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案例劝君珍惜保险的“犹豫期”

真实案例劝君珍惜保险的“犹豫期”

案例回顾:

去年初朋友A在他亲戚C的推荐下买了一份终身寿险,认为是熟人靠谱,就在C的指导下用手机完成一系列电子签名操作,过了2天保险公司回复正常承保,隔天又在C的指导下完成电子签名回执,实际上合同是在C拿到后过了十天再给到A那里.

时隔一年后的今天A和我聊的时发现,终身寿险完全不适用他这样的单身人士,高昂的房贷负债完全可以用便宜的定期寿险就能完全覆盖他的高保额需求,并且,在拿到合同后完全有10天的犹豫期可以退保,但可惜,一是A太相信亲戚没把合同当回事根本没看,二是犹豫期早就过了现在退保只能拿回一点点现金价值.


个人心声:

今天写这个主题并不是怂恿或支持大家在买了保险后就退保,而是让大家清楚这个犹豫期是保护消费者的,现有的保险合同内都有这个条文,就是给消费者的冷静时期,避免在销售环节被误导或是消费者一时冲动的签字画押。

如果你"未懂产品先购买,重销售人员淡合同条款",犹豫期将是你正确购买的有利有利法宝!


销售人员:

其实销售人员介绍相关保险产品时,消费者对销售人员说的保险术语或相关演示很多都是没有概念甚至一头雾水的,即使解释很多遍。不要说消费者,有很多保险从业者本身都没有认真研究过条款,有意或无意夸大部分功能或是产品,注重练习说服销售技巧.

讲给你听的都是演练过百遍以上的话术套路,这些都成了某些销售人员的自然反应及口腔记忆,在介绍繁杂又似乎专业化的一堆条款时,突出噱头或包装概念,弱化一些关键点或是风险条款,再加上消费者本身过度相信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重销售人员而淡合同条款,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从而加剧误导的发生和可乘之机。

不少专业能力欠佳的保险销售人员常用的招数为诱、吓、吹,大多采用心理战术,还隐藏个非常有意思的对赌,赌客户因为人情或是害怕麻烦或是认为有份不错的保险也行,干脆就认了,从而不会退保。而对于销售来说,最坏的结果无非是未成交,但有较大概率客户不会在犹豫期内退保。


消费者:

因消费者对保险行业及产品缺乏认知,也就无法判断是否消费误导,认知不充分的情况,在整个过程是非常被动的,而一些销售人员又善于研究销售心理善于使用套路,他们研究的不是产品,而是购买人的心理。

消费者经常会高估自己的理性判断,并低估环境气场等对情绪影响作用,如看到打折优惠甚至是高利率爆款截止是否荷尔蒙上升?最后把对保障的购买建立在销售人员"吹嘘"的基础上,不重合同内的"刚性"保障,而着迷于销售人员画的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