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7丨動力電池行業在這一年中飛速擴張與進步……

剛過去的2017年,對新能源汽車來說是十分關鍵的一年,而對於新能源汽車的重點零部件——動力電池來說,也是意義非凡的一年。這一年,動力電池行業無論是政策規章、技術標準,還是企業運營等多個方面,都有著不少的改變,@新浪南方能源頻道整理了一些相關資訊,為大家回顧這一年動力電池行業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動與革新。

政策篇

1《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

制發日期:2017年3月1日

主要內容:該方案指明瞭未來幾年我國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方向,即持續提升現有產品的性能質量和安全性,進一步降低成本,2018年前保障高品質動力電池供應;大力推進新型鋰離子動力電池研發和產業化,2020年實現大規模應用;著力加強新體系動力電池基礎研究,2025年實現技術變革和開發測試。

《方案》提出發展目標:

到2020年,新型鋰離子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超過300瓦時/公斤;系統比能量力爭達到260瓦時/公斤、成本降至1元/瓦時以下,使用環境達-30℃到55℃,可具備3C充電能力;

到2025年,新體系動力電池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單體比能量達500瓦時/公斤;

到2020年,動力電池行業總產能超過1000億瓦時,形成產銷規模在400億瓦時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這些數字已經成為業內企業制定電池技術提升計劃的重要參考。

2《鋰離子電池行業規範條件》企業名單

制發日期:2017年4月17日

主要內容:該《名單》公佈了首批符合《鋰離子電池行業規範條件》的企業,天津力神、寧德時代等8家企業名列其中。

同年12月12日,擬公告第二批符合《鋰離子電池行業規範條件》企業名單,海四達、超威創元、國能、中信國安盟固利、貝特瑞、中航鋰電、欣旺達、德朗能、中天儲能、蕪湖天弋等18家企業入選。

《鋰離子電池行業規範條件》對申報企業的生產規模、工藝、裝備、相關配套設施以及產品指標等都提出了具體要求,對加強鋰離子電池行業管理,提高行業發展水平,推動鋰離子電池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有積極意義。

盤點2017丨動力電池行業在這一年中飛速擴張與進步……

3《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範指導目錄》

制發日期:2017年7月14日

主要內容:該《目錄》涉及新能源領域的新材料有4項,包括高性能鋰電池隔膜、鎳鈷錳酸鋰三元材料、負極材料、高純晶體六氟磷酸鋰材料。

4《鋰離子電池企業安全生產規範》

制發日期:2017年12月25日

主要內容:《規範》適用於鋰離子電池工廠新建、改建、擴建的設計及生產過程;宜用於鋰離子電池行業的安全評價、消防驗收、職業衛生評價等活動。

該標準是國內外首次制定的專門針對鋰離子電池安全生產的基礎標準,沒有全套的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參考,填補了鋰離子電池企業安全生產控制的空白,作為推薦性團體標準對鋰離子電池研發、生產和檢測的安全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技術篇

1新型高安全性隔膜通過驗收

2017年2月,“鋰離子動力電池用新型高安全性隔膜研究及應用示範”項目通過國家科技部驗收。

該項目利用可控紫外交聯聚芳醚酮,實現製備20-40微米厚度可調的鋰電池隔膜,已建成年產30噸可控紫外交聯聚芳醚酮鋰離子動力電池隔膜原材生產線和年產100萬平方米可控紫外交聯聚芳醚酮鋰離子動力電池隔膜生產線。

2高比能量動力電池技術取得突破

2017年我國高比能量動力電池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其中由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專項“高比能量密度鋰離子動力電池開發與產業化技術攻關”取得階段性進展。

2017年4月,國家科技部網站透露,該項目研究團隊開發完成了單體能量密度達260Wh/kg的動力電池,相比目前電動汽車普遍使用的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提升了30%。通過對新型高鎳正極材料、硅碳複合負極材料以及新型電解液等高比能量電池關鍵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和攻關,團隊成功開發完成單體能量密度達260Wh/kg的單體電芯,在350次充放電循環後容量保持率達到83.28%;同時開發出了單體能量密度達280Wh/kg以及300Wh/kg的動力電池樣品。

2017年5月,國家科技部網站透露,由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牽頭承擔的項目“高比能量動力鋰離子電池的研發與集成應用”取得了階段性進展。項目研究團隊開發完成能量密度達281Wh/kg和302Wh/kg的電池單體樣品。團隊通過電池模型模擬分析,從材料體系匹配和電芯設計工藝角度對新型正極材料、硅基負極材料以及高安全電解液等開展了深入研究和技術攻關。

目前,採用高鎳正極材料匹配硅基負極材料實現單體電池能量密度達281Wh/kg,1C倍率充放室溫循環350次容量保持80%;採用富鋰正極材料匹配硅基負極材料實現單體電池能量密度達302Wh/kg。

盤點2017丨動力電池行業在這一年中飛速擴張與進步……

3高鎳正極材料研發取得突破性發展

在高鎳正極材料方面,依託國家重點專項“高比能量動力鋰離子電池開發與產業化技術攻關”在高鎳正極材料上取得突破性進展,解決了高鎳系材料放電比容量低、首效低的技術難題。

通過與前驅體控制結晶合成技術、富氧氣氛二次固相合成技術和配方調整、包覆技術等關鍵技術結合,已成功提高Ni2+氧化成Ni3+氧化程度,減少材料表面與電解液接觸,降低材料表面殘餘Li量,在不提高Ni含量的前提下,將高鎳系材料首次放電容量提高至≥206mAh/g,首效≥90%,振實密度≥2.1g/cm3,磁性雜質含量≤40ppb,pH≤11.7。目前該項目已經建成20噸/月中試生產線。

4燃料電池電堆關鍵技術逐步攻堅

我國車用大功率燃料電池電堆關鍵技術尚未完全突破,壽命和成本還不能滿足車用市場需求,產業化和市場化發展受到制約。

國內重點專項研究團隊在高性能大功率燃料電池電堆項目上,基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經過商業化應用驗證的燃料電池電堆技術,完成了I型電堆功能樣機的開發,電堆功率密度超過2.0kW/L,可以在-30℃存儲和-20℃啟動,並經過了相當於轎車工況5萬公里的耐久性考核,目前電堆耐久性和可靠性驗證仍在持續進行,該型電堆預計在2018年可實現商業化應用。

同時,針對以更高功率密度(3.1kW/L)為目標的II電堆開發工作也取得了明顯進展,電極鉑用量已經大幅降至0.33g/kW,並且在無外增溼條件下電極功率密度超過1W/cm2,按計劃,此型電堆將在2021年實現商業化應用。

5世界首列氫燃料電池混合動力有軌電車投入運營

2017年10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首列氫燃料電池/超級電容有軌電車投入商業運營。

中車唐山公司在全球首次攻克了燃料電池/超級電容混合動力牽引與控制、大功率燃料電池系統集成與效率優化控制、燃料電池/超級電容混合動力能量管理、混合動力100%低地板有軌電車模塊化設計與系統集成等關鍵技術,研製的有軌電車完全取消受電弓和接觸網,填補了該領域空白,實現了“零排放”和全程“無網”運行。

2017年10月26日,項目研製的有軌電車在唐山舉辦的中國工業旅遊產業發展聯合大會上首次投入唐胥鐵路載客運營,最高運行時速70公里,一次快速加氫僅需15分鐘。這是全球範圍內氫燃料電池有軌電車首次商業運營,標誌著我國在新能源軌道交通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盤點2017丨動力電池行業在這一年中飛速擴張與進步……

企業篇

鴻海股份逾10億元投資寧德時代

2017年3月29日,鴻海股份公告顯示,旗下子公司富泰華以人民幣逾10億元,取得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股權約766.65萬股,持股比約1.19%。

董明珠成珠海銀隆第二大股東

2017年3月31日,根據珠海市商事主體登記許可及信用信息公示平臺更新的信息顯示,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對珠海銀隆的出資份額已經增至1.93億元,持股份額達17.46%,成為珠海銀隆的第二大股東。

比亞迪確認將開放動力電池業務

2017年5月5日,高工鋰電網從比亞迪內部獨家獲悉,比亞迪動力電池將正式對外供貨。比亞迪內部高層給予回覆:比亞迪汽車電子業務部門正在致力於市場化變革,比亞迪動力電池將對所有的汽車製造商供貨,比亞迪整車製造部門的零部件也會面向全球採購。

盤點2017丨動力電池行業在這一年中飛速擴張與進步……

國軒高科1000萬參與北汽新能源B輪融資

2017年5月上旬,國軒高科發佈公告稱,旗下全資子公司合肥國軒出資1000萬元與北京弘卓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設立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國軒高科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中心,專項投資於北汽新能源B輪增資。

金沙江正式收購AESC

長信科技中止併購比克電池

2017年8月8日,長信科技公告稱,決定中止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深圳市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75%股份。

SK量產811型鋰電池

2017年8月31日,SK創新稱,公司量產中型和大型NCM811鋰離子電池。提高鎳比例有助於提升電動車的單次續航里程,該電池2017年12月份被用於儲能領域,並將於2018年第三季度開始在電動車當中使用。

孚能科技聯手北汽投建8GWh動力電池項目

2017年9月9日,孚能科技與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政府三方達成戰略合作。預計總投資80億元共同建設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研發與製造基地,形成年產8GWH電芯與電池包生產能力。

盤點2017丨動力電池行業在這一年中飛速擴張與進步……

7大動力電池項目入選工信部2017年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

2017年9月14日,工信部官網公示《2017年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本批20家企業申報汽車相關類項目,其中包括北方奧鈦、銀隆、孚能科技、妙盛動力、億緯鋰能、比克動力、青海時代新能源7家企業申報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相關項目。

國能電池建10GWh高比能動力電池項目

2017年10月12日,國能電池與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共同出資在河南新鄉成立河南平煤國能鋰電有限公司,並規劃建設10GWh全固態鋰離子動力電池。其中,一期1GWh全固態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投資5億元,預計2018年年底前建成。

松下計劃1000億日元在中/日/美擴產動力電池

2017年10月,外媒報道稱,松下將投在1000億日元,在設有純電動汽車用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的日本、中國、美國同時增產。將在中國大連新建第二棟廠房、將生產規模提高約1倍。

中國鐵塔公開大批量採購退役動電池力

2017年11月15日,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在線商務平臺發佈消息稱,將面向社會全面拓展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渠道,並大量採購電動汽車退役動力電池及B品動力電池,所購電池將主要用於梯次利用。(相關鏈接《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回收“大胃王”出現》)

全球6大動力電池巨頭盤點:壟斷格局漸成

全球電動汽車產業風起雲湧,兩極分化導致保持技術壁壘、成本優勢(取決於規模、技術與產業鏈佈局)與客戶壁壘的巨頭業已形成了行業的主要護城河,松下、LG、三星SDI的技術和成本領先優勢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發揮作用,繼續在全球範圍內保持較強的競爭力。隨著中國市場的進一步放開,巨頭們極有可能大舉進入中國市場,搶佔國內企業的市場份額。在中國,國內的電池企業正向以比亞迪、寧德時代、國軒高科等電池巨頭為代表的壟斷式發展,一些弱勢的電池企業將逐漸被邊緣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