有一大批古裝劇在籌備和拍攝中,縱使市場環境並不明朗,但內容創作者依舊在尋找新的突破口。

从大女主到“大男主”?古装剧的风向正在掉头

《鶴唳華亭》開機圖

《甄嬛傳》後,帶來了大女主戲的高潮,但隨後的作品無論是《羋月傳》還是《武媚娘傳奇》或是《錦繡未央》,都陷入了“劇中所有男人都愛女主”的瑪麗蘇怪圈,另一方面,和宮鬥相對應的朝堂戲卻在近幾年大放異彩,《琅琊榜》的高口碑將從業者的目光從後宮帶到了前朝,而另一方面,區別於架空的朝堂戲,以《軍師聯盟》為代表的“新歷史劇”正在崛起。

宮鬥勢微,朝堂添彩

《宮心計2深宮計》已經上線播出了,“港劇北上”已經不是新鮮事,但播出的如此“低調”的《宮心計2深宮計》算是第一部,對比當年的《宮心計》的播出情況,大部分觀眾都會不勝唏噓。

早年的《金枝欲孽》《宮心計》都是宮鬥港劇中的佼佼者,在後宮之內,用盡各種手段,或是爭寵、或是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皇后地位,縱使後來又加入了一些設計陷害、身世等“輔料”,依舊無法再次調動觀眾的積極性。

內地的市場情況也是如此,主要服務於女性觀眾的國產劇早年在宮鬥上也下足了功夫,《美人心計》《宮鎖心玉》時就初見苗頭,在《甄嬛傳》播出時,達到了頂峰,從愛與被愛再到權利的報復,前期的甄嬛為愛在後宮爭鬥中失寵,在出家時被果郡王打動,而後期復仇部分則是大部分女性觀眾的萬年爽劇。

从大女主到“大男主”?古装剧的风向正在掉头

《甄嬛傳》將甄嬛的目的幾次修改,逐步成長為後宮的“王者”,與華妃爭鬥時,她感悟到了朝堂與後宮的牽連,失去孩子時,她知道了皇上並不可能只屬於某一個嬪妃,偌大的後宮分幫結派,而甄嬛也從最初的與嬪妃鬥,變成了與權利的象徵者皇上鬥。

《甄嬛傳》之後,“宮鬥”似乎無路可走,內容也逐漸減少,還沒有播出的姊妹篇《如懿傳》則是以愛情為主線的故事,貌似與觀眾想象中的宮鬥相差甚遠,後宮的瓶頸來臨之後,近些年的“男色”審美似乎也促進了“朝堂戲”的迴歸。

2013年,《楚漢傳奇》和《大秦帝國之縱橫》收視先後覆滅,也讓男性精英氣質的歷史正劇褪色不少,而經過幾年宮鬥劇的洗禮,關注朝堂的故事重新受到追捧,首先的《琅琊榜》的突圍,超高的口碑讓這部架空的男性朝堂劇備受追捧,燒腦的劇情和主角顏值同樣受到了女性觀眾的喜愛。

剛剛開機的《鶴唳華亭》是一部主要講述朝堂鬥爭的IP作品,故事主要圍繞著太子蕭定權、渙衣的奴婢顧阿寶和趙王之間展開,故事中,趙王決定用關鍵人物的身世來扳倒太子,而太子此時已在謀劃逼宮之事,故事不拘泥於兒女情長,而是讓觀眾沉浸其中,體會主角們的深不可測。

《軍師聯盟》《虎嘯龍吟》《三國機密》也同樣著力於朝堂故事,曹操與司馬懿之間的博弈異常精彩、楊修、荀彧等配角也刻畫的細緻,將奪嫡、繼位等故事不斷豐富,並以高水準的效果呈現出來。而“朝堂”也對應了“古裝大男主戲”的崛起。

从大女主到“大男主”?古装剧的风向正在掉头

甄嬛無疑是“宮鬥”的最大獲利者,在她之後的作品中,多少都會涉及“宮鬥”內容,但有這樣的巔峰之作存在,鬥與不鬥都是索然無味。如果說《甄嬛傳》結束了宮鬥時代,那麼她也一定開啟了“古裝大女主時代。”

大女主趨於瑪麗蘇,大男主崛起

大女主戲滿足了女性觀眾的代入感,而大男主戲則滿足了女性觀眾的意念投射感。

《甄嬛傳》後的“大女主”作品中的男性角色多淪為功能性配角,或一心思慕女主角至死追隨,或求之不得成為反派角色,亦或是因為其他情感對為女主角的晉升之路起到了輔助性作用,“所有人都愛我”的設定反而讓女性觀眾有些排斥,《武媚娘傳奇》就是很好的例子。

豆瓣網友評論,在劇情中,武媚娘入宮見皇帝步輦不跪,不畏權貴為楊妃出頭,跳舞彩排睡懶覺,貼了封條的宮殿偏要闖,還和皇帝浪漫共舞,順帶撈走一隻黃金面具,這樣肆意妄為的瑪麗蘇性格,堪稱網文女主角的標配,難怪太宗見之難忘,思之如狂。

《那年花開月正圓》中,孫儷飾演的周瑩前半程聰慧,有經商頭腦,和吳聘愛的深沉,也打動了大部分觀眾,而後半程,則又開始了備受男人們追捧的戲碼,讓人頗為失望,周瑩這位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女政治家的殺伐決斷,遠見卓識在彷彿被隱藏,陝西女首富的商海沉浮,創業艱辛也被削弱,最初的商業天分與最後的征服男人產生了質的偏差。

从大女主到“大男主”?古装剧的风向正在掉头

除此之外,《錦繡未央》《麗姬傳》《大唐榮耀》等也同樣無一倖免,在接連受創之後,相對於大女主戲而論的大男主戲開始備受追捧,而這種變化究竟是觀眾審美差異所致還是製片方在大女主碰壁之後的“劍走偏鋒”?還需要影視劇內容播出後才能確定。

大男主作品多改編自知名IP,其中玄幻作品較多,例如《擇天記》《誅仙·青雲志》等,但不僅侷限於此,改編自馬伯庸的小說《長安十二時辰》也同樣是一部大男主作品,講述了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少年名士李泌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同樣,《劍王朝》《將夜》《慶餘年》《天下長安》《武動乾坤》《鬥破蒼穹》都是以男性為主要角色代表的作品。而這些作品背後的的製作公司也同樣實力雄厚,歡瑞世紀、慈文傳媒、新麗傳媒、唐人影視、完美世界、正午陽光等影視公司均開始在大男主戲方面發力。

从大女主到“大男主”?古装剧的风向正在掉头

在製作團隊方面,《劍王朝》由馮小剛監製、《將夜》由陳凱歌的兒子陳宇飛主演、《天下長安》更是讓張涵予迴歸電視劇市場,《武動乾坤》的導演是曾執導過《走向共和》的張黎,優質的團隊為內容加碼。

新歷史劇正在崛起

在眾多男人群戲中,《軍師聯盟》《虎嘯龍吟》《三國機密》尤為搶眼,同樣是常江編劇的兩部作品,分別從司馬懿和漢獻帝的兩個方面入手,打破了已經深入人心的“三國世界”,而在此之前的“新三國”大部分的用新的演員、新的班底,講述之前的三國故事,而此次,卻讓觀眾從不同的切口看到了“三國的另一面”。

前不久,知名影評人李星文在微博中發表了自己對於這三部劇的看法,“原本,三國是《三國演義》的三國,是羅貫中和袁闊成的三國,後來易中天學術新解撕開三國闡釋的口子。現在這兩部劇以司馬懿和漢獻帝為視角,以野草般的求生意志和暗場的腦洞敘事,以及‘天下太平’的最高理想,呈現出‘新時代’的三國圖景。”

內容的製作品質不輸歷史正劇,但卻打破了傳統的敘事視角,尋找了歷史新切口,這樣的內容也被成為“新歷史劇”。將曾經的故事中的配角和主角對調,豐富原本故事線,並在此基礎之上嚴謹敘事。熟悉的時代背景+另類的視角,既有新鮮感,又十分保險。

从大女主到“大男主”?古装剧的风向正在掉头

《霍去病》也是同樣的道理,此前,觀眾在電視劇中看到的霍去病可能是《大漢天子》中的配角,戲份更是不如衛青多。但是從另一視角來看,霍去病一生短暫且傳奇,初次征戰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

从大女主到“大男主”?古装剧的风向正在掉头

即將開機的《曹操》也是如此,用曹操的視角去展現三國時期的故事,一代梟雄的一生會是如此何?又將與此前的曹操有何區別?而此次出演曹操的是闊別電視劇熒屏已久的姜文,導演張黎更是品質的代表,“新曹操”會如何?還需要期待。

古裝劇遇冷不假,欲破冰更不易。尊重史實,擺正姿態的“新歷史劇”許是下一片藍海也說不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