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豐縣發展5000畝火龍果種植 截至5月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18億元

2017年7月,貴州釧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投資1.55億元,在貞豐縣白層鎮流轉土地6300餘畝,依託北盤江沿岸亞熱帶低河谷自然氣候區位優勢,發展龍之谷生態示範園區5000畝火龍果全產業鏈建設項目。截至今年5月底,建設項目已完成投資1.18億元。

該項目以實施鄉村振興為契機,圍繞“開發綠色產業、建設生態家園”的戰略目標,以及貞豐縣重點打造“一江三果”產業園區建設的總體思路,進一步推進了農業產業結構性調整步伐,將輻射帶動周邊農戶和貧困農戶種植火龍果1.5萬畝,全力助推脫貧攻堅。

公司採取“科研+公司+基地+農戶”扶貧模式,以發展現代山地高效循環農業產業園區為抓手,著力打造集“科研開發、種植加工、市場營銷、鄉村旅遊、體驗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山地高效循環農業生態火龍果產業示範園區, 走出一條“綠色生態、環保健康、雙方共贏、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公司通過火龍果產業基地的種植管理與生產加工,全面帶動火龍果種植項目示範園區周邊的貧困農戶,輻射帶動周邊鄉鎮大力發展火龍果產業,助推貧困農戶增產增收。

“四統一”模式。公司實行統一投入資金、統一農資供應、統一技術管理、統一回收銷售”管理模式,按每公斤3元獎勵貧困農戶,帶動貧困農戶增收。

種植技術培訓。

以火龍果產業開發為契機,廣泛開展技術培訓。農村勞動力掌握了果樹栽培、生產管理、市場營銷等多方面的系統知識,推進火龍果產業化生產經營管理向規範化、市場化、信息化方向發展。

發展種植機制。公司發展1.5萬畝火龍果標準化種植,貧困農戶在園區務工學習和掌握火龍果的種植管理技術後,對貧困農戶自己種植火龍果提供火龍果苗和技術支持,貧困農戶按公司的種植和管理技術標準操作種植的火龍果,由公司統一回收鮮果。

“1535經營模式”。即1戶貧困農戶反包管理5畝火龍果,每年貧困農戶每戶收入可達3.5萬元左右。公司每月給貧困農戶基本管理費用1000元,管理產出的火龍果公司按每公斤3元獎勵給管理的貧困農戶,按每畝產量3000斤火龍果計算,每畝收益4500元,5畝共收入22500元,加上每年基本管理費用12000元,戶均年收入34500元。

務工土地收入。貧困農戶進入項目基地務工,每人每月務工收入2300元,人均年收入27600元。公司支付租用農戶和貧困農戶5000畝土地流轉費,每年支付給農戶和貧困農戶的土地流轉費150萬元,實現農戶和貧困農戶多渠道增收。

實施兜底扶貧。對老弱病殘或者喪失勞動力的貧困農戶,利用貧困農戶5萬元“特惠貸”資金入股公司園區的建設項目,按照每年6%的比例分紅3000元給投資入股的貧困農戶。

據悉,截至今年5月底,該項目已完成投資1.18億元;項目將為當地村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00多人提供就業崗位,人均年收入2800餘元;公司發展1.5萬畝火龍果產業,預計帶動建檔立卡貧困農戶300戶1200多人穩定增收,人均年收入24000餘元。

(潘豪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