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七律·到韶山》

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诗词《七律·到韶山》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故乡韶山,于6月27日凌晨写下这篇著名诗篇《七律·到韶山》。

一别32年,故乡的面貌全变了,抚今追昔、感而赋诗。这首七律,毛泽东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想念亲情之沉痛,感慨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深情悲壮;悲怆才起又笔锋一转,鼓起了中国人民誓为改天换地的那股子激昂豪迈勇猛向前的精神。

毛泽东诗词《七律·到韶山》

诗词内容可谓博大精深,在艺术上也独具匠心。它熔记叙、抒情和议论为一体,同时运用了多种对比的艺术手法,如时间上的昔与今对比,色彩上红与黑对比,感情上咒与喜对比等,在总体格调上形成了从灰暗凝重到明朗欢快的旋律,使诗的境界大为开阔;在语言运用上,它既具有古典诗词的典雅,同时又有现代汉语自然流畅、新鲜活泼的风格,这种俗中有雅,雅中有俗的语言增强了诗的精炼性和含蓄性。

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一诗手迹有多件,现见的有两件。其中一件与发表稿相比有三处不同:首句为“别梦依稀哭逝川”,三句为“红旗飘起农奴戟”,末句为“人物峥嵘胜昔年”。发表稿改“别梦依稀哭逝川”句中的“哭”字为“咒”字,半字之改,意境殊异。而“红旗飘起农奴戟”句中的“飘”字改“卷”字,亦显得意气更为豪迈。最后一句原作“始使人民百万年”,后改作“人物峥嵘胜昔年”,最后改成“遍地英雄下夕烟”,诗意也更浓。该诗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毛主席诗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