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工業不斷進步,是否會使後發國家無法通過勞動密集型產業來發展經濟呢?

Wiil_wei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更多有趣資訊等著您哦。

這樣情況是有可能出現的,因為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出現會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和人工,只要給予足夠的空間、原料、機器人、動力就能生產出足夠的產品。而這個時候,就看誰更能開拓市場、更加能夠營銷。

其實這個關鍵在於科技發展的步伐和速度

“機器人技術肯定會在最近1,20年內取得突破,從而代替大量人工重複勞動”,其實這一句話不怎麼準確。到底機器人會發展到什麼程度?到底哪個國家的機器人技術能夠發展起來?

李彥宏說過,強人工智能不會出現,但是真的是否這樣?我們在未來一段時間是否能夠把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結合起來,它們會發展到什麼階段?我們很多的工作雖然都是重複性的,但是確實很巧妙,我們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在時間內確實無法取締或者說,成本比人工更高。

至於,哪個企業或者說是哪個國家的企業能夠發展起來?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算是非常前沿的科技,美國等發達國家正在領先,但是距離真正地使用很遠,其他的國家也有超車的機會。

但是,按照目前的情況可能出現強者越強的情況。因為前幾名的國家:中美英日德法等國家確實在GDP、科技發展等上領先。畢竟科技進步跟教育等有很大關係,這些都是用錢砸出來。

其他國家用原料和環境換經濟?

當不能用低廉的勞動力去換取經濟的時候,不發達的地區只能用原料和環境去換了。雖然人工智能和機器人能夠提高生產率,但是很多環境和汙染問題不能解決。用環境換經濟,這並不是可持續發展的方法,欠發達地區應該怎麼應對?或者是低廉地出售原料?


太平洋電腦網

對的。

技術發展的趨勢,頭部越來越強大。

無論是國家、公司和個人,無論是財富、智商、地位。這些維度去看的時候,基本都是這樣的趨勢,比如國家,第一陣營的國家,其GDP是其他國家總和的N倍,公司也是。

2015年全球GDP總量達74萬億美元。
其中,總量排名第一的仍然為美國,佔比24.32%;其次,是中國,GDP總量佔比14.84%;排第三、第四的國家分別是是日本、德國,佔比分別為5.91%、4.54%。
而從各大洲的排名看,當前亞洲正開始處於領先地位。該區域在圖中以黃色表示,佔全球GDP的33.84%。此外,北美GDP佔比27.95%,歐洲則為21.37%。這三大洲佔世界經濟活動的約83%。HowMuch.net的Raul Amoros說:“亞洲的經濟重心在東部,中國、日本和韓國的GDP之和幾乎與美國一樣多。”
圖表還顯示出,南美洲和非洲當前依然未能在全球經濟中佔據更多比重。南美洲四大經濟體,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的GDP之和只佔全球GDP的4%,而非洲三大國家,南非、埃及和尼日利亞的GDP之和只佔1.5%。
與此同時,超過100個太小而無法單獨顯示的經濟體被集中在一起,成為“世界其他地方”。世界其他國家的GDP正好也是美中之間的差距。


大家也可以看到,公司也是這樣:

“全球企業市值100強”榜單中,蘋果市值減少309.4億美元,但仍以7917.3億美元市值蟬聯榜首;谷歌市值增長193.8億美元,以6518.9億美元位居第二,微軟以5689.7億美元位列第三。中國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和騰訊控股市值均突破4000億美元,分別以4334.3億美元和4087.6億美元位列第七位和第八位。

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公司,還有你手頭股票的公司的市值是多少。昨天朋友吃飯,中國A股已經有市值20億元人民幣的公司,他預計市值10億的也會出現。『A股市值小於100億的公司有1500家,平均市盈率300倍』而第一第二名的中石油和工商銀行,都是上萬億的市值。

再看看上海的2016年的稅收收入,

2016年,上海市稅務部門組織的稅收收入完成11847.0億元,同比增長5.5%;剔除證券交易印花稅後,第三產業稅收收入完成8173.6億元,同比增長22.6%,佔全市稅收收入71.8%,比重首超七成。上海菸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742.29億元的納稅排名第一

第一名上海菸草742.29億,第一百名,開利公司2.11名,是第一名的一個零頭不到;但是這是100名的企業啊,全上海有多少工商註冊,說是要交稅的企業呢,有多少?

2016年,人均註冊企業最多的是上海和北京,平均每十五六個人就註冊有一家企業,而廣東為企業新登記企業數量最多的地區,去年新註冊企業達79.05萬戶。

所以,你可以看到頭部效應。

如果再去比較14億人口中,最牛逼富豪如王健林等等,你可以考到其頭部效應的嚴重性。

從個人、家庭、企業、到國家,都是一個道理,技術發展的結果是集中度越來越高,也就是壟斷成為大趨勢,尤其是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形成,使得勞動力這個競爭力會變得沒有意義,所以在新的一輪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為主的工業革命中,發達國家,以及中國這樣的集中化領導的國家,是在所有國家的前面。

最後會形成一個,只要幾個國家控制生產,其他國家和老百姓,就旅遊和消費領域玩玩。


老孔

實際上,目前世界經濟發展,也驗證了你的想法,後發國家承接了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但相當一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被機器人所代替。

本來按照經濟發展的規律,勞動密集型產業都是逐利而行,從美國到日本,從日本到韓國臺灣等四小龍,再到中國大陸。前些年,這些企業又開始往東南亞轉移。

可惜在這輪產業轉移時,機器人行業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在流水線用機器人代替人工,甚至於無人生產線的導入,都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轉移速度。

而自動化的提高,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始逆流而上,製造業回到美國也不是新聞了。

後發國家如印度等,可能很難有中國當年的好機遇,如果是無人工廠,建在市場需求的周邊不是更好!


磚家

不會。機器人工業不斷進步,只說明一個問題,即技術發展,可以極大地減少勞動力,也就是技術優勢吧。而對待國家的發展來說,技術只是一個環節。先發國家積累的技術優勢,也可以把技術壟斷,使後發國家獲得技術的成本增高。在後發國家比較技術成本與勞動力成本後,會有自己的選擇。

拿中國來舉例,當西方國家對中國製造出技術壁壘後,中國的生產力不會原地不動,而西方國家的技術優勢,會被中國的勞動力優勢替代,仍然會得到提高。而當中國獲得相應技術後,技術壁壘被打破,西方國家的相應技術,會主動提供給中國,從而產生技術合作。從這點看,技術壁壘,作為保持先發國家的先進優勢,是不容易被破除的。

地球是個村,經濟會互補。先發國家與後發國家,必定會有經濟往來,即交換。先發國家造成的技術壁壘,在後發國家內部,產生了穩定的密集型勞動力市場,在後發國家內部,必定會有發展。而出於對本國發展權力的考慮,相應在能源供給、原材料供給上,先發國家必然會與後發國家產生交換,依靠密集勞動力產業的提供,後發國家以此為基礎,己方優勢與先發國家交換技術,或發展自己的技術。總之,密集勞動力的提供,不會被後發國家輕易丟棄,而是後發國家本身發展的基礎,必然會得到發展和利用。


呵呵188431979

影響肯定是有的!隨著大數據與工業4.0的到來,工業機器人所佔的比重將越來越高。人畢竟是動物,會感到疲憊需要休息,但機器人不一樣,只要能源充足,就可以一直不斷重複做一件事。不會疲憊,不會有罷工。



不過由於工業機器人的前期投入巨大,市場變化,不會那麼快就到來,總會需要點時間。但後期所帶來的收益同樣是巨大的!後期帶了的收益,完全超過人工成本的!



總的來說後發的國家機會越來越少,所謂的人口紅利,到底是紅利還是累贅呢?


安靜的湫

確實是這樣,有種說法,中國是產業轉移的最後一站,隨著機器人、人工智能的大踏步進展,普通勞動人口數量不再是紅利,類似印度近年吸收外來投資和產業轉移收效遞減就是例證,因為印度的人口紅利無法抗衡中國的工程師紅利,便宜、低素質的勞動力和機器人比較無優勢,中國培養了世界一半的工程師,谷歌、蘋果在中國開設研究院,一是靠近大市場,更大的原因是分享中國的工程師紅利。


劉彈琴

肯定會受到衝擊,但是機器人投入也是一項大成本,影響不會來的那麼快,況且機器人也還是離不開人來操作,只是大家的工作更輕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