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人創業——落後就有市場

溫州人創業——落後就有市場

致富思維:

窮人:經商就是為了賺錢,因此一定要在富裕的地方經營,這樣才能賺到更多的錢。

溫州人:如果大家都一窩蜂在一個地方經營,市場就被瓜分了。如果你反其道而為之,到落後的地方去經營他們最需要的東西,市場就全部是你的,還怕賺不來錢嗎?

溫州人創業——落後就有市場

溫州人創業落後就有市場

1995年5月,溫州商人吳建海只帶著幾隻皮箱和一本叫《絕處逢生術》的書,獨自踏上了前往非洲之路。 這之前,吳建海一直在歐洲經商,事業相對成功。

但是,吳建海卻毅然放下經營多年的歐洲市場,逐鹿非洲,來到了喀麥隆。 “經常聽說喀麥隆是非洲一顆燦爛的明珠,到了那兒才發現,在喀麥隆杜阿拉市還沒有中國商店。但中國貨卻很受當地人歡迎。”於是,吳建海果斷地成立了海蘭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專門經銷中國商品。

正如溫州商人丁振興所說:“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越是封閉的地方,越適合溫州人發展。封閉的地方往往沒有一個成熟的商業環境,而且存在著巨大的賣方市場。” 憑著溫州人吃苦耐勞的韌勁,吳建海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在喀麥隆站穩了腳跟。

1997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喀麥隆經商,但由於語言限制、店面難找以及治安問題,大多半途而廢,悻悻而歸。“當時,一個大膽的想法在我腦中一直醞釀  ----辦中國商城,將中國商人匯聚一堂,形成規模經營,使中國的商品走進非洲的千家萬戶。”吳建海萌發了辦中國商城的念頭。

1999年底,吳建海獨資創辦的“中國商城”開張了。中國商城有25家店面,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專門賣中國商品。於是,溫州的眼鏡、皮鞋、服裝等小商品都進駐了中國商城。吳建海還經常帶非洲客戶來溫州考察。把非洲人的市場眼光轉移到聞名中外的溫州。

目前,中國商城每年從中國進口商品100多個集裝箱,進口額超過1000萬美元。吳建海也成為喀麥隆華僑華人工商總會副會長。2005年,吳建海應邀出席了第六屆世界華商大會,還被《國際商報》盛讚為“在非創業的中國人的楷模”。

因為他為中非友誼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朱鎔基訪問喀麥隆時,親自接見了這敢為人先的溫州企業家。

一般人認為,做生意就要在經濟狀況較好的地區經營,這樣才能賺到更多的錢。而溫州人的想法卻不一樣,許多溫州人非常鍾情於落後貧窮的地方,偏偏喜歡到那樣的地方去做生意。溫州人就是喜歡在市場上尋找空隙,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哪裡有市場,哪裡就有溫州人;哪裡沒有市場,哪裡就有溫州人去開拓”。

溫州人語錄:

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越是封閉的地方越適合溫州人發展。

本文轉自溫州人創業,僅供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