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常讀:溫病學142方證(31-40)

如果您

想免費學中醫,頭條私信:中醫。獲取中醫資料!僅限200名!

31.清解湯(《北京中醫》)

病機:疹毒閉肺。

脈症:疹出色紫,仍高熱不退,咳劇,口渴煩躁,舌紅苔黃,脈沉數。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清營。

處方:金銀花9g 連翹9g 蘆根15g 茅根15g 紫草9g 生地黃9g 牡丹皮6g 赤芍藥5g 淡竹葉6g

應用:用於麻疹之疹毒閉肺證。

經典常讀:溫病學142方證(31-40)

32.竹葉牛蒡湯(《先醒齋醫學廣筆記》)

病機:風熱閉肺,麻疹透發不暢。

脈症:麻疹透發不出,咳嗽喘急,煩悶躁亂,咽喉腫痛。

治法:透疹解毒,清宣肺胃。

處方:西河柳15g 荊芥3g 蟬蛻3g 薄荷3g 炙甘草3g 知母3g 牛蒡子6g 葛根6g 玄參6g 麥門冬9g 淡竹葉30g

應用:用於麻疹,咽炎,風疹等。

33.五味消毒飲(《醫宗金鑑》)

病機:癰瘡疔毒,火毒結聚。

脈症:癰瘡疔毒,紅腫熱痛,高熱煩渴,舌紅苔黃,脈數。

治法:清熱解毒,消散疔瘡。

處方:金銀花15g 菊花12g 蒲公英12g 紫花地丁9g 紫背天葵9g

應用:用於癰瘡癤腫,熱毒熾盛者。

經典常讀:溫病學142方證(31-40)

34.麻杏石甘湯(《傷寒論》)

病機:邪熱壅肺,肺失宣降。

脈症:身熱,汗出,煩渴,咳喘,胸悶胸痛,痰白而黏或黃,舌紅苔黃,脈數。

治法:清熱宣肺,降氣平喘。

處方:麻黃9g 杏仁9g 炙甘草6g 生石膏12g

應用:用於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急慢性支氣管炎,大葉性肺炎,支氣管哮喘,百日咳,白喉,鼻竇炎及副鼻竇炎,麻疹及麻疹合併肺炎,急性蕁麻疹,爛喉痧,角膜潰瘍,急性虹膜睫狀體炎,斑疹傷寒等。

35.桔梗散(《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病機:外感風熱,鬱於肺經。

脈症:發熱無汗,咳嗽,口渴,苔薄白或微黃,脈浮大而數。

治法:清熱宣肺。

處方:薄荷3g 黃芩3g 炙甘草3g 山梔子3g 桔梗9g 連翹6g

應用:用於流行性感冒。

36.清燥救肺湯(《醫門法律》)

病機:燥熱傷肺、氣逆津傷

脈症:發熱,口渴,心煩,乾咳氣喘,胸滿脅痛,咽乾鼻燥,舌邊尖紅赤,苔薄白燥或薄黃燥,脈數。

治法:清洩肺熱,養陰潤燥。

處方:石膏9g 桑葉9g 甘草3g 人參3g 胡麻仁3g 阿膠3g 麥門冬4g 杏仁3g 枇杷葉3g

應用:用於秋季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

經典常讀:溫病學142方證(31-40)

37.黃芩湯加豆豉、玄參方(《溫熱逢源》)

病機:熱鬱膽腑,膽熱犯胃。

脈症:發熱,口苦而渴,乾嘔心煩,胸脅不舒,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苦寒清熱,宣鬱透邪。

處方:黃芩9g 白芍藥9g 炙甘草3g 大棗三枚 豆豉12g 玄參9g

應用:用於重型流感。

38.黃連黃芩湯(《溫病條辨》)

病機:膽經鬱熱,不得發越。

脈症:身熱心煩,乾嘔,口苦而渴,尿少,舌苔黃,脈弦數。

治法:清宣鬱熱。

處方:黃連6g 黃芩6g 鬱金6g 淡豆豉6g

應用:用於急性膽囊炎,膽道感染,胃腸炎等。

39.涼膈散(《和劑局方》)

病機:熱灼胸膈,微兼腑實。

脈症:身熱不已,煩躁不安,胸膈灼熱如焚,唇焦咽燥,口渴,口舌生瘡,面紅目赤,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苔黃燥,脈滑數。

治法:清洩膈熱,瀉火通便。

處方:大黃9g 芒硝9g(沖服) 梔子12g 薄荷12g 黃芩6g 炙甘草6g 連翹6g

應用:用於支氣管擴張,急性扁桃體炎,百日咳,大葉性肺炎,乙型腦炎,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性膽道感染,婦女經前期綜合徵,急性闌尾炎等。

40.餘氏清心涼膈散(《溫熱經緯》)

病機:溫熱時毒,壅結氣分。

脈症:壯熱口渴,煩躁,咽喉紅腫糜爛,肌膚丹痧顯露,舌紅赤有珠,苔黃燥,脈洪數。

治法:清氣清毒,透洩鬱熱。

處方:連翹9g 黃芩9g 山梔子9g 薄荷3g 生石膏18g 桔梗3g 炙甘草3g 淡竹葉9g

應用:用於猩紅熱。

想免費學中醫,頭條私信:中醫。獲取中醫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