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天气忽冷忽热 大姜长势不良

大拱棚大姜出现问题后,采取合理应对措施,苗子长势恢复正常。

「分析」天气忽冷忽热 大姜长势不良

近几年,大姜价格一直维持在较高价位,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姜农管理水平提高,大姜产量明显提升。然而,从今年春季大姜播种开始,打电话咨询大姜问题的姜农一直不断,普遍反映大姜长势很差。突出表现为:出苗参差不齐,早晚差异大;苗子有高有矮,长势不齐;编辫子、糊心叶等,各种生理性问题发生很多。从苗期生长情况来看,很多姜农估计今年大姜会出现减产。

「分析」天气忽冷忽热 大姜长势不良

同样的种植管理,今年的大姜长势特别差,很多菜农疑问满满。长势差的大姜应该如何调整?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时应该如何预防呢?

「分析」天气忽冷忽热 大姜长势不良

今年天气极为异常,从大姜定植开始,忽冷忽热的天气就没停。“今天穿棉袄,明天穿短袖”,春季异常的天气极为罕见:4月初山东最高气温达32℃,隔了一天,最低气温又降到2-3℃,5月上旬,山东最高气温达到36℃。

热两天,冷三天,前后温差极大,对很多蔬菜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但忽冷忽热的天气对大姜的影响尤其巨大,造成大姜普遍长势不良。

大姜起源自热带雨林,喜温暖湿润环境,极不耐寒,种姜在16℃以上才开始发芽,但发芽极慢,发芽期很长。在22-25℃幼芽生长速度适宜,易培育壮芽。而今年大姜定植前后,正是气温剧烈变化的时候,短时高温后立即大幅降温,使得地温升高缓慢,低温时间延长。据了解,今春露天葡萄发芽晚,芽子少,长势差,主要就是春季地温和气温的不协调造成的。

大姜同样深受其害,地温低导致生根慢,营养吸收难,出苗后又遇到短时高温,养分消耗大,茎叶受害严重,出现编辫子、糊心叶等问题。姜芽出苗后组织非常幼嫩,不耐强光高温,需要提早进行遮荫,以利幼苗生长。而今年大姜出苗后,恰遇高温天气,5月上旬刚刚入夏,北方地区早早迎来了“桑拿天”,山东寿光最高温度达到36℃,薄膜覆盖下的小拱棚内,一旦通风遮光不好,温度超过45℃,对姜芽造成严重伤害。

「分析」天气忽冷忽热 大姜长势不良

重促根 早养叶 促进弱苗早恢复

父亲

天气异常,大姜编辫子、糊心叶等问题已经大量出现,此时应该如何管理,减轻大姜苗期受害,促进壮苗形成呢?

「分析」天气忽冷忽热 大姜长势不良

1.促进生根

大姜生根慢,养分吸收能力弱,是影响植株长势的首要因素,想要促进大姜壮棵,首先要促进根系生长。据青州市利民农化经理袁成磊介绍,出苗时有大量编辫子的棚内,使用融地美、安融乐、碧护组合,连续冲施2次,可有效促进根系生长,缓解土壤恶化,减轻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吸收,提高根系活性,对促进大姜转壮效果明显。

2.养好叶片

小拱棚无法喷药,此时养叶的关键在于根据天气变化,灵活调整遮荫,避免姜苗高温强光照射,影响苗子生长。以往,菜农多采用一侧树立遮阳网遮荫的办法,往往造成半天遮荫,半天强光,效果较差。建议菜农在田间设置立柱、钢丝等,将遮阳网平盖在大姜拱棚之上,这样遮阳网中午前后覆盖,光照减弱后收起,可完全避免强光照射,减轻叶片受害。在拱棚撤除后,要立即喷洒海藻酸、悬浮钙、噻唑锌、吡唑醚菌酯等,补充营养,预防病害,养护好叶片。

做好前期准备 减轻灾害性天气影响

大姜定植较晚,受春季灾害性天气影响较小,但今年骤变的天气,让大姜受影响很大。苗好三分收,想要达到更高的产量,苗子是最关键的一环。据青州、安丘多地菜农介绍,今年大姜出苗差,长势差,除了天气影响,还与用肥、覆土、播种等操作有关。

大姜生长期长,底肥应该选择肥效持久、腐熟完全的有机肥,如腐熟羊粪、鸡粪等,切勿使用未经腐熟的鲜鸡粪、干粪等。大姜苗期长,前期营养吸收少,底肥和苗期追肥应少用化学肥料,多用腐殖酸、甲壳素、海藻酸等功能性有机肥。

大姜播种后出苗慢,长势弱,应选择健壮大块姜种,做好催芽,是确保大姜长势整齐的基础。播种时,大姜要注意深打沟子浅埋姜,姜芽向上,利于出苗。

「分析」天气忽冷忽热 大姜长势不良

做好以上几点,做好环境调控,为大姜苗子生长打好基础,即可减轻因灾害性天气的损伤,促进大姜苗齐苗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