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如何快速成长?

95后如何快速成长?

本期分享嘉宾吴忧,是来自目前正在全国开展股权系列课程巡讲的“股+”团队里一名95后律师。

我想吴忧是相对比较幸运的法律人,毕业于西南政法,得遇名师一路指导;之后进入大成(成都)所,直接加入拥有目前法律行业最前沿管理和运营思路的“股+”团队,团队负责人罗毅律师实践了新三板在TOWER上的标准化团队协作,也是骑行过川藏线、台湾岛,徒步穿越博格达,腾格里沙漠,登顶哈巴雪山的运动爱好者。

他的时间几乎没有被浪费,没有经历过传统思维到互联网思维的过渡期,在最好的年龄将精力完全投入到自己的成长之中。

在本文中,他分享了自己在“股+”团队所学所看到的经验,包括协同软件、知识管理方法、案例学习方法、公司案件办案流程;以及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分析法与判决书判决项分析法办理案件。

得以快速成长,也与他自己的能力与态度直接相关,虽然年龄最小,但他的稿件饱满度与专业度在分享嘉宾中排在前列,也会认真地留好配图位置,再将图片编号发到我的邮箱。

同时非常热爱生活,我们都在这个春季订了每周一花;希望能配华晨宇的背景音乐,希望打破我对华晨宇的固有印象。

最后我们确定了这首华晨宇演唱的《花儿与少年》的主题曲《寻》,像青春刚开始的样子,也像吴忧律师,活力十足,充满希望。

95后如何快速成长?

我叫吴忧,来自成都股+团队,现在是北京大成(成都)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实习律师。

跟青年律师汇栏目的前四十多期前辈大咖相比,我应该是最年轻的一位,因为我是95后。

是的,第一批95后也迈入了律师这个行业,我的经历或许不是最丰富,但也有一些从业过程中的所思所感还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95后如何快速成长?

一、基于兴趣,从事律师,愿从一而终

我做律师不是一个突然的决定,而是从我来到美丽的山城重庆,来到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我就知道我毕业后要从事的工作就是律师。

这是有一定原因的。我们总说兴趣最好和工作相结合,对我而言,相对于解决某一个具体的问题,我更喜欢的是解决问题本身,即去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是我最看重的。

而律师处理的各种诉讼纠纷、非诉项目,往往在共性中存在着差异,没有一个案子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处理每个案件都具有挑战性。

就以我们常见的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为例,我半年时间里处理过3个案子,分别有以下情形:

1、有购房合同有房产证但未过户,购房者(客户)要求继续履行过户的;

2、有购房合同但没有房产证,购房者(客户)要求开发商配合出卖方办理房产证并进行过户的;

3、有购房合同,但没有房产证、房屋已经预查封,开发商(客户)要求解除合同以达到解除查封效果的。

这三个案子均存在着明显差异,对于新人的我而言都要尽百分百的努力,去查询案例,和当事人沟通,撰写起诉状、代理词,尽可能地满足客户的合理需求,去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

虽然满足了自身兴趣,但有压力也有挑战,有过头疼和沮丧。

在上述第2个案件中我们想在一个诉讼中达到两个效果:

(1)出卖方配合开发商办理产权证;

(2)出卖方将房屋过户给购房者。

但立案时遇到了问题,法官认为这是两个诉讼,要求分别立案。怎么办?

张杰律师告诉我,努力查,一定会有同类判例,我们用案例来说话!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无讼、法信等平台上不断检索,确实找到了支持我方诉求的判例,证据充分说理清楚。拿着案例跟法官沟通后,最终承办法官也认可了我们的诉求。

因此一个案子就是一个积累,

在解决每一个案子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同、陌生的地方,就需要律师去检索案例、加强理论研究,逼着自己去学习提高,这也是吸引我做律师的原因之一。

二、加入股加,从零开始,愿携手同行

95后如何快速成长?

在2016年11月底拿到司法考试成绩后,第二天一早我就坐上了从重庆开往成都的火车,去北京大成(成都)律师事务所面试。

有幸加入了罗毅律师、张杰律师、宋军律师成立的“股+团队”。

相比较于同行业的其他团队而言,股加有很大的不同,就因为这些许不同使我得到了飞速的成长。

第一,以tower系统作为协同纽带

我们股+团队就是在tower上通过作统一标准的工作记录、主办律师安排任务进行管理、大量个案归纳总结形成标准化工作流程等方式来实现团队协同。

就比如在我们团队2位新加入的95后的小伙伴,刚开始对tower还很陌生,经过两三个月的场景使用后,已经越来越得心应手了,每天都在给自己安排任务,记录工作内容、释放工作状态,还保留了每次任务的资料,下次回过头要再来寻找也十分的方便。

95后如何快速成长?

我的指导老师罗毅律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重要的不是工具,而是工具背后的思维方式。”

因此这种工作方式让我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支出,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更关键的是掌握工具背后的使用逻辑和场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二,注重知识管理

2017年是知识付费的元年,而律师群体不论是对办案技巧还是理论知识,都有较强的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

但不知道有多少律师在忙着办案、忙着开庭、忙着参加培训的同时,能将自己的办案经验和一些思考总结下来,形成自己的知识管理成果,进而输出成一篇篇精炼的文章或是出书立说。

在马贺安律师撰写的《生存与尊严——律师定位与展业方法》一书中就提到教导式展业的方法:

就是要用推销你的知识来代替推销你的业务。

所谓教导,主要是指教导或指导潜在客户,向他们提供有用的知识。当你向公众和潜在客户推销你的知识时,人们就会发现你的学识如此渊博,如此热心地帮助他们,从而赢得潜在客户的注意和尊敬,最终发展你的业务。”

诚如斯言,天同所的成功就是对教导式展业的最好诠释。天同所免费将“诉讼可视化”的理念和技术推广到了全国律师界,甚至有些法院也在效仿这一做法,要求上审委会的案子必须要有清晰的图表。

由此可见,推广自己的知识,而非推广自己的业务。我们团队就是在长期的知识管理中,逐步形成知识沉淀,进而输出成果,现在已经由法律出版社出版了《穿透新三板》一书,去年的知识管理成果《穿透股权激励》也将在今年出版。

95后如何快速成长?

《穿透新三板》已出版

95后如何快速成长?

《穿透股权激励》即将出版

所以,建议各位青年律师,利用好下班、周末的时间,将办案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不时翻阅,又有新的收获。

闲暇时多看看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福至心灵,说不定就有一篇精品文章写出。

第三,每周一篇案例分析及例会演讲

我们团队以股权为核心业务,我跟着宋军律师主要做商事诉讼业务案件,受益匪浅,因此我们每周例会的分享以公司法案例为主,每周一则。

我们现在采取的方法是以案由为主线,逐个去研究每个案由下的案件。

法信平台上已经有以案由顺序来编排的典型案例了,并以裁判要旨作为标题,更加方便了律师的检索工作。

95后如何快速成长?

▲吴忧律师正在做分享

因此建议各位能够仔细研读案例多作分享,尽可能地去释放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形象。

每周一篇案例,认真研究,仔细吃透,在三五人甚至更多人面前当众演讲。

一方面提升案件研读能力,另一方面也提升演讲口才,还能够提升团队的诉讼知识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第四,标准化工作流程

智能AI的出现使得律师行业的自动化,或者说法律知识的自动化将会成为一步步成为现实。

但在国内律师行业仍然是师傅带徒弟的老方式,指导律师的办案知识、经验往往是随着具体案件的办理而一步步释放,因此青年律师的成长需要经验的积累、时间的沉淀。

我们团队选择了将案件办理流程及经验进行总结,形成标准化工作流程提供给青年律师。

比如新三板挂牌、股权激励等业务,通过标准化工作流程,能够解决80%的办案问题,让刚加入团队的小伙伴也能很快上手。

主办律师只需要解决其他20%的疑难复杂问题。如果出现的新问题后,主办律师再解决新问题后进一步完善标准化流程,使得整个流程趋于完善。整个流程就是团队的智慧结晶。

95后如何快速成长?

我们总说律师要走专业化的道路,但我想不管是单打独斗的律师还是律师团队,专业化的第一步就是逐渐整理自己的某一类案件的办案经验并归纳总结,形成自己或团队的一套办案标准,在搭建好框架后,就能向专业化继续前进,去解决那20%的疑难复杂问题。

三、掌握方法,抓紧提升,愿弯道超车

前面四十几期都有很多前辈分享了一些方法论给大家,我就从技的角度说两个我自己的提升方法。

通过思维导图整理法条及案例

因为在本科阶段跟西南政法大学的袁力副教授一起参与了关于法院审判权运行机制方面的课题研究,有一年多的时间里都使用思维导图软件来整理各类资料,让我在使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学习方面得到了不少的启发。

首先,用思维导图将文字性的法条结构化,形成一个完整的脉络。

以我自己整理的民事再审制度中当事人申请民事再审部分为例,我就将民诉法、民诉法解释、最高法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条进行了整理,细分出请求权基础、再审理由、再审范围、当事人范围、申请材料、再审审查等六个部分。

其中再审理由又可以分为判决/裁定、调解书、不得申请再审这三部分。判决/裁定部分又能分为十三项具体的情形,每个情形又有司法解释来进一步界定。

95后如何快速成长?

现在只要有提再审的案件,我只需要了解基础案情后,打开导图核对是否符合再审条件,我就能快速得到结论,比每次都翻法条或者在脑海里检索来比简直轻松太多。

其次,除了法条整理外,还要加上一些典型案例。

仍然以民事再审为例,最高法有个案子的裁判要旨就是对未上诉当事人的再审申请一般不予审查。如果我们只是看民诉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话,对于部分没有做过民事再审的律师,关于这个点就有可能会被忽略掉。如果我们的客户想节省二审的诉讼费用而打算通过提再审来解决争议的话,诉讼目的是无法达成的。我们就必须提示客户二审若未上诉,申请再审存在不予审查的风险。

最后,除了知识外,经验也非常有必要整理。

以我去年办理的向最高法第五巡回法庭提再审的案件为例。

如果是第一次办理最高法五巡的再审案件,不了解这些要求可能就要无功而返。重新准备材料事小,耽误了再审申请时间事大。

去年我也是在校友的帮助下提前了解了五巡的立案要求,半个小时就完成了立案。那么该案件的办案经验我就会上传到tower,以后团队成员都能在tower上看到,不用再单独来询问我。而这部分内容也可以加入到导图“再审申请材料”,完成经验积累。

通过整理研究判决书判项,确定诉讼请求

很多青年律师,在刚开始执业时,最常写的文书之一就是起诉状了。当自己信心满满地将拟好的起诉状发给指导律师,虽然自己很满意,但指导律师或许会很不客气地就告诉你诉讼请求是错误的,要求改正。

比如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我们代表购房者要求卖房者继续履行房屋买卖合同,那么诉讼请求直接写“请求判令某某某继续履行《房屋买卖合同》”,这样可以吗?答案肯定是不行的。

错误的原因就在于诉讼请求不明确、没有可执行性,也就是说执行法官拿着判决书,看着“判决《房屋买卖合同》继续履行”的判项是难以去执行的,因为不够明确具体。

再深究一下,其实是青年律师写文书经验太少,看过的起诉状也不多,也没有大量阅读案例,写的诉讼请求不符合要求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我的解决方法就是去看大量同类案例的判据书判项是怎么写的,大量阅读大量模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当我们进入陌生领域时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案。

还是以房屋买卖合同纠纷要求继续履行为例,成都基层法院就有以下不同的判决判项:

(1)xx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协助xxx办理位于蒲江县房屋产权的过户登记;

(2)xx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协助xx办理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街道办事处xx路xx号xx栋xx单元xx层xx号房屋的不动产权属转移登记手续;

(3)xx公司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向xx交付《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的郫县红光镇港大路x号蓉树园x幢x单元x层x号房屋;

(4)xx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协助办理将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北路房屋过户至xx名下,并向xx交付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北路房屋。

像(1)(2)就是办理过户登记,(3)是交付房屋,(4)是交付房屋加办理过户。

相比较而言,(2)比(1)更具体明确,(4)比(3)更具体明确,也就是说如果下次再办理同类案件,我就会结合(2)(4)的判项格式来写诉讼请求,承办法官甚至可以直接将我的诉讼请求写成判项,执行法官也能清楚知道执行内容。

当然刻意练习需要大量时间做这个工作,是长久的积累过程,因此最好能够有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来进行整理,然后互相共享,互相督促,共同提升。

四、有忧世界,无忧人生,愿天下无忧

95后如何快速成长?

最后,想用我本科喜欢的一位法理学老师刘文会老师赠我《为权利而斗争》一书上的题字结尾——“有忧世界,无忧人生”。

愿诸位少饮杜康,用法律为己解忧,用法律为他人解忧,无忧无虑,人生无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