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備考想放棄,來這裡調節

摘要:在這萬物蓬勃的五月,很多考研er已經進入了考研備考的初期階段。面對周圍同學出去逛街、悠閒看劇的輕鬆狀態,有些人可能已經打起了退堂鼓,我們應該怎樣正確處理這種變化的心境呢?不忘初心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考研備考想放棄,來這裡調節

考研是一場修行,沒有經歷考研的時候,預想著只要自己好好上自習,找到學長學姐的備考經驗及複習資料,最後結果應該是好的。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全身心投入學習,面對著身邊同學的輕鬆對比,以及工作的誘惑,有些同學開始彷徨焦躁起來,打起了“算了,不考了”的念頭。這個時候,自己的調節是十分重要的。

其實,考研的放棄隨時都可以做到的,不是嗎?現在不復習了,馬上去找工作,只要不挑,肯定能找到的,不是嗎?不是沒得選,我們一直都有的選,而且選擇的範圍很大。

但是,正如響水不開,開水不響,真正想放棄的人早已收拾好東西,離開圖書館,去簡歷了。而點進來觀看這篇文章的你,沒錯你只是對高強度的學習感到了疲倦,出現了短暫的逃避心理。

我們之所以想放棄,很可能是因為覺得太難了,覺得沒有希望了,沒有希望的事情為什麼要堅持呢?人之常情,人性就是如此。

誘因僅僅是因為一道高數題解不出,一個單詞記了很多遍又忘記了,就這麼簡單。

很多時候,“不忘初心”其實挺難做到的。

真正檢驗一個人是否能不忘初心,不是看他說這句話的時候多麼煽情,而是看他遇到問題和困難的時候是否還記得他為什麼出發,是否還覺得這個初心很重要,跌倒了還能不能繼續朝著目標走。

這就相當於我們經常說的,“我遇到問題的時候你不在我身邊,現在卻說多麼愛我!”,愛一個人,考一次研,都不容易走到最後。原因是,在過程中,我們都會遇到很多困難,這樣困難會不斷得讓你懷疑甚至忘記當初我為什麼愛她?當初我為什麼考研?

真正的初心,是遇到困難以後依舊不改的初心,如果沒有這個特性,就不能稱之為初心。而是一種想當然的、外加的、表面的目標,甚至於無法稱為初心。

因此,你很自由,可以隨時離開這些困難的練習題,冷清的自習室,但是希望你想通自己是為了什麼,不要不明不白,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了。逃避和退縮實在是太輕鬆了,輕鬆到下一秒就可以轉身離開。

可,有種東西會一直伴隨著你,無論你走的多麼乾脆和瀟灑,總會在某一天的某個場景,你會開始問自己,我當初放棄,是慫了?是害怕了?還是因為什麼?那一天,你能夠承受這種拷問嗎?

考研除了政治、英語、數學以外,其實還有另一門公共課,那就是在複習過程中,面對困難,自己是否能夠通過自我激勵,去面對困難和解決困難。這是一門隱性的考試科目,很多同學意識不到,或者是不夠重視,常常達不到及格分,所以就在考場上見不到他,初試前就已經被刷下去了,也就是放棄了。(當然想清楚放棄的,叫離開,就是我不跟你們玩了,這些同學不會看本篇文章,不在討論範圍內)

如果你用這種視角去看待考研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你會態度端正很多,遇到的一個個困難,會讓一批人放棄,類似於“初試考試科目”一樣的一種篩選機制,設置一個個困難,將那些不是真正想考研的人篩選出去,剩下的一批人再通過初試進行篩選。

下次遇到困難的時候,產生放棄念頭的時候,就想著“喲喲喲,又來了一道題,我一定要好好把這道題解決了!”

考研不僅是一場知識的較量,還是一場人性的較量。你的初心經得起困難的篩選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