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钙与心脏骤停,你清楚吗?

汪芳心语

人生重要的不是我们走了哪条路,而是我们是否已经迈出了脚步。

缺钙与心脏骤停,你清楚吗?

说到大家一点都不陌生,有关钙的药品和补品无论电视广播还是药店都俯拾皆是。人人都知道钙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缺钙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却少有人将钙与心脏疾病直接联系到一起。

其实钙在呼吸、神经、内分泌、泌尿和免疫等系统生理功能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调节角色。特别是在与心脏关系密切的循环系统,钙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国知名的梅奥诊所近期发表研究提示:即使在正常范围内,血清钙水平较低也会增加心脏骤停(SCA)的风险。研究者发现绝大多数SCA患者的血清钙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有专家称此研究是医学界“低血清钙水平升高SCA风险的首次报道”,因此受到很高的关注度。

“于是有人问:对那些血清钙水平偏低的患者来说,通过口服补充钙制剂是否能够防治心脏病?

答案目前是否定的。因为缺少足够的临床数据支持,其相关性尚不确切,所以大家仍需理性看待该结论。不过,我们可以把这个研究当成一种提醒——尽可能维持血钙的正常水平。

钙对心血管影响多多!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人体长期缺钙会导致高血压。我们都知道人体是由无数的细胞构成,钙离子就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者,没有钙信号发射不出去,细胞也就无法正常参与活动。比如说肠道蠕动,血管收缩,这些都需要钙先传递出相应的信号,细胞收到信号后作出及时的反应,相关组织和器官才能在大脑的指挥下随之调配。人体缺钙后,血管平滑肌细胞不能正常发挥收缩和舒张功能,进而导致血管阻力增大,升高血压!另外,血钙偏低还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这也给高血压的发生铺垫了很好的温床。而我们又非常明确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事件之间的必然联系,也就意味着这诸多环节之间紧紧相扣!关于高血压与钙补充之间的关联,很多年前美国医学杂志就报道了相关研究人员的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每日钙摄入量<500mg的孕妇,与食钙量>1000mg克的孕妇相比,前者高血压的发病率高于后者
10-20倍;对一般人群调查结果是,每日摄入钙量<300mg的人,高血压的发病率是每日食钙量>1200mg者2-3倍。以上足以说明血钙达标的重要性,不仅仅能够坚固骨骼,更可以保持心血管健康。

你缺钙吗?

我们缺钙吗?中华营养学会曾经做过一个全民大调查,详细罗列了从儿童、少年、成年,到老年人和孕妇等不同阶段和群体的血钙情况、每日需求量等,结果显示各类人群都普遍存在缺钙的情况。很多朋友就此咨询,现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为何还会缺钙?其实缺钙还是比较好解释的。一方面钙是人体代谢的重要参与者,但自身无法合成,必须靠外界来补充;现代人运动量少,晒太阳不足,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除外,亚洲人的饮食结构也易致钙的摄入不足:与欧美相比我们吃的谷物素食明显更多,其中的草酸植酸容易与钙形成不溶性物质,减少了钙吸收。而且粮食中含钙最丰富的糠麸,又因为膳食过于精细而人为流失大半。以上种种都体现了“额外补钙”的必要性。

安全补钙势在必行!

尽管从医理上很明确钙与心血管健康的种种关联,但是也有一些“消极报道”认为过量补钙反而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值得说明的是,在这些研究中的受试者大都服用较大剂量的钙制剂——1000-2000mg/天。由此可见,不同的剂量其研究结果也是大相径庭的。小剂量效果突出,而大剂量往往带来反面效果。具体到何种剂量才能确定补钙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最优关系目前尚无定论,仍旧需要更多大型临床试验进一步明确。因此,我们在补钙时要确保安全和精益求精!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年人每天应摄入800mg钙,孕妇和哺乳期女性每天应摄入1200mg钙,老年人每天应摄入1000mg钙。即使是补钙也讲究安全有效,要求遵照“低剂量、个体化”原则,而非在满足机体需要的基础上盲目增补。

缺钙与心脏骤停,你清楚吗?

正如梅奥诊所近期发表研究所称,血钙偏低确实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加强该方面的认知对于识别心脏骤停等高危事件有一定的帮助。也许小范围的研究给我们指出了大方向,但是这还不是板上钉钉的“真理”,我们要理性、客观和全面地看待这一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