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十大腫瘤常見病種誤區

「科普」十大腫瘤常見病種誤區

一、肺癌

【誤區】許多不吸菸的人也患肺癌,吸菸和肺癌無關。

【誤區】肺癌會遺傳和傳染。

肺癌和遺傳有相關性,有遺傳傾向,但不是遺傳性疾病。家族中有肺癌患者、本人又大量吸菸者,要提高警惕。肺癌與肺結核不同,痰中癌細胞失去特定的營養環境會變性壞死,因此不會傳染。

二、乳腺癌

【誤區】乳腺增生不會導致乳腺癌。

乳腺增生是女性多發病,可分為囊性增生、乳腺小葉上皮增生和不典型增生等,均屬於乳腺的良性疾病,以囊性增生最多見,其與乳腺癌的關係尚有爭論,多數認為乳腺小葉上皮高度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可能與乳腺癌發病有關。

【誤區】肥胖與乳腺癌發生無關。

肥胖已被公認是引起許多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乳腺癌的發生、發展都與雌激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除了卵巢分泌一部分雌激素之外,脂肪組織也可生成相當數量的雌激素,體內雌激素水平越高,患乳腺癌的風險就越大。專家建議女性從青春期開始,就應該適當節制脂肪類和高熱量的食物,平衡膳食,並且要加強體育鍛煉,以減少過量脂肪的聚積。

【誤區】生活方式與乳腺癌發生無關。

►熬夜:熬夜會打亂人體的生物鐘,使得由大腦控制的激素分泌水平紊亂,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險。

►精神刺激:精神刺激可改變內環境,從而影響內分泌系統功能,導致一種或幾種激素的分泌出現異常,引起乳腺增生,而且這些不良的精神刺激還會加重已有的乳腺增生症狀。國外專家報道,經歷過精神創傷或生活挫折的女性,其患乳腺癌的相對危險性可升高2-3倍。

►吸菸:許多專家認為,女性吸菸是乳腺癌的危險誘因。國外研究指出,尤其青春期婦女,吸菸者與不吸菸者相比,其患乳腺癌的概率高出2/3。月經初潮後5年內開始吸菸的女性比不吸菸者患乳腺癌的風險增加69%。

►多次人工流產:流產導致體內激素驟變,可誘發乳腺疾病,反覆多次的乳腺病變可成為乳腺癌的誘因。

►緊身內衣:有調查發現,穿緊身內衣易致乳腺癌,這是因為緊身內衣包括過緊的胸罩會影響淋巴迴流,增加乳腺癌的風險。

►激素類藥品:有些女性為了使乳房豐滿或延遲更年期而服用激素類藥物,結果導致內分泌紊亂,增加了患乳腺癌的危險。因此對激素類藥品的使用要謹遵醫囑,不要長時間大劑量服用。

【誤區】乳腺癌不會遺傳。

乳腺癌會遺傳。BRCA-1和BRCA-2基因突變會增加發生乳腺癌的危險。5-10%的乳腺癌病例與遺傳異常或突變的BRCA-1和BRCA-2基因有關。50-60%具有遺傳性BRCA-1和BRCA-2基因突變的女性將在70歲之前發生乳腺癌。

【誤區】男性不會發生乳腺癌。

三、肝癌

【誤區】肝癌會傳染。

傳染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傳染源、傳播途徑及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臨床資料證明,癌症病人本身並不是傳染源。專家做過這樣的實驗,從癌症病人身上取下的癌組織直接種植在另一個人身上,並不能成活生長。不同種類癌症患者,長時間地相處在一起,在他們之間從來沒有出現過互相傳染。另一方面,健康人(如與肝癌患者密切接觸的醫護人員、照護者)都沒有發現直接傳染的例子。肝癌並不是傳染病,因此不會傳染。但是,肝病患者(如乙肝,丙肝)有一定傳染性,因此要注意預防乙肝等的傳播。

【誤區】肝癌沒有早起症狀。

肝癌的早期表現雖然困難很不典型,容易被忽視,但是還是有一些蛛絲馬跡的。主要包括:

►食慾明顯減退,腹部悶脹,消化不良,有時出現噁心、嘔吐;

►右上腹隱痛,肝區可有持續性或間歇性疼痛,有時可因體位變動而加重;

►全身乏力、消瘦、不明原因的發熱及水腫;

►黃疸、腹水、皮膚瘙癢;

►常常表現為鼻出血、皮下出血等。

【誤區】肝癌沒有有效預防措施。

肝癌有明確有效的預防措施。在我國,85%以上的肝癌都是由肝炎轉變而來,其中絕大多數是乙肝。所以預防肝癌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預防和控制乙肝。肝癌的最重要的預防措施包括:

►新生兒和健康人群接種乙肝疫苗。

►肝炎病毒(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特別是慢性肝炎患者,建議定期(最好每半年一次)檢查血液中的甲胎蛋白(AFP)、肝功能(ALT)等指標。同時進行一次肝臟B超檢查,以便在肝臟出現癌變時及時發現。

►肝硬化患者終身發生肝癌的概率大約是1/4,每個季度做一次例行體檢非常重要。

►控制環境中其他危險因素,包括不食用受黃麴黴素汙染的黴變食物;不飲用溝塘死水等汙染水源等。

【誤區】肝癌不同時期飲食原則沒什麼區別。

►早期:病人常有食慾減退、噁心、乏力、肝區疼痛等症狀,因此早期肝癌患者的飲食應特別給予易消化的食物;要給低脂肪的食物,因為肝腫瘤能使肝細胞分泌的膽汁明顯減少或膽汁排洩障礙,造成腸道脂肪的消化吸收障礙。此外低脂飲食不僅可以緩解病人噁心、嘔吐、腹脹的症狀,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肝區疼痛。

►中、晚期:中醫認為,肝癌的病機主要以氣逆、傷陰、肝熱為主,那麼肝癌的人的飲食要選擇那些能順氣、養陰、清涼的食物。脾胃虛寒症狀突出的病人應主要選擇溫中的食物。所以建議首先應採用清淡飲食,即平常所說的素食,少吃高脂肪的油膩食物。高蛋白食物也要適量,以免增加肝臟的負擔。要多吃新鮮蔬菜,如胡蘿L、白菜、菜花、圓白菜、西紅柿、黃瓜。可以經常吃香菇、木耳、豆腐、豆漿、花生、核桃、芝麻等。另外,每天吃一些新鮮水果如桃、蘋果、梅子、西瓜、獼猴桃等。主食以大米為好,加食些雜糧如玉米、小米等。可以大量攝取維生素A和維生素C。不要吃過於堅硬和粗纖維的食物,以免發生食管靜脈出血。少吃過熱過冷、過於辛辣和刺激的食物,以免刺激胃粘膜而引起出血,要少量多餐,以減輕胃腸道的負擔。有腹脹的病人食物不要過鹹,以味淡為好。

四、大腸癌

【誤區】便血是痔瘡的表現。

大便出血既可能是痔瘡的表現,但往往也是低位結直腸癌的臨床表現,有時候兩者可以完全相混淆。一些患者常常以為是痔瘡而延誤了診斷,在確診結直腸癌時已屬於晚期甚至出現了遠處轉移。另外,大便隱血篩查也是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的重要手段。

【誤區】沒有症狀的患者不必要腸鏡檢查。

【誤區】貧血很嚴重,不可以手術。

結直腸癌術前多表現為便血,尤其是盲升結腸癌由於不易發現、病程較長且有慢性失血的臨床表現,術前貧血均較嚴重,很多患者擔心身體差,無法耐受手術,要求手術前輸血,改善營養狀況。有報道認為,手術前輸血雖然可以改善貧血,但會引起人體自身免疫抑制,促進了腫瘤的生長,影響患者的手術療效。因此,只要手術前血色素超過7克,就可接受手術,貧血在手術切除腫瘤後才會真正恢復。低於7克可考慮適當術前輸血。

【誤區】術前發現伴有肝轉移,手術沒有意義。

五、胃癌

【誤區】胃病最常見,是小毛病,注意調養就好。

【誤區】胃鏡檢查雖然很必要,但是太痛苦。

【誤區】視誇大宣傳的保健品為靈丹妙藥。

【誤區】胃潰瘍已切除不會再生癌。

胃在大部分被切除後,仍然有可能得胃癌,醫學上稱之為殘胃癌。不能因胃已切除就對胃癌掉以輕心,良性胃病術後5年內應爭取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不要拒絕取活檢送病理檢查。

六、 婦科腫瘤

【誤區】子宮切除後就無法進行性生活。

【誤區】陰道不規則出血只是月經不調。

【誤區】卵巢癌無法早期發現。

【誤區】化療期間不舒服是病情惡化的表現。

【誤區】化療後無不良反應不用定期檢測。

【誤區】卵巢癌的復發難以避免。

再次,加強身體鍛鍊,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

【誤區】卵巢腫瘤患者無法生育。

【誤區】切除卵巢後會男性化。

一般來講,如果一側卵巢被切除,保留的另一側卵巢具有良好的功能,絲毫不影響生育能力和性徵。如果另一側的卵巢雖然也做了切除,但不是“全巢”切除,而只是楔形切除,由於卵巢有極大的再生能力和代償能力,這些殘餘的卵巢仍然能排出卵細胞分泌激素,病人仍然有剩餘的可能,知識剩餘的能力比較低而已。至於兩側的卵巢全部切除後是不是會失去女性特徵、性慾減退?這個顧慮時多餘的。研究發現,女性卵巢所產生的雌激素能促使女子性徵發育,但一旦經過了青春發育期後,女性的性徵都已經具備,其性慾的產生與維持只有賴於思維、情感及對性敏感部位的刺激,而僅僅需要少量的雌激素起維持的作用。例如絕經後的老年婦女,雖然卵巢萎縮不再產生雌激素,但是仍能保持性慾。因此,成年女性若因卵巢腫瘤或其他疾病而必須切除兩側卵巢時,不必擔心隧卵巢切除後會影響性慾,而且手術後女性的容貌、形體也不會產生大的變化。

七、白血病

【誤區】骨髓穿刺檢查會對身體造成損害,能不做最好不做。

目前來說,骨髓穿刺是診斷白血病必不可少的一項診察項目,所以考慮白血病,骨髓穿刺是必須要進行的。一般來講,骨髓穿刺對人體健康並無影響。但骨髓穿刺同靜脈取血畢竟有所不同,廣義上講骨穿也屬於創傷性檢查之一。加之目前我國所用骨穿針多非一次性耗用品,故極少數情況下可能在操作過程中發生穿刺意外情況,近年部分醫療機構已開始採用一次性骨髓穿刺包,安全性得到很大提高。權衡利弊,對可疑患者而言,積極配合進行骨髓穿刺檢查是必要的。

【誤區】白血病化療副反應太大,吃藥比得病還受罪,乾脆別治了。

八、 淋巴瘤

【誤區】頸下有淋巴結腫大就是淋巴瘤。

當身體某部位發生炎症時,微生物可引起淋巴結腫大,比如口腔炎症、扁桃體發炎等均引起頸部淋巴結腫大。一般來說,扁桃體發炎等引起頸部淋巴結腫大服用消炎藥之後會變小,直至消退。但淋巴瘤則不同了,吃了消炎藥之後,雖然腫塊會變小,但不久之後又捲土重來,並且越來越大。

【誤區】反覆感冒發燒無需排除淋巴瘤。

感冒通過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調節,病情會逐步好轉;而淋巴瘤的發燒、盜汗等症狀,吃多少感冒藥也無法好轉,甚至會反覆發作。因此,如一個月內出現兩次以上發燒、出汗、咳嗽等類似感冒的症狀,應考慮排查淋巴瘤。檢查重點是淺表淋巴結,包括頸、腋窩、腹股溝等部位;其次應查胸部CT,觀察肝脾有無腫大或有無腹塊;另外還要查查血常規。

【誤區】淋巴結不痛不癢不用管。

【誤區】一做活檢會引起腫瘤擴散。

【誤區】淋巴瘤手術切除就沒事。

九、 甲狀腺癌

【誤區】無痛性甲狀腺腫大不礙事。

【誤區】多做幾次化療更保險。

癌症是一類細胞增殖、分化異常的疾病,化療藥物有“細胞毒”和促進分化作用,所以化療可以殺死癌細胞、促進分化,從而治癒癌症。但化療是一把雙刃劍,它在取得療效的同時,也會出現嚴重的毒副反應,對人體造成損傷;同時化療會抑制患者免疫功能,這反而助長了癌細胞的生長;多次化療、反覆刺激,會加劇癌細胞的耐藥性,降低化療效果,一般化療6次後效果就很差了。正是由於這些原因,化療有嚴格的療程和劑量規定,使用時不能過於相信化療的抑瘤奇功而擅自加量。因此,化療並不是“多做幾次化療更保險”,我們要科學地認識和恰當地使用化療,在化療的同時需要配合服用增效減毒的藥物,讓化療更好地為患者的健康服務。

十、食管癌

【誤區】食管癌的發生與飲食習慣沒有明顯關係。

我國為食管癌高發區,目前研究發現,引起食管癌的八個致癌因素中大多與吃喝有關。長期進食含亞硝胺類化合物的食品,如酸菜、鹹魚等醃製品,或經常食用黴變食物的人群得食管癌的幾率較大。長期喜吃粗硬食物,喜食熱湯、熱粥、熱茶或辛辣之類的刺激性食物,或有長期快食、暴飲暴食等不良習慣者,這些不良做法可對食管粘膜產生機械性與物理性的刺激和損傷,從而誘發癌的發生,對兩千名男性食管癌患者的調查證實,飲烈酒者幾乎在90%以上。飲用水汙染嚴重,水中硝酸鹽、亞硝酸鹽多明顯增高,也會使飲用者增加患食管癌的機會。

【誤區】食管癌早期沒有症狀。

食管癌患者早期症狀多不明顯,但常會有三種特殊的感覺,即“三感”。

►異物感:一般在吞嚥時有異物感,有的食管癌患者不吞嚥也會感覺食道內有異物,好像有食物殘渣粘附在食管壁上,雖不疼痛,但感覺不舒適。

►哽噎感:食管癌患者早期在吞嚥饅頭、紅薯等食物時會有梗噎感,一般是因大口吞下乾飯等食物造成。食管癌患者這一早期症狀能自行消失,但隔數日或數週後可再次出現,以後次數日漸增多。食管癌患者的梗噎程度也會逐漸加重。

►疼痛感:早期食管癌患者進食時胸骨後及心窩部會有疼痛感,這種感覺常在吞嚥時發生,其性質可呈燒灼樣、針刺樣或摩擦樣疼痛。當食管癌患者嚥下粗糙、過熱、刺激性強(如辣椒、烈性酒)的食物時,疼痛會加重,但吞食過後疼痛即消失。這種食管癌早期症狀,在起初階段比較輕微,出現的次數也較少,但以後可逐漸加重,反覆出現。據統計,約50%的早期食管癌患者有這種食管癌早期症狀。

【誤區】早期食管癌一旦確診就無法治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