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種玉米種啥?中央給你指了條明路!

玉米風波已過去很久,但最近還是有朋友問:知道玉米調控了,但不種玉米種啥呢?咱也不知道啊!

這著實是個問題。但如果細心一點的朋友會發現,我們其實在之前的文章中跟大家講過許多政策,在這些政策中,就其實已經說了不種玉米,那國家支持種什麼呢?

不種玉米種啥?中央給你指了條明路!

1馬鈴薯

國家是這麼說的:將馬鈴薯作為主糧產品進行產業化開發,到2020年,馬鈴薯種植面積擴大到1億畝以上,適宜主食加工的品種種植比例達到30%,主食消費佔馬鈴薯總消費量的30%。也就是說,馬鈴薯將成為繼水稻、玉米、小麥三大主糧之後,第四大主糧。

有啥支持政策?

1.中央財政對馬鈴薯實施脫毒種薯擴繁和大田種植補貼,每畝補貼100元;

2.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資金從之前的6億元增加到10億元,主要用於馬鈴薯和果蔬儲藏保鮮,其中1億元專門用於支持馬鈴薯主食產品開發;

3.鼓勵各地對馬鈴薯加工企業實行用地、電、水、氣等價格優惠;

2大豆

大豆的政策是這樣的:未來5年,大豆種植被國家列為種植的黃金產業!國家拿出35億補貼種植和玉米相同收益的大豆,不僅是種植結構的調整,更是給規模農業種植者指明瞭至少5年非常明確的種植方向!

大豆補貼標準:

以黑龍江為例,根據全省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資金總額,省統計局、農委核實確認的玉米和大豆合法實際種植面積,玉米和大豆種植成本收益以及種植結構調整要求等因素,綜合測算確定我省當年畝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標準。大豆生產者補貼標準原則上高於玉米生產者補貼標準。

補貼對象為大豆合法實際種植面積的實際生產者(包括農民、農民專業合作社、企事業單位等)。

3雜糧

①東北雜糧區: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和內蒙古東部

重點鼓勵作物:適度發展芸豆、綠豆等,適當擴種大麥、糜子、穀子、高粱種植,適當發展適宜於機械化收穫的豌豆種植,適度恢復蕎麥生產規模。

②華北雜糧區:山西、河北兩省和內蒙古中部

重點鼓勵作物:適度發展穀子、糜子、蕎麥、高粱、燕麥等生育期短、耐旱、耐瘠薄等雜糧種植,恢復豌豆、蠶豆、芸豆、綠豆、小豆等豆科作物種植面積。

③西北雜糧區:陝西、甘肅、寧夏及青海海東地區

重點鼓勵作物:因地制宜發展糜子、蕎麥、穀子、燕麥、大麥生產,擴大蠶豆、豌豆、草豌豆、小扁豆、鷹嘴豆等豆科作物種植面積。

④青藏雜糧區:西藏、青海兩省及甘肅、四川、雲南部分地區

重點鼓勵作物:穩定青稞生產,保障藏區口糧供應,適度發展豌豆、蠶豆、蕎麥等其他雜糧雜豆。

⑤西南雜糧區:雲南、貴州、四川、重慶、廣西等省(區、市)

重點鼓勵作物:發展苦蕎、芸豆、蠶豆、薏苡、豌豆生產,水稻區域利用冬季休閒時間發展冬種蠶、豌豆,菸草種植區發展豌豆種植。

雜糧補貼:

分為直接補貼和專項補貼,而且額度也很高。比如,小雜糧良種繁育基地項目補貼資金就高達100萬。詳細內容門道老師在年度會員的早課中具體講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加入年度會員去收聽。

4飼料

國家一直推行“糧改飼”,啥是糧改飼呢?

簡單說,以前我們都是種一季糧食,再種一季經濟作物;現在鼓勵改成種一季糧食+一季經濟作物+一季飼料作物。

“糧改飼”有啥好處?

對種植者:遼寧一家合作社種普通玉米,按照今年玉米價格每畝地毛收入1200元,而種植全株青貯玉米每畝5噸,收入1800元。

對養殖者:山東一家奶業合作社,一頭奶牛一年大約消耗2畝地合8噸的青貯玉米,一年的產奶量約為7500公斤,按1.5元∕公斤的價格計算,收益為11250元。就是說,通過糧改飼,玉米可成倍增值。而用上青貯料後,還可節省五分之一的精飼料。

而糧改飼的補貼也非常高,總額有20億之多。

種糧還能賺錢嗎?

1、很多朋友會問:不管種什麼吧,種糧還能賺錢嗎?

首先,現在看似糧價下跌,種糧人發愁,但從整體上看,國家對農業的支持力度和投入是上升的。這只是結構調整的問題。怎麼調整?這就需要我們把握好國家政策的走向。

這幾年正是中國大力進行農業改革的關鍵年,政策波動會比較大,因此,無論是轉型幹農業,還是一直幹農業的經營者,都要密切關注政策的變化。

2、那已經種了玉米的咋辦?

玉米被調控,但不是說不能種。換句話說,種什麼也有發財的,種了不要緊,關鍵看你怎麼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