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面做的越大,態勢就越穩定,他競不肯與孫中山合作

盛宣懷是公認的大買辦。買辦並不稀奇,鴉片戰爭前後到解放前的一百多年裡,大大小小的買辦,成千上萬,盛宣懷資歷最老,地位最高,財富最多。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有一條極其重要,那就是盛宣懷有規模經濟的意識。對於商人的財運來講,頭腦實在是一個制勝的高地。

局面做的越大,態勢就越穩定,他競不肯與孫中山合作

規模經濟如同航空母艦,大了才平穩,才安全。盛宣懷的投資很多,很分散,這就如同股票一樣,可以分散風險。一支跌了不要緊,一百支跌了也不要緊,只要大盤在漲,就有錢賺,何況,他還是內幕消息擁有者。官方統計,在洋務派掌握的輪、電、煤、紡四大企業中,盛宣懷直接管理的有三個。在出任郵傳部右侍郎時,該部主管的鐵路、電報、航運、郵政事務中,前三項都是盛宣懷所創辦的,而且他還創辦了中國第一家電信企業、第一家內河航運公司、第一條南北鐵路幹線、第一家國人自辦的中國通商銀行、第一個鋼鐵聯合企業等等,作為中國當時最大的工商業資本家和全國首富,盛宣懷享有“商父”之譽,實不為過。

局面做的越大,態勢就越穩定,他競不肯與孫中山合作

北洋大學堂原址在當時,清政府當權者也都給予了盛宣懷很高的評價。李鴻章自不必說,屢屢向朝廷推薦:盛宣懷必能幹濟時艱,為國大用;洋務派的首領人物張之洞也稱讚盛宣懷是通曉“官法”“商業”和“洋務”的能人;甚至連慈禧太后也曾說過:今日看來,盛宣懷是不可少之人。所以,在仕途之上,盛宣懷也很順利,曾先後任天津海關道、太常寺少卿、會辦商務大臣、郵傳部尚書等職。

局面做的越大,態勢就越穩定,他競不肯與孫中山合作

盛宣懷的經世之才也得到孫中山的賞識,在成立中華民國之後,身為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通過其代表招募盛宣懷,並表態“外間輿論過激,可代為解釋”,然而盛宣懷卻認為孫中山在興辦實業方面“有理想而無經驗,不足與謀也”。這一點與張謇的看法很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