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幾次都想直接死在舞臺上”,焦慮症越來越嚴重,怎麼辦?

“好幾次都想直接死在舞臺上”,焦慮症越來越嚴重,怎麼辦?

每個人都會焦慮,導致焦慮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對於大多數普通人而言,約朋友談談心、去散會兒步或者參加一場冥想就可以緩解焦慮;但對那些長年累月都奮鬥在音樂或創意行業一線、同時不得不冒著身心崩潰的風險而繼續處於風口浪尖的從業者來說,焦慮的存在就像一座無法逃離的五指山:你越想通過不恰當的方式掙脫,它對你的控制更變本加厲。

事實上,不管是新人抑或老兵,都或多或少都在被迫應對焦慮這一枷鎖。

“好幾次都想直接死在舞臺上”,焦慮症越來越嚴重,怎麼辦?

作為兩位出身於不同時代、卻都引領流行樂壇的巨星,Taylor Swift和Madonna巨大的商業號召力雖然為她們帶來了數額不菲的巡演票房,卻也讓她們不得不面對各種突如其來或者日積月累的負面影響。因此,儘管其藝術生涯已持續數十載,且已在數百萬不同的面孔前表演,Madonna至今仍然會在舞臺上時常感到緊張。2008年,在接受《Dazed》雜誌採訪時,Madonna就說自己好幾次都想直接死在舞臺上。

“有好幾次,我都感覺臺下那群人在呼吸著我的空氣,一想到這裡,我都要犯恐慌症了。我不可能總是去按照其他人對我的期盼而去生活。”

另一方面,Taylor Swift的焦慮則來自她作為公眾人物對過度曝光的擔憂。作為現今最炙手可熱的流行歌手,Taylor Swift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媒體的神經,她的著裝、言論甚至隨便一張照片就可以製造一則頭條。雖然這些曝光讓她與粉絲的距離更近了,同時卻也帶來了眾多風險。2015年,Swift在接受《NME》雜誌專訪時,就表達了對這種曝光的擔心,並說自己在潛意識中已經衍生出了焦慮。“我每天都會因不同的原因出現在各種新聞中,日復一日的,我開始擔心大家就希望看到Taylor Swift搞砸一些事情,然後你便徹底玩完了。”

不過,在面對和處理焦慮時,Madonna和Taylor Swift卻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Madonna的方式更加貼近大多數人的選擇:背過身、深呼吸,然後告訴自己這只是暫時的。Taylor Swift則選擇了與家人談心,以提醒自己周圍所有事情都很好也很重要。

“好幾次都想直接死在舞臺上”,焦慮症越來越嚴重,怎麼辦?

Madonna和Taylor Swift並非個例,而且相比一些人,她們要更加幸運。

長久以來,壓力和焦慮都是導致精神疾病的主要嫌兇。僅在近兩年,我們就失去了許多因精神疾病而選擇終結自己生命的音樂人,包括Soundgarden的Chris Cornell、林肯公園的Chester Bennington以及Avicii等,都曾在自殺前備受精神疾病的折磨。本月中旬,Frightened Rabbit主唱Scott Hutchison的自殺再次引起了輿論對於音樂行業抑鬱問題的探討。因為就在月初,Scott還在接受Noisey採訪時表達了自己對遭遇到的創作瓶頸的無奈,以及對日復一日的焦慮所抱有的消極態度。

近期的一項研究也表明,創意行業的精神疾病問題要比其他行業的嚴重得多。該研究指出,從事音樂相關工作的人,包括巡演經紀人、音樂人和團隊成員,罹患上抑鬱症的可能性要比整體水平高出5倍,自殺的可能性則要高出10倍。造成焦慮症或者自殺的原因也各種各樣,但除了上文提及的一些問題,包括睡眠不足、工作時間過長、所參加的巡演和宣傳活動過於頻繁等,也是音樂人或者從業者罹患抑鬱症的癥結所在。

國內音樂人中,周華健就曾因面臨唱片時常的衰退患得憂鬱症,嚴重到甚至一度想劫機;朴樹也曾因為抑鬱症而在名聲最旺時突然隱退;楊坤曾受6年抑鬱之苦,最艱難時每天都要靠藥物來維持;2016年演員兼歌手喬任梁突然身亡令人痛感惋惜,據多位知情人士證實,喬任梁長期患有嚴重抑鬱症。

“好幾次都想直接死在舞臺上”,焦慮症越來越嚴重,怎麼辦?

楊坤曾在幾次訪談中談到自己抑鬱的經歷

畢竟,在藝術家打造出非比尋常的作品的背後,是他們沒日沒夜絞盡腦汁後的產物。但這種艱苦卓絕的思考和創作過程,卻如洪水猛獸一樣吞噬著藝術家們,讓他們沒有時間去過濾那些對自己身心造成負面影響的消極情緒。那些擁有高度創造力的人,通常也更容易患上抑鬱症、精神分裂症或者躁鬱症。與此同時,隨著壓力、焦慮和抑鬱程度的不斷上升,最終促成了其對酒精等重度依賴物的嚴重上癮,而焦慮和酒精就像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惡性循環,並最終導致更可怕悲劇的發生。

那麼,音樂人和從業者該如何應對自己的焦慮問題呢?

克服焦慮的第一步,就是先承認自己處於焦慮中。如果你一開始就認清了現實,也知道不光你一個人經歷過類似的處境,那麼你便不會試著去牴觸它。你越接受這種焦慮情緒,清楚它其實是每一個人都會在某一個階段經歷的問題時,你就越能冷靜下來並試著去處理這種情緒。反之,你越是抵制,收到的反效果就越強烈。如果你剛入行沒多久,焦慮則可能來自於缺乏經驗。這時候,練習和學習將是你緩解焦慮的最佳方式。如果你是一位樂壇新人,需要的可能是多多益善的練習,因為你實戰經驗更多,你就會越自信。當然,作為一名專業的音樂人,做好準備並且能夠在意外發生時正確應對,是這個職業所要求的必需條件的一部分。儘管如此,充分的準備仍將幫助你緩解上臺表演導致的情緒危機。

“好幾次都想直接死在舞臺上”,焦慮症越來越嚴重,怎麼辦?

與此同時,如果你已經是行業的資深老兵,“想得更少”可能將幫助你緩解這種情緒,而冥想可能是你想得更少的最佳途徑。作為一位已經75歲高齡、但至今仍活躍在舞臺上的老藝術家,Paul McCartney爵士不斷為觀眾製造著驚喜,也在過去的50年間始終保持著冥想的習慣,並說這種習慣不止一次地將自己從瘋狂中解脫了出來。另外,Katy Perry也是冥想療法的受益者,並說冥想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它改變了我生活的方式,改變了我看待事物的方式。我在創作前會冥想,也會在表演前去冥想。”

作為一項訓練你專注於呼吸和基礎思考的精神療法,冥想不僅會幫你緩解壓力,而且能夠開拓你的思考方式和視野,同時還能幫助你拓展更開闊的商業策略。事實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一項研究也佐證了這一說法,並說冥想課程讓人們那些負面的情緒減少了。

然而,對於大多數商業決策者來說,日程安排決定了他們已無閒暇時間做其他事情。這時候,冥想可能不再適用於這部分人。而考慮到決策者們通常都想一次性完成所有事情,將目標分成幾次去執行似乎更能有效分解焦慮。利物浦大學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過於遠大和抽象的目標更容易造成抑鬱”。因為當你去考慮這個不切實際的目標時,在思考過程中你又得加入許多不確定因素,而這些不確定的因素將讓你產生焦躁感。但如果你能將這些看似過於遙遠的目標基於階段進行切割的話,你所需考慮的不確定因素也會因此而減少,這會讓你更輕鬆應對接下來的考驗。

事實是,經歷和處理焦慮都是你不斷提升自己的一部分,如何在應對焦慮和抑鬱時不抓狂,不僅考驗著一個人的內心,更考驗著這個人的毅力和決心。

但就像Kelly Clarkson說的:“沒殺死我們的,反而讓我們更強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