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有激勵機制是不夠的,老闆你還要懂得“討好”員工

光有激勵機制是不夠的,老闆你還要懂得“討好”員工

當你身居領導者之位時,如果無法讓員工發揮出最佳表現,無論你當任領導多久,或者晉升之路多麼艱辛,那麼你也不過是白費開支。遺憾的是,很多領導都忽略了這個道理。

根據我同事伊娜·伊內斯(Ena Inesi)的研究,權力可能會使領導者變得太過執著於結果和掌控,從而把員工當成達到目的的手段。我從自己的研究中發現,這樣的領導者會加強下屬內心的恐懼——他們會害怕達不到目標、害怕失去獎金、害怕失敗,從而不再感受到正面情緒,實驗和學習的動力也會被扼殺。

以我研究過的一家英國食品配送服務公司為例:這家公司的駕駛員每天都為數百萬名顧客配送牛奶和麵包。為了降低成本、改善配送時間,管理層逐漸以指標為導向,導致駕駛員的參與度不斷下降。每週,管理者都要和駕駛員商討一週的績效,在這個過程中,管理者會嚴格地用筆在黑板上列出一系列問題、投訴和錯誤。不管是在哪一個層面上,這樣的做法都無法鼓舞到任何一方。到了最後,儘管駕駛員當中有許多人已經為公司效勞了數十年,然而他們都開始怨恨公司。

這種自上而下的領導方式不僅過時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只會達到反效果。領導者如果過分關注控制權和目標,忽略了對員工的關注,那麼他們就會更難取得自己想要的結果。

因此,關鍵在於:領導者要幫助員工,讓他們覺得有使命感、有動力、有活力,這樣他們才會以最好的狀態去工作。

就如我在新書《Alive at Work》中所概述的那樣,有幾種方法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不過,有一條最佳之道,就是採用僕人式領導者的謙卑思維。僕人式領導者認為,其主要職責是在員工的探索和成長過程中為他們服務,並向他們提供切實幫助以情感上的支持。

簡單地說,僕人式領導者都是謙卑、勇敢、有洞察力的人,他們承認,自己能從那些比自己權力地位低的人專長中獲益。這些領導者一方面為員工服務,另一方面也會積極地尋求員工的想法和獨特貢獻。這就是僕人式領導者如何去營造一種學習式企業文化與環境,鼓勵每個下屬成為最好的自己。

謙卑和僕人式領導力的概念,並不意味著領導者低自尊,或者採取奴性態度。相反,僕人式領導力所強調的是:領導者有責任加強下屬的責任感、自主權和明確職責,同時鼓勵他們自己思考,嘗試自己的想法。

以下是成為僕人式領導者的方法:

問問員工,自己可以怎樣幫助他們把工作做得更好,然後仔細聆聽

乍聽之下,這個方法好像很簡單:與其告訴員工要怎樣做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倒不如先問問員工,你能夠怎樣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工作。但是,這種做法是非常有效的。

回到前面提到的食品配送公司:它的傳統模式被新的配送公司顛覆,於是管理團隊決定改變管理方法。公司需要以優質的客戶服務來競爭,但是如果要做到這一點,他們就需要獲得那些提供客戶服務員工們的支持。此外,他們還需要一些能讓公司變得更具競爭力的想法。

於是,管理團隊和普華永道的顧問進行了會面,還接受了一些訓練。過後,他們每週和駕駛員進行績效評估時,嘗試新的評估形式。

新方法是什麼呢?每一位管理者在訓練過程中學到,他們不應該吹毛求疵,只需要詢問駕駛員:“我能怎麼幫助你提供優質服務呢?”就如布拉德利·歐文斯(Bradley Owens)和大衛·赫克曼(David Heckman)的研究所顯示的,領導者必須以身作則,向員工示範把這類僕人式行為,這樣員工才會更好地為顧客服務。

可以想象,大家一開始都心存巨大懷疑。駕駛員對管理者不但非常厭惡,而且極為不信任。但是,當車庫的管理者不斷地詢問他們:“我能怎麼幫助你提供優質服務呢?”一些駕駛員開始給出了建議。舉個例子,一位駕駛員建議,可以提供 Gogurt(一種管狀包裝的酸奶品牌)、奶酪條等新產品,安排人員一早將這些食物送到客戶手中,以便家長們可以在孩子上學之前裝進孩子的午餐包。另一位駕駛員想出了一個方法,讓員工可以更快地報告庫存商品的短缺,這樣就能避免發生顧客訂了貨卻收不到的情況。

小小的變化,造就了良性循環:駕駛員的想法獲得了認可和採納,所以他們更願意提供更多的想法。車庫管理者則因此對駕駛員印象變好,更尊重駕駛員,使得駕駛員更願意提供想法等等。車庫管理者也發現,駕駛員犯的一些所謂“錯誤”,其實是他們的創新做法,為了在不延誤配送時間的情況下簡化流程。這些創新方法幫了公司提供更好的客戶服務。

歸根結底,從事具體工作的員工,通常比領導者更為了解做好工作的方法。領導者要尊重他們的想法,鼓勵他們嘗試新的做法來改善工作質量,這樣才能鼓勵員工為工作付出得更多。

正如一位區域管理者所總結的:“我們本來真的以為自己對送貨人員認識得非常透徹,但現在已經意識到,我們不熟悉的實在是太多了。我們每週都舉行的績效評估會議,現在變得更具互動性,對話也更坦誠、更成熟。我們所目睹的變化,是很難用言語來形容的。”

創造低風險空間,讓員工想出新想法

有些時候,領導者為員工和組織服務的最佳方法,就是創造一個低風險的空間,讓員工實驗他們的想法。領導者這樣做,就能鼓勵員工擴大知識界限。

舉個例子:崔晸圭(Jungkiu Choi)從新加坡調職到中國,出任渣打銀行個人銀行總裁時發現,新職位中的一項職責,就是他必須走訪各個分行,向分行經理施壓,削減成本。對此,每個分行的員工只能連續幾週一邊著急,一邊為他的到訪做準備。

崔晸圭把這些訪問的性質徹底改變了。他並沒有強調自己的正式權力,反而不作通知就出現在分行。他來訪時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給分行員工送上早餐。接著,崔晸圭舉行“集思廣益會議”,並在會議上詢問員工,自己怎樣做可以幫助員工改善分行。許多員工對此感到很驚訝,一開始還不知道該如何反應。不過,崔晸圭的做法不僅緩解了員工的焦慮情緒,還鼓勵了他們進行更多的創新。

崔晸圭在一年期間走訪了25個城市,超過80間分行。他始終如一地表示願意幫忙,這讓一開始心存懷疑的員工變得心服口服。經過了這些集思廣益會議,一些“痛點”浮現出來,而這些“痛點”很簡單,都是他能夠輕易地幫忙解決的。(比如,新銀行系統培訓計劃,對電腦進行的內存升級,以讓舊電腦可以應付新軟件。)

一些其他的創新則更為大膽。舉個例子:上海的一間分行設在一座商場裡面。員工們在集思廣益會議上問了崔晸圭,分行的開業和休業時間可不可以換成和商場的營業時間一致,而不是依照一般分行的營業時間。分行團隊還想做個實驗,嘗試在週末營業。不到幾個月,這家分行在週末的收入就超越了其他工作日的所有收入。這個想法,崔晸圭連想都沒想過。

這些實驗讓公司在業績方面獲得了回報。在崔晸圭執行謙卑領導力的兩年時間裡,客戶滿意度提升了54%。同一時期,客戶的投訴次數減少29%。渣打銀行員工流失率原本是中國所有外資銀行中最高的,但是在崔晸圭當上總裁後,員工流失率降到了最低。

要表現得謙卑

通常情況下,領導者是看不到他們下屬(特別是“低階層”員工)的真正價值的。但是,只要領導者表現得謙卑、表示尊重、向改善組織的員工詢問自己可以怎樣為員工服務,他們獲得的成果就有可能會很出色。

除此之外,僕人式領導者還能當個更好的人——而這一點,或許比幫助公司取得更好的成績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