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歐洲將在兩年內將氫能大巴數量擴大至10倍

日前,第二屆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國際交流會暨第一屆中國(佛山)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及產品推介會在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舉行。

會上除了發起成立中國氫能產業聯盟、開啟國內首次加油站改造為加氫加油合建站模式外,還進行了連場的技術交流演講。多位中外氫能源領域的專家、學者各抒己見,為參會眾人提供了目前全球氫能源行業的前沿資訊動態。

聚焦丨歐洲將在兩年內將氫能大巴數量擴大至10倍

美國:加氫站至少33%是用可再生的氫能

美國是氫能源的積極建設者。2015年,美國從國家層面開啟了新的氫能計劃,美國能源局向國會提交了《2015年美國燃料電池和氫能技術發展報告》,並決定投資3000萬美元用於發展先進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

美國能源部燃料電池技術辦公室技術顧問Jay keller在此次交流會上表示,加州是美國在氫能源方面的領頭羊,可以突顯美國在氫能源方面的應用情況。加州目前是燃料電池車應用最廣的地區,已有2700多臺的FCV車輛和20輛中型氫燃料電池卡車,根據訂單,中型氫燃料電池卡車還有30臺正在生產。而隨著技術的改進,特別是一些公司在這方面的持續投入,相關的成本正越來越低。

加州已經有31個加氫站,可以給消費者提供氫能使用,所有的加油站、加氫站中至少33%是用可再生的氫。這些加氫站很多都是零售點,從外觀上看就像一個普通的加油站,汽車開進去,只需要3—5分鐘即可加完氫。

聚焦丨歐洲將在兩年內將氫能大巴數量擴大至10倍

丹麥:氫能已成為平衡電力供應的樞紐

歐洲工業氣體協會氫能工作組主席Guy De Reals介紹了目前歐洲氫能源應用的情況。他表示,到2017年底,歐洲將有100輛燃料電池大巴投入使用,202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1000輛。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歐洲城市在考慮禁止使用內燃機大巴,這種情況對於燃料電池汽車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

Guy De Reals舉例說道,在法國已經有一些創新模式的加氫站項目在推進,主要是用於公共車輛加氫使用。同時,他建議零售型的加氫站因為可以服務到更多小型汽車,可以實現收入更快速的增長,所以也應該建設得更多,巴黎的一些出租車就可以使用這種零售型加氫站。到今年年底,預計會有80多個這樣的加氫站投入使用,明年這樣的加氫站還會繼續增加。

Guy De Reals還介紹道,在丹麥,因為當地有豐富的風能資源,該地區的風力發電力量很大,這也意味著可以通過多餘的電力將水轉化為氫氣,電解產生的大量氫可以用於其它方面的能源應用,所以現在的丹麥建成使用了大量氫能設施。丹麥目前有一個項目,通過氫能平衡整個電網當中的用電量和電力供應情況。

聚焦丨歐洲將在兩年內將氫能大巴數量擴大至10倍

德國:大投資用於氫能行業標準制定

德國PM Fuel Gmbh (燃料電池和動力驅動系統公司)的CEO Thmos Melczer 介紹了德國加氫站行業的情況。據他介紹,氫能在德國已經被研發使用了一段時間,現在在德國大概有50個加氫站,2020年之前德國計劃建有100個加氫站,2030年將建有1000個加氫站。

Thmos Melczer 表示,德國的能源部、環境部、交通部等部門聯合組織了一個新的機構,協調政府部門和行業公司一起尋找新技術的研究路徑,還撥款了10億歐元用於氫能源領域的技術創新,通過大額資金的投入,德國研究制定出了目前氫能源領域內一些重要的行業指南和行業標準。

聚焦丨歐洲將在兩年內將氫能大巴數量擴大至10倍

日本:降低成本+提高認知,建設“氫能社會”

全球最為積極推動氫能源建設的,可能得數日本了。2014年,日本的資源能源廳就發佈了《氫能與燃料電池戰略路線圖》,為氫能發展制定了“三步走”計劃,並提出到2030年,日本的氫能相關產業要達到1萬億日元的規模。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政府還提出建設“氫能社會”,要將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打造成一場氫能盛事。屆時,運動員和觀眾來往於各奧運場館將乘坐最新的氫能源公交車。

日本氫氣供應和利用研究協會總理事長Tetsufumi Ikeda 在交流會上演講表示,截至2017年9月30日,日本國內已有2100多輛燃料電池汽車,零售的加氫站有91個,所有的加氫站都符合70兆帕和-40度冷卻的標準。加氫站的運營成本有2/3的錢由政府提供,1/3由汽車製造商支持,每年的政府補貼大概為33萬,每個月大概是2000輛車進行加氫。日本國內的目標是2020年有4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160個加氫站;到2025年之前,這一數字會上升到20萬輛車和300個加氫站。

Tetsufumi Ikeda 還提到,日本還在繼續降低加氫站的成本,以及相關車輛的製造成本,這需要政府、私營機構的支持。另外,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穩定性,也要依靠技術的進步來繼續提高。同時,相關企業也需要持續改善車輛的安全性能,還要加強教育、培訓,提高社會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認知度。只有這麼做,才能讓公眾接受氫燃料電池汽車。

聚焦丨歐洲將在兩年內將氫能大巴數量擴大至10倍

佛山南海:出臺扶持政策,打造國內領先的研發基地

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在氫能源研發建設上有著自己的成績和計劃,那中國又是怎樣的情況呢?

據瞭解,近年來我國對氫能產業的發展也很重視,並將其納入能源戰略。目前,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已經成為國內的一大發展熱點。廣東、江蘇、浙江、湖北等地都在積極佈局氫能源產業基地,全國已初步形成了長三角、珠三角等主要氫能產業集群。

以珠三角地區中的佛山市南海區為例,該地區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列入“促進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發展項目”全國五個示範城市之一,是目前國內氫能源發展的熱點城市。

南海區政府早前已明確提出,南海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總體發展定位之一是國內領先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核心部件研發生產基地,目前已出臺了廣東省首個專門針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同時開展氫燃料電池汽車運營扶持政策研究,加大對氫能產業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扶持力度,加速產業要素集聚。通過多種模式,打造多個氫燃料電池產業研發平臺,探索建立了國內首個商用加氫站審批、建設流程,建成啟用了國內首座商業化運營的加氫站。

目前,南海區的氫能產業已涵蓋了從富氫材料及制氫設備研製、制氫、加氫,到氫燃料電池核心部件、動力總成和整車生產等環節。未來,佛山市將加強和雲浮的戰略合作,於2019年投入使用10座加氫站,力爭實現1000輛氫能公交車示範運營項目,推進氫能產業的發展。

聚焦丨歐洲將在兩年內將氫能大巴數量擴大至10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