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腹痛 你想過會是癲癇嗎?

反覆腹痛 你想過會是癲癇嗎?

作為醫生,對於難治性腹痛病例,或許就應該考慮另一種引出腹痛的原因——腹型癲癇。前段時間在腦電圖候診室遇到過一個腹痛小孩的家長,一邊安慰自己年幼的孩子,一邊嘴裡還唸唸有詞,吐槽剛剛開檢查單的醫生水平差、亂開檢查。

其實換位思考一下也可以理解,一個不懂醫學的人很難想象,我就肚子痛你給我開腦電圖檢查單幹嘛?但作為醫生,對於這些難治性腹痛病例,或許就應該考慮另一種引出腹痛的原因——腹型癲癇。

腹型癲癇的概念:腹型癲癇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癲癇,是以發作性短暫腹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目前文獻上有許多不同的命名,如“內臟性癲癇”、“間腦癲癇”、“丘腦及丘腦下癲癇”、“自主神經性癲癇”。

腹型癲癇1944年由Moore首次報道,約佔總癲癇的1.1%,好發於兒童,成人罕見,目前其病因尚不清楚,多數學者認為病灶多位於皮質下自主神經系統中樞下丘腦部,多屬於皮質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發作而出現異常放電所致。

常見臨床表現綜合國內外文獻報道,總結腹型癲癇常見臨床表現如下:

➤無特殊誘因的突然發作性腹痛,突發突止,疼痛劇烈,常呈刀割樣或絞痛。

➤ 每次腹痛持續時間不定,從數秒鐘到數小時均有,且發作次數和頻率不定。

➤ 腹痛間歇期正常。

➤ 多數伴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症狀,如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大汗淋漓等,嚴重者會伴有抽搐或意識不清。

➤ 白天、夜間都可發作,發作後常有疲勞或嗜睡等不適症狀。

腹型癲癇綜合徵發作時常伴有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等,與許多胃腸道疾病的症狀類似,臨床很容易與急慢性胃腸炎、腸道蛔蟲、腸痙攣、腸套疊、急性間歇性血卟啉病、十二指腸壅積症等疾病混淆。

腦電圖主要特徵為發作性高幅慢波,較多的散在性尖波、棘波、尖慢、棘慢綜合波或節律性高頻放電等,過度換氣後病理波呈陣發性加重,發作間期腦電圖可能正常。

以下是文獻報道的兩例腹型癲癇典型的腦電圖表現:

反覆腹痛 你想過會是癲癇嗎?

圖1 38歲男性,反覆發作性腹痛2年

反覆腹痛 你想過會是癲癇嗎?

圖2 8歲男孩,反覆發作性腹痛7年

如何防止腹型癲癇被誤診?腹型癲癇為什麼容易誤診?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① 大部分患者年齡較小,對病情描述不清;

② 症狀與體徵不符,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

③ 可自行緩解,檢查時多正常,易誤診為心因性疾病;

④ 醫生和患者對癲癇的特殊類型缺乏足夠的認識,忽略早期腦電圖檢查。

為了更好地診斷腹型癲癇,首先要仔細詢問病史,同時對於以下情況要引起重視:

➤ 突然起病的、時間短暫的反覆發作性臍周或上腹痛,可有意識障礙、頭暈乏力等不適;

➤ 既往有頭部外傷史、難產史及家族癲癇史;

➤ 除腦電圖外其他檢查大多無明顯異常或與症狀不符;

高度懷疑該疾病,但常規腦電圖檢查未見肯定異常時,需在徵求患者或家屬同意後,行24h腦電圖或睡眠腦電圖檢查。

但需強調的是,腹型癲癇腦電圖恢復常遲於臨床表現,如臨床症狀緩解而立即停藥,往往容易復發,因此建議患者堅持服用抗癲癇藥物,在腦電圖完全恢復正常後再逐漸減量直至停藥。同時,臨床醫生也應做好隨訪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