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股東大會強烈警告:這種投資會死得很慘!

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東大會來了!

巴菲特股東大會強烈警告:這種投資會死得很慘!

每一年都沒有你、我、他! (哭唧唧T_T)

巴菲特股東大會強烈警告:這種投資會死得很慘!

在這次的大會中,長達數小時的問答環節,巴菲特和芒格都以幽默詼諧、嚴肅認真地回答了大家的提問。比如:

怎樣看待長期債券?

巴菲特認為長期債券目前是最糟糕的投資

巴菲特股東大會強烈警告:這種投資會死得很慘!

關於

加密貨幣,巴菲特認為最後的結局會很糟糕,而芒格則補充道:“我甚至比你還討厭加密貨幣,對我來說,這簡直就是一種頭腦混亂的反應。”

不管你是不是投資者,清不清楚巴菲特做了什麼,但巴菲特效應都已不知不覺地瀰漫全球。他的一舉一動似乎都閃耀著明星般的光環。但總的來說,大家最關心的還是他的錢。

巴菲特股東大會強烈警告:這種投資會死得很慘!

很多人說他的成功不可複製,但其實不少成功的投資者都是遵循著巴菲特的思考習慣去做的。

所以,就算不能參加股東大會,你仍然有機會向巴菲特學習。

電子書

巴菲特股東大會強烈警告:這種投資會死得很慘!

《巴菲特與索羅斯的投資習慣》

馬克·泰爾 著

這本書被投資者奉為“聖經”。作者提到,巴菲特跟索羅斯表面看起來有天壤之別,但是,實際上他們不僅有共同的投資習慣,而且思考方式也很一致。

書裡總結了投資者容易陷入的7個誤區,快來對號入座吧!

巴菲特股東大會強烈警告:這種投資會死得很慘!

《我不允許你獨自旅行》

馬嘉驪 著

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巴菲特雖然有錢,但我不羨慕他!(我只是嫉妒。)

其實有錢還是很美好的,財務自由就可以隨便享受詩和遠方。當然,沒錢也可以。《我不允許你獨自旅行》的作者就是一邊打工一邊旅行,走過了七大洲100多個國家

巴菲特股東大會強烈警告:這種投資會死得很慘!

她只有27歲,卻曾六進中東,獨闖非洲,跨過南極北極,有著令人羨慕的工作履歷。

這次,我真的不嫉妒她,我只是佩服。

極簡全球閱讀

巴菲特股東大會強烈警告:這種投資會死得很慘!

《一個經濟殺手的自白》


約翰·珀金斯 著

有些人賺錢的方法可以學,有些人的打死也不能學。

當然,你也可以認為我是學不會……

約翰·帕金斯有點像個金盆洗手的賊,在得手之後,反過來告訴警察如何對付狡猾的罪犯。在本書中他坦誠自己曾作為“經濟殺手”,誘使發展中國家墮入貪婪、經濟債務以及戰爭中的圈套,並協助美國大企業從中獲利。

巴菲特股東大會強烈警告:這種投資會死得很慘!

《充滿同情心的職業:通過改變進行謀生》

傑夫瑞·W.普賴爾 著

也許你不太愛錢,你只想改變世界,但是也希望在改變世界的路上自己不會餓死。

好消息是,有大量令人振奮人心的非營利性職業,它們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窮。你可以在影響世界的同時,順便把錢賺了。

好書快聽

巴菲特股東大會強烈警告:這種投資會死得很慘!

《上癮五百年》

戴維·考特萊特

巴菲特最喜歡喝可樂,每天至少喝五瓶可樂,他說自己身體有四分之一是可樂。

巴菲特股東大會強烈警告:這種投資會死得很慘!

據說戒可樂的戒斷反應不亞於戒菸戒酒,而且復喝的幾率超級大。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可樂裡面含有咖啡因。

咖啡因、菸草、酒精,甚至鴉片、大麻、古柯葉,我們為什麼明明知道這些東西會傷害身體,卻控制不住自己,不斷掉進上癮的坑?什麼樣的情況下,癮品最容易趁虛而入,牢牢抓住我們的心?為什麼癮品的傳播速度這麼快,背後有什麼力量在推動?

這些問題太複雜了,先來杯可樂壓壓驚。

閱讀時差

巴菲特股東大會強烈警告:這種投資會死得很慘!

《與達爾文共進晚餐》

Jonathan Silvertown 著

普通人和厲害的人差別在於,普通人吃飯就知道吃,頂多拍個照發朋友圈,而厲害的人吃飯都能吃成一堂科普之旅

本書作者Jonathan Silvertown就是一個厲害的人,他從進化的角度為我們講解為什麼全世界的人都比較常吃雞蛋、牛奶和澱粉類食物,帶我們瞭解飲食的起源和千年發展史。

巴菲特股東大會強烈警告:這種投資會死得很慘!

《停止你的自欺欺人:頭腦中的大象》

Kevin Simler / Robin Hanson

有些人真的很虛偽,明明考試考得很好,非說這次發揮失常。這種人長大以後也會很虛偽,一邊不屑地吐槽錢乃身外之物,一邊偷偷翻看巴菲特的投資秘訣。

比如我就是這樣的。

人類的大腦很複雜,有時候我們不僅想騙別人,還想欺騙自己。因為我們不願意承認自己行為的真實動機,不願意承認自己是自私的。

巴菲特股東大會強烈警告:這種投資會死得很慘!

但是,只有直面內心,我們才能真正瞭解自己。

有聲書

巴菲特股東大會強烈警告:這種投資會死得很慘!

《隱性格》

德斯蒂諾 著

說到了解自己,

其實每個人都有很多張臉

有人可能在人前活潑開朗,私底下卻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也有人平時吊兒郎當,到了關鍵時刻會突然挺身而出。

性格其實不是一系列穩定的特徵,而是大腦中不斷變化、平衡、博弈、鬥爭的實時結果。

巴菲特股東大會強烈警告:這種投資會死得很慘!

《生存與命運》

瓦西里·格羅斯曼 著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除了吃吃喝喝,我們還得仰望星空、反求諸己、聆聽歷史深處的聲音

1961年2月14日,蘇聯當局派克格勃闖入作家瓦西里•格羅斯曼的住宅,“逮捕”了一份小說書稿。主管意識形態的蘇斯洛夫判定它“比帕斯捷爾納克的《日瓦戈醫生》更加危險”,“兩百年後也不可能出版”。這就是《生存與命運》,後來的人們稱它是“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關於斯大林時期蘇聯社會生活的真實面貌,沒有比《生存與命運》更為全面的描寫。

格羅斯曼細膩而專注地書寫無情戰爭的真實畫面、錯綜複雜的人生百態、個人對暴力的艱難反抗,通過眾多人物在戰爭和極權雙重碾壓之下的悲慘命運,揭示出那塊土地滿載的失落與悲愴,以及人民的恐懼與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