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神童叫甘羅

戰國時期,有一個神童叫甘羅。

他與今日媒體或某些教育機構精心打造出來的“神童”不同:一沒有在現代標準化考試成績上下工夫;二沒有北大、清華的名校背景;三沒有靠熟練背誦“四書五經”成名。

他神就神在:一、年紀輕輕就能通曉天下國家的大事。如不是博覽群書,十分留意於當時的國家政治生活與國際政治,欲達到如此水平,想都甭想;二、膽氣十足,頗具大家氣象風範。不到十二歲就成為當時秦國最有權勢者呂不韋的座上客;三、沒有靠自己的豐厚的家庭背景混飯吃,完全靠自己真本事出來打拼天下,一舉成名天下知。

有一個神童叫甘羅

據太史公在《史記》中記載:“甘羅者,甘茂孫也。茂既死後,甘羅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呂不韋。”

這就是說:甘羅為秦國名臣甘茂之孫。甘茂死去時,甘羅才十二歲,事奉秦國丞相文信侯呂不韋。

當時,秦始皇派剛成君蔡澤到燕國,三年後燕國國君喜派太子丹到秦國作人質。

這一次,秦國準備派張唐去燕國,打算跟燕國一起進攻趙國來擴張河間一帶的土地。

張唐對文信侯說:“我曾經為昭王攻打過趙國,因此趙國怨恨我,曾揚言‘誰要逮住張唐,就賞他百里方圓的土地’。現在去燕國必定要經過趙國,我不能前往。”文信侯聽了怏怏不樂,可是沒有什麼辦法勉強張唐前去使燕。

甘羅說:“君侯您為什麼悶悶不樂得這麼厲害?”文信侯說:“我讓剛成君蔡澤事奉燕國三年,燕太子丹已經來秦國作人質了,我親自請張唐去燕國再為秦國聯絡邦交,可他不願意去。”甘羅說:“請允許我說服他去燕國。”文信侯聞言不快。呵斥他說:“快走開!我親自請他去,他都不願意,你怎麼能讓他去呢?”甘羅答道:“項橐七歲就作了孔子的老師。如今我已經滿十二歲了,請您讓我試一試,何必這麼急著呵斥我呢?”於是呂不韋同意了。

有一個神童叫甘羅

呂不韋

甘羅去拜見張唐說:“您的功勞與武安君白起相比,誰的功勞大?”張唐說:“武安君在南面挫敗強大的楚國,北面施威震懾燕、趙兩國,戰則勝,攻必克,奪城取邑,不計其數,我的功勞比不上他。”

甘羅又問:“應侯范雎在秦國任丞相時與現在的文信侯相比,誰的權力大?”張唐說:“應侯不如文信侯的權力大。”

甘羅又問:“您確實明瞭應侯不如文信侯的權力大嗎?”張唐答道:“確實知道。”

甘羅接著說:“應侯打算攻打趙國,武安君故意為難他,結果武安君剛離開咸陽七里地就死在杜郵。如今文信侯親自請您去燕國任相而您執意不肯,我不知您要死在何地了。”張唐聽了,就說:“衝著你這話,我不想去也得去。”於是讓人整治行裝,準備上路。

確定了張唐的行期,甘羅又對文信侯說:“借給我五輛馬車,請允許我為張唐赴燕先到趙國打個招呼。”

文信侯就進宮把甘羅的請求報告給秦王說:“過去的甘茂有個孫子叫甘羅,年紀很輕,然是名門之後,所以諸侯都知道他。最近,張唐推病不去燕國,甘羅說服了他,使他答應毅然前往。現在甘羅願意先到趙國為張唐清除障礙,請大王答應派他去。”秦王嬴政於是召見了甘羅,並派他出使趙國。

有一個神童叫甘羅

秦始皇

趙襄王聽到秦國的使者來趙,便親自到郊外遠迎甘羅。

甘羅問趙王:“大王聽說燕太子丹到秦國作人質的事嗎?”趙王答道:“聽說了。”

甘羅又問:“大王聽說張唐要到燕國任相的事嗎?”趙王又答:“聽說了。”

甘羅接著說:“燕太子丹到秦國來,說明燕國不欺騙秦國。張唐到燕國任相,說明秦國不欺騙燕國。燕秦兩國互不相欺,沒有別的原因,就是想攻打趙國來擴大自己在河間一帶的土地。大王不如先送我五座城邑來擴大秦國在河間的領地,我請求秦王送回太子丹,再幫助強大的趙國攻打弱小的燕國。”

趙王點頭認可,立即親自劃出五座城邑來擴大秦國在河間一帶的領地。秦國送回燕太子,趙國有恃無恐地進攻燕國,奪得上谷三十座城邑,讓秦國得到其中的十一座。

因為甘羅成功的外交,甘羅回國後,秦始皇封賞他作了上卿,又把甘茂原來的田地房宅賜給了甘羅。

有一個神童叫甘羅

司馬遷

甘羅先為呂不韋解決張唐的使燕問題,接著又馬不停蹄地出使趙國,為張唐解決出路問題,為秦國拆散了燕趙兩國的聯盟,不勞一兵一卒為秦國得到了五座趙國的河間城池。


樽俎之間,讓秦國得到了戰場上用軍事得不來的勝利成果,讓呂不韋、張唐各得其所,皆大歡喜。將國際問題,國家問題,人與人之間的利害問題放在一起,一氣呵成地處理,並且辦得有聲有色,讓趙王敬畏,讓秦王高興,這哪裡是一個小孩子能夠辦成的事情。

可是,小甘羅做成了。不但做成,而且做得輕鬆、乾脆、有理、有利、有節,做得有聲有色。他的事例,成為了後世縱橫家、外交家必修的經典案例。

難怪,司馬遷在惜字如金的《史記》中竟用數百字篇幅來記載此事。

甘羅,不只是一個神童。

本文摘編自《戰國何以稱雄》。

有一個神童叫甘羅

新書推薦

進如鋒矢,戰如雷霆,布衣馳騖,萬乘爭雄。一本書讀通戰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