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你的品味“暴露”了你的社會階級

俗話說,“人有三六九等”。雖然已經是21世紀,但是個明白人都懂,人人平等只是美好的夢中“烏托邦”,哪怕是在大家一直認為社會體系裡沒有階級之分的澳大利亞。

在澳洲,你的品味“暴露”了你的社會階級

儘管我們大多數人對社會階層都有著直覺性的理解——用簡單的經濟指標來定義,不過如今,社會等級的劃分已經不再只有財富這一個標準,風範、品味和認知水平等文化標準也同樣重要。

品味決定了我們的行為和語言,

品味決定了我們的穿衣、吃飯和談話方式,

品味決定了我們該擁有什麼、該和誰交往。

近期,一項名為“澳洲文化領域計劃(Australian Cultural Fields project)”的新研究,便揭示了人們的品味——我們讀的書、喜歡的音樂、看的電視等,與階層、教育、年齡、性別等其他特徵的匹配程度。

那麼,你的品味符合上流社會還是勞動階級?是偏青少年還是中老年?

大家可以先花幾分鐘時間做個有趣的小調查,比較下你的品味,隨後我會為你們一一道來生活習慣、品味和階級之間無處不在的聯繫。

該項目由澳洲研究委員會(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發起,選取了1200多名全國樣本代表,詢問了200多個關於品味和生活方式的問題,涉及視覺藝術、運動、文化遺產、文學、音樂和電視等。它還收集了受訪者個人特徵的詳細信息,例如收入、職業、教育、住房和資產。甚至包括父母和伴侶的工作和教育背景。

當然,上面這個娛樂性的問卷僅僅包含了其中一小部分話題。

西悉尼大學、昆士蘭大學、紐約大學和智利聖地亞哥迭戈波塔萊斯大學的研究小組隨後計算了這成百上千個變量呈現出的必然關係。

階級和文化品味如何融合在一起?

最強的導向因素之一是職業

在澳洲,你的品味“暴露”了你的社會階級

根據調查結果,該研究根據人們所從事的工作類型來定義階層。它不僅考慮工作本身,還考慮你是否是自僱人士,你在工作中擁有多少自主權,你對別人的控制程度,以及擁有多少經濟資本(比如擁有小生意、大公司或重要資產)。

也就是說,你的工作越體面,階級就越高,你的品味就越“高雅”。

中產階級和上層階級的人更喜歡讀經典文學、歷史及傳記類體裁書籍▼

在澳洲,你的品味“暴露”了你的社會階級

階級往往與教育相關,但並非總是如此

在澳洲,你的品味“暴露”了你的社會階級

大多數研究生畢業的人平時喜歡看時事新聞。擁有高中或職業文憑的人則更愛看刑偵類節目和電視真人秀。

在澳洲,你的品味“暴露”了你的社會階級

總體而言,擁有碩士學位的人具有最獨特的高文化品味,上過私立學校的人則比上公立學校的品味更加獨特。

不過,階級和教育並不總是和品味成正相關。例如在體育運動上,最強的影響因素是性別,在音樂上,是年齡。

另類音樂在年齡上的跨度最大,而男女性別在重搖滾的選擇上兩極分化最大▼

在澳洲,你的品味“暴露”了你的社會階級

年齡和性別也起到一定影響作用

在澳洲,你的品味“暴露”了你的社會階級

一般來講,女性的文化品味往往比男性高,而年輕人往往比同一階級的老年人具有更前沿的現代品味;而無論在哪個社會階級,女性都比男性更熱衷閱讀。

在澳洲,你的品味“暴露”了你的社會階級

通過繪製我們的文化品味與個人特徵的匹配圖,研究人員能夠將人們以自我文化為中心的喜好中那些重疊的事物清晰展現出來。

例如,喜歡蒂姆·溫頓(Tim Winton,澳大利亞小說家)的書和莫奈的藝術品的人,比起橄欖球更喜歡打網球,比起流行樂更喜歡聽古典音樂。同時,他們也更有可能獲得研究生資格,並從事管理或專業性較高的職業。

中產階級的品味什麼樣?

  • 你從事低層管理或專業性一般的工作,如老師、社工、護士、會計或律師

  • 你擁有很多書籍(超過500本)

  • 你讀過澳大利亞小說

  • 你喜歡現代藝術

  • 你更喜歡遊覽博物館、藝術畫廊,而不是參加多人組織的運動

  • 你喜歡參加音樂活動,而不是看電視

  • 你在人文社科領域有碩士學位

勞動階級的品味什麼樣?

  • 你從事的是技術含量較低的單調工作,比如機械操作員、公交司機、勞工或工廠工人

  • 你喜歡鄉村音樂

  • 你每週看超過5個小時電視節目

  • 你喜歡看The Block,而不是Australian Story

  • 你是Eddie McGuire的粉絲

  • 你在家沒有藏書,不去藝術畫廊或博物館

  • 你從未聽說過蒂姆·溫頓(Tim Winton) 或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 你有高中文憑或高中沒畢業

代代相傳的優勢

隨著研究的深入,不僅發現了階級與文化之間的聯繫,而且揭示了這些聯繫在各代人之間的往復重現。

這些成果建立在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理論之上,即社會權力由三種資本組合而成:經濟,社交和文化。

布迪厄認為,來自上層和中層的人的家庭成長環境讓他們有更多機會接觸到高端有品味的文化活動。

在澳洲,你的品味“暴露”了你的社會階級

這意味著有上層和中產階級背景的人擁有更豐富的文化資本。這種通過教育洗禮、經過在文化資本上的日積月累,能夠有利幫助他們提高生活品味,歷練而成其個人優勢。

不只是布迪厄,美國作家保羅·福塞爾在暢銷書《CLASS》中,就曾經講階級和品味密不可分:社會階級是通過人的品味來判斷的,品味則是人的主觀感受,如高尚的品格、良好的教養以及對事物的分辨與鑑賞能力等。

“如果你接受了高等教育,就更有可能在工作場所裡獲得更高的職位。”西悉尼大學社會與文化理論項目總監兼研究教授託尼·貝內特(Tony Bennett)說。

在澳洲,你的品味“暴露”了你的社會階級

六階級體系打破澳洲平等神話

不斷加劇的社會分層意味著布迪厄在20世紀60年代首次提出的這些觀點在現在可能顯得更加重要——從那以後,建設文化資本漸漸成為精英階級們鞏固地位,封殺其他階級上升的新手段。隨之而來的,便是澳洲和其他西方社會不平等現象的大幅加劇。

在澳洲,你的品味“暴露”了你的社會階級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研究員吉爾·謝潑德(Jill Sheppard)認為,澳大利亞可能會認為他們自己是一個沒有階級、階層的社會,但是新型社會模型卻講述了一個更為複雜的故事。

儘管謝潑德承認,沒有任何一項人口統計學研究能解釋整個澳洲社會的複雜性,但是她研究得出的六個階級至少可以儘可能準確地呈現其代表性。

不穩定的無產者階級(The precariat):這個階級佔了樣本總數的13%。不穩定的無產者由澳大利亞最貧窮的公民組成。他們有著最低的家庭平均收入,很多人處於失業或領取政府社會福利津貼為生,他們的社會和文化資本得分最低。

老齡化勞動階級(Ageing workers):這個階級的平均年齡最高(58歲),佔總人口的14%。這個階級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領取養老保障金的退休人士。他們和不穩定的無產者階級一樣,最不容易找到就業機會。

新勞動階級(New workers):形成對比的是,幾乎一半的新工人的平均年齡要較低一些,而且他們大多數做著全職工作。儘管這個階級人士的職業相對受尊重程度略低於老齡化工人,但他們在經濟上卻更成功,此外,他們在社會和文化資本得分更高。

中產階級(Established middle):與新工人階階級相比,中產階級的全職就業率略低,但是比起新工人階層來說,他們的社會地位顯得更加穩定和舒適。由於積累了更多的財富,他們也比新工人階級享有“更大的優勢”。

新興富裕階級(Emerging affluent):這個階級的收入水平高於中產階級收入水平,但有趣的是,“財富積累”(即資產和儲蓄)都比較低。

富裕階級(Established affluent):這是澳大利亞最接近貴族的一個等級。他們的社會、經濟和文化資本的得分在任何階級中屬於最高的。

結語

“這些階級關係也是權力關係,尤其是職場上表現更為明顯——高層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著常規勞動者的生活。”貝內特教授說。

而上述所說的文化資本、教育和階級之間的聯繫表明,在澳洲可以真正說自己是一個機會均等的社會之前,特別是在我們全面考慮澳大利亞文化多樣性的時候,這個國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其實,不管社會如何分級,我們都應該對自己處在整個澳洲社會中的什麼位置有一個清楚的認知。

在澳洲,你的品味“暴露”了你的社會階級

社會階級固然存在,但是 ,如果你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開始培養自身的格調與品味,有一天就會發現,不僅自己的學識、素養等文化資本積累的越來越豐厚,你不俗的談吐和禮貌的舉止,以及高雅的氣質,自然會吸引來志同道合的高端人士的攀談和交往。這,相當於持有了進入上流社會的敲門磚。

與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