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7丨动力电池行业在这一年中飞速扩张与进步……

刚过去的2017年,对新能源汽车来说是十分关键的一年,而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重点零部件——动力电池来说,也是意义非凡的一年。这一年,动力电池行业无论是政策规章、技术标准,还是企业运营等多个方面,都有着不少的改变,@新浪南方能源频道整理了一些相关资讯,为大家回顾这一年动力电池行业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动与革新。

政策篇

1《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制发日期:2017年3月1日

主要内容:该方案指明了未来几年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方向,即持续提升现有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安全性,进一步降低成本,2018年前保障高品质动力电池供应;大力推进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和产业化,2020年实现大规模应用;着力加强新体系动力电池基础研究,2025年实现技术变革和开发测试。

《方案》提出发展目标:

到2020年,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超过300瓦时/公斤;系统比能量力争达到260瓦时/公斤、成本降至1元/瓦时以下,使用环境达-30℃到55℃,可具备3C充电能力;

到2025年,新体系动力电池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单体比能量达500瓦时/公斤;

到2020年,动力电池行业总产能超过1000亿瓦时,形成产销规模在400亿瓦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这些数字已经成为业内企业制定电池技术提升计划的重要参考。

2《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

制发日期:2017年4月17日

主要内容:该《名单》公布了首批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天津力神、宁德时代等8家企业名列其中。

同年12月12日,拟公告第二批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海四达、超威创元、国能、中信国安盟固利、贝特瑞、中航锂电、欣旺达、德朗能、中天储能、芜湖天弋等18家企业入选。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对申报企业的生产规模、工艺、装备、相关配套设施以及产品指标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提高行业发展水平,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

盘点2017丨动力电池行业在这一年中飞速扩张与进步……

3《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

制发日期:2017年7月14日

主要内容:该《目录》涉及新能源领域的新材料有4项,包括高性能锂电池隔膜、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负极材料、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材料。

4《锂离子电池企业安全生产规范》

制发日期:2017年12月25日

主要内容:《规范》适用于锂离子电池工厂新建、改建、扩建的设计及生产过程;宜用于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安全评价、消防验收、职业卫生评价等活动。

该标准是国内外首次制定的专门针对锂离子电池安全生产的基础标准,没有全套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参考,填补了锂离子电池企业安全生产控制的空白,作为推荐性团体标准对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和检测的安全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技术篇

1新型高安全性隔膜通过验收

2017年2月,“锂离子动力电池用新型高安全性隔膜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

该项目利用可控紫外交联聚芳醚酮,实现制备20-40微米厚度可调的锂电池隔膜,已建成年产30吨可控紫外交联聚芳醚酮锂离子动力电池隔膜原材生产线和年产100万平方米可控紫外交联聚芳醚酮锂离子动力电池隔膜生产线。

2高比能量动力电池技术取得突破

2017年我国高比能量动力电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其中由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专项“高比能量密度锂离子动力电池开发与产业化技术攻关”取得阶段性进展。

2017年4月,国家科技部网站透露,该项目研究团队开发完成了单体能量密度达260Wh/kg的动力电池,相比目前电动汽车普遍使用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了30%。通过对新型高镍正极材料、硅碳复合负极材料以及新型电解液等高比能量电池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攻关,团队成功开发完成单体能量密度达260Wh/kg的单体电芯,在35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到83.28%;同时开发出了单体能量密度达280Wh/kg以及300Wh/kg的动力电池样品。

2017年5月,国家科技部网站透露,由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项目“高比能量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与集成应用”取得了阶段性进展。项目研究团队开发完成能量密度达281Wh/kg和302Wh/kg的电池单体样品。团队通过电池模型模拟分析,从材料体系匹配和电芯设计工艺角度对新型正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以及高安全电解液等开展了深入研究和技术攻关。

目前,采用高镍正极材料匹配硅基负极材料实现单体电池能量密度达281Wh/kg,1C倍率充放室温循环350次容量保持80%;采用富锂正极材料匹配硅基负极材料实现单体电池能量密度达302Wh/kg。

盘点2017丨动力电池行业在这一年中飞速扩张与进步……

3高镍正极材料研发取得突破性发展

在高镍正极材料方面,依托国家重点专项“高比能量动力锂离子电池开发与产业化技术攻关”在高镍正极材料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解决了高镍系材料放电比容量低、首效低的技术难题。

通过与前驱体控制结晶合成技术、富氧气氛二次固相合成技术和配方调整、包覆技术等关键技术结合,已成功提高Ni2+氧化成Ni3+氧化程度,减少材料表面与电解液接触,降低材料表面残余Li量,在不提高Ni含量的前提下,将高镍系材料首次放电容量提高至≥206mAh/g,首效≥90%,振实密度≥2.1g/cm3,磁性杂质含量≤40ppb,pH≤11.7。目前该项目已经建成20吨/月中试生产线。

4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技术逐步攻坚

我国车用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技术尚未完全突破,寿命和成本还不能满足车用市场需求,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受到制约。

国内重点专项研究团队在高性能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项目上,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经过商业化应用验证的燃料电池电堆技术,完成了I型电堆功能样机的开发,电堆功率密度超过2.0kW/L,可以在-30℃存储和-20℃启动,并经过了相当于轿车工况5万公里的耐久性考核,目前电堆耐久性和可靠性验证仍在持续进行,该型电堆预计在2018年可实现商业化应用。

同时,针对以更高功率密度(3.1kW/L)为目标的II电堆开发工作也取得了明显进展,电极铂用量已经大幅降至0.33g/kW,并且在无外增湿条件下电极功率密度超过1W/cm2,按计划,此型电堆将在2021年实现商业化应用。

5世界首列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投入运营

2017年10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列氢燃料电池/超级电容有轨电车投入商业运营。

中车唐山公司在全球首次攻克了燃料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动力牵引与控制、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集成与效率优化控制、燃料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动力能量管理、混合动力100%低地板有轨电车模块化设计与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制的有轨电车完全取消受电弓和接触网,填补了该领域空白,实现了“零排放”和全程“无网”运行。

2017年10月26日,项目研制的有轨电车在唐山举办的中国工业旅游产业发展联合大会上首次投入唐胥铁路载客运营,最高运行时速70公里,一次快速加氢仅需15分钟。这是全球范围内氢燃料电池有轨电车首次商业运营,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轨道交通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盘点2017丨动力电池行业在这一年中飞速扩张与进步……

企业篇

鸿海股份逾10亿元投资宁德时代

2017年3月29日,鸿海股份公告显示,旗下子公司富泰华以人民币逾10亿元,取得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CATL)股权约766.65万股,持股比约1.19%。

董明珠成珠海银隆第二大股东

2017年3月31日,根据珠海市商事主体登记许可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更新的信息显示,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对珠海银隆的出资份额已经增至1.93亿元,持股份额达17.46%,成为珠海银隆的第二大股东。

比亚迪确认将开放动力电池业务

2017年5月5日,高工锂电网从比亚迪内部独家获悉,比亚迪动力电池将正式对外供货。比亚迪内部高层给予回复:比亚迪汽车电子业务部门正在致力于市场化变革,比亚迪动力电池将对所有的汽车制造商供货,比亚迪整车制造部门的零部件也会面向全球采购。

盘点2017丨动力电池行业在这一年中飞速扩张与进步……

国轩高科1000万参与北汽新能源B轮融资

2017年5月上旬,国轩高科发布公告称,旗下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出资1000万元与北京弘卓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设立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国轩高科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中心,专项投资于北汽新能源B轮增资。

金沙江正式收购AESC

长信科技中止并购比克电池

2017年8月8日,长信科技公告称,决定中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75%股份。

SK量产811型锂电池

2017年8月31日,SK创新称,公司量产中型和大型NCM811锂离子电池。提高镍比例有助于提升电动车的单次续航里程,该电池2017年12月份被用于储能领域,并将于2018年第三季度开始在电动车当中使用。

孚能科技联手北汽投建8GWh动力电池项目

2017年9月9日,孚能科技与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三方达成战略合作。预计总投资80亿元共同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研发与制造基地,形成年产8GWH电芯与电池包生产能力。

盘点2017丨动力电池行业在这一年中飞速扩张与进步……

7大动力电池项目入选工信部2017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

2017年9月14日,工信部官网公示《2017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本批20家企业申报汽车相关类项目,其中包括北方奥钛、银隆、孚能科技、妙盛动力、亿纬锂能、比克动力、青海时代新能源7家企业申报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相关项目。

国能电池建10GWh高比能动力电池项目

2017年10月12日,国能电池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共同出资在河南新乡成立河南平煤国能锂电有限公司,并规划建设10GWh全固态锂离子动力电池。其中,一期1GWh全固态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投资5亿元,预计2018年年底前建成。

松下计划1000亿日元在中/日/美扩产动力电池

2017年10月,外媒报道称,松下将投在1000亿日元,在设有纯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的日本、中国、美国同时增产。将在中国大连新建第二栋厂房、将生产规模提高约1倍。

中国铁塔公开大批量采购退役动电池力

2017年11月15日,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在线商务平台发布消息称,将面向社会全面拓展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渠道,并大量采购电动汽车退役动力电池及B品动力电池,所购电池将主要用于梯次利用。(相关链接《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回收“大胃王”出现》)

全球6大动力电池巨头盘点:垄断格局渐成

全球电动汽车产业风起云涌,两极分化导致保持技术壁垒、成本优势(取决于规模、技术与产业链布局)与客户壁垒的巨头业已形成了行业的主要护城河,松下、LG、三星SDI的技术和成本领先优势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发挥作用,继续在全球范围内保持较强的竞争力。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巨头们极有可能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抢占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国内的电池企业正向以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电池巨头为代表的垄断式发展,一些弱势的电池企业将逐渐被边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