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上大學16歲讀博,曾經的“神童”,現如今卻不如一個普通小孩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風,希望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所以會不停地督促孩子學習。


可若是隻有好的學習成績,其他的事情做得很差,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也未必是有益的。


一個神童10歲上大學,16歲讀博,曾經的神童現如今卻不如一個普通小孩。

10歲上大學16歲讀博,曾經的“神童”,現如今卻不如一個普通小孩


一提起張炘煬這個名字,很多人覺得熟悉,在很多年前,有不少人羨慕他的生活,當時,張炘煬僅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就讀完了小學的課程。


後來,10歲的他又以505分的成績考入了天津某所高校,16歲的他已經讀了博士,真的是開掛的人生,但是在這之後,他的人生卻並未能像前些年那樣順利。


在博士即將畢業的時候,他讓父母在北京買套房子,這對於他的家庭來說是很有難度的一件事,他威脅父母說,如果不在北京買房的話,便不會參加博士論文答辯。

10歲上大學16歲讀博,曾經的“神童”,現如今卻不如一個普通小孩


事後,他也真的這樣做了,到現在為止,他博士還沒有畢業。不得不說,這位曾經的神童現在過得卻不如一個普通的小孩。


張炘煬也曾說過,自己也想談戀愛,但是跟身邊的人有好幾歲的年齡差,心智的成熟程度也不同,所以很難交往,這個結果令人唏噓。


很多孩子上學期間曾經連跳幾級,成績非常優秀,各方面表現也很突出,但結果並未能像大家想的那樣大有作為。


他們甚至與周圍的人交往時有一定的障礙。其實,讓孩子跳級或者過早接觸社會圈子,並不是一件好事。

10歲上大學16歲讀博,曾經的“神童”,現如今卻不如一個普通小孩

第一,心智不成熟


一個人的身心發展有規律可循,也有一定的共同性,所以大家交往的圈子裡都是和自己年齡相仿的人。


而對於那些跳級或者過早接觸社會的孩子來說,他們周圍的環境和他們的年齡是不匹配的。


甚至他們與周圍的人存在代溝,沒有共同的語言,生活的環境也有很大的差異。


就拿張炘煬來說,十幾歲的他就已經上了大學,而這個年齡的孩子正需要家長的呵護,所以他的生活和他的同學們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他的同學們都可以獨立處理生活當中的事情,而他卻需要父母事無鉅細的照顧。


可是他生活的圈子又與同齡的孩子完全不同,所以與同齡人之間也沒有共同的話題。


張炘煬自己也說,想談戀愛,但是沒有合適的對象,他和他的同學心智不在同一個層面,可與同齡人又沒有交集。

10歲上大學16歲讀博,曾經的“神童”,現如今卻不如一個普通小孩


第二,導致性格孤僻


正是因為跳級或者過早接觸社會,有可能導致這些孩子性格孤僻,因為他們和周圍的人缺少共同語言,心智的成熟程度不一樣,也沒有人願意與他們交往。


時間長了,他們便會缺少朋友,由此導致性格孤僻,自我封閉,根本就不願意與人交流。

10歲上大學16歲讀博,曾經的“神童”,現如今卻不如一個普通小孩

第三,壓力太大


對於這種特別優秀的孩子來說,他們本身就承受了無形的壓力,親朋好友以及社會都對他們寄予了厚望。


這壓得小小年紀的他們喘不過氣來,他們害怕別人失望的目光,只能不停的學習奮鬥,失去了很多生活中的樂趣。


甚至有可能因為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學習當中,而忽視了其他的事情。


例如,生活自理能力或者與人交往的能力,而這些對於一個人的生活及成長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10歲上大學16歲讀博,曾經的“神童”,現如今卻不如一個普通小孩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的確有一些孩子天賦異稟,他們比同齡的孩子表現得更出色、更優秀。


但是無論如何,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一定要遵循教育的規律,不能拔苗助長,也不能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有的時候,孩子表現得太優秀,對於他們的成長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希望父母能理智地對待這個問題。你對此事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