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綱挈領,化繁為簡:卓逸教你學考試應試之高考英語應試策略淺析

各位家長、學生:

最後20天,關於高考還能做些什麼?

到了這個時候,關於高考複習,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認為只能聽天由命了,想改變已經很難了,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你也這麼認為,只能說一直以來你習慣了接受別人給你的結論,缺少一點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正確的認知方法。

如果是優等生,確實要有較大突破,已經很難(象牙塔的頂端,每前進一點都不容易);如果是基礎最差的那部分學生,改變也基本上無望(三年來基本沒有進步,最後20天確實難以脫胎換骨)。但是,對於廣大中等成績的學生,最後20天,利用好了,還大有可為,可以有較大提升空間,只是你不知道竅門。以英語為例,如果一直以來你能考80至100之間,那麼,高考前的最後三週,調整一下思路和方法,完全可以多考十多二十分。因為你最大的問題並不在於基礎,而是思路和方法存在硬傷。

覺得我在標新立異,吸引眼球?你且看完我接下來的論述再下結論。全面、客觀認識一個事情,可以幫助我們從容面對,輕鬆勝出。

一:命題跟蹤與題型研究(自我簡介)

提綱挈領,化繁為簡:卓逸教你學考試應試之高考英語應試策略淺析

卓逸自己介紹

二: 高考英語考什麼?(頂層設計與教育部解釋)

提綱挈領,化繁為簡:卓逸教你學考試應試之高考英語應試策略淺析

二: 高考英語考什麼? (觀察者的思考)

•高考英語考查學生兩方面:兩個基礎,兩個能力 •A1:學生需要一定的詞彙量(3500左右)。

•A2:一定的語法知識與閱讀能力。(語法在英語應試中的重要性)

•B1:利用語法規則,生活常識與邏輯推導進行綜合思考的能力

•B2:發現信息,並進行有效整合、創造,進而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教育部對高考的命題要求,第三部分展開)

為什麼強調語法的重要性

•比重大:語篇填空15分,閱讀改錯15分,作文25分。

•需要學生熟練的運用語法遣詞造句。整套試卷150分,有55分要直接用到語法。

•此外,完形填空和閱讀理解總共70分,文章中的長難句讓很多學生頭痛,導致他們不能準確理解語意進行有效答題,間接的用到語法----句子結構的分解與重構能夠幫助學生在基礎不夠的時候有效理解語意,順利答題(越來越多的聲音反對語法教學,認為不必學語法,語法拖累英語學習,語法難學,學了語法沒有用;凡此種種都是偏見,是非理性的認識。在實踐中無論是應試還是實際運用,語法都是有意義的,而且並不難學-----認為難學者都是思路不清,方法低下。我在舉例中會講靈活運用語法的好處)。

三:學生與家長的認知誤區淺析

學生:

•1: 考英語考試不好主要是單詞量不夠,單詞量不夠就看不懂文章。單詞太難記,記不住。

•2:學習英語不需要學習語法/語法學習起來枯燥乏味,需要記憶的內容太多。

•3:英語考試成績只能慢慢提高,提高難。

家長

•1:小孩英語成績不好,從來也沒見她/他在家讀過課文,沒記過單詞,沒做過題目。

•2:名校名師崇拜,盲目跟風。聽說是名校名師就膜拜,聽其他家長推薦就跟風,卻不思考能否有效解決自己小孩的問題,從未思考過高考的核心究竟是什麼,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有效做好考試準備。

無論學生還是家長,強調記憶對考試的決定性意義(他們認為簡單重複必然帶來想要的好結果)。

提綱挈領,化繁為簡:卓逸教你學考試應試之高考英語應試策略淺析

四:應試教育的對策與舉例(A&B)(關於課外輔導)

•我的輔導特點:最科學,最精準,最系統,最簡便,最高效,最輕鬆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直擊要害;閒庭信步,舉重若輕。

•課外補習要高於學校的課堂教學,而不能只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簡單重複。而應該是替學生補上課堂上落下的部分內容以外,更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方法提升,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提升學習力。

•課外輔導要達到三個目的,第一可定是要提高成績,第二是要在提高成績的同時讓孩子提高學習方法,培養學習習慣,建立科學完善的學習思維體系,第三是要能借助課外輔導節約學習時間,讓應試學習變得輕鬆,而不是加重學生的負擔。

四A1:精確準備,有的放矢(關於學生自我調整)

中考、高考這些畢業考試的命題都有標準化,程式化和集約化的特點,這樣才便於衡量考生基礎的好壞和特定的能力高低,也才好保證錄取過程公平。

那麼,弄明白了這些考試的特點以後,考生怎麼準備才最有效率呢?

要懂得科學應試,做好全面、系統、簡便的應試準備------針對考點,有的放矢。結合具體題型,高度概括、提煉出思維模型,建立嚴格的解題步驟,實現解題快速,高效,簡便,易操作。要懂得科學應試,做好全面、系統、簡便的應試準備------針對考點,有的放矢。

結合具體題型,高度概括,提煉出解題模型,建立嚴格的解題步驟,實現解題快速,高效,簡便,易操作。先要理清整個脈絡,即在準備過程中就要特別講究針對性,集中在命題範圍內,注意考點,重點和難點,這些構成了基本框架。然後再根據需要,有針對性的去補基礎。既要強調基礎的重要性,沒有基礎肯定不行。又要有針對性的補基礎,避免盲目亂補。缺哪些基礎,缺多少基礎,怎麼補,補到哪個程度才夠用,這些都應該基於考試的需要。基礎是個相對概念,基礎太少,肯定不行。盲目貪多,則浪費時間精力,而且加重學生負擔,影響整體提高。在實踐中,絕大多數的考生認為只要基礎好,底子厚,考試肯定就好了。於是埋頭苦幹,結果卻未必理想。考試可不是搬磚,越勤快,時間越多,堆的牆就越高。補基礎的過程需要對考試的名題進行需要分析,比較,總結,摸到規律有的放矢。

心理調節,培養習慣,學會在考試過程中做標記(幫助節約時間)。

四A2:思維訓練,習慣培養,重在改變

基礎,思路,方法,嚴格的解題步驟,縝密的邏輯推演等等都是決定考試結果好壞的關鍵因素。 思路與方法貫穿了整個應試的全過程。清晰的思路加上科學,全面,系統的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減輕應試教育準備過程裡的勞動強度。

為什麼強調嚴格的解題過程與步驟?是因為在實踐中見了太多的學生和家長感嘆粗心大意的問題。很多學生為什麼粗心大意,在考試中出現完全可以不錯的錯誤,因為他們平常就隨意慣了,解題時不能夠嚴格按照程序,沒有一步一步尋找依據,下結論的時候沒有嚴密的論證過程,而是從感覺出發,主觀臆斷。更有少部分學生出錯以後喜歡爭執“我覺得這樣也是對的”,或者“我就是認為”。這種思維習慣在應試型學習中不可取。

四A3:學而不思則罔,揣測命題者思維是關鍵

思考者無敵,是因為只有研究透徹了命題本身,抓住命題者的所思所想,知道了命題範圍,考點,重點,難點,再根據這些核心點去尋找對應所需的基礎,舉一反三,融匯貫通。應試教育完全可以在較短時間內輕鬆,愉快地做好的。又何來苦不堪言

其實要想考試變簡單,只要想明白命題人出題是怎麼想的就好了,但是又有幾個人明白這一點呢?其實要弄明白出題者的心思又是很簡單的--------比較,分析,歸納,總結。

四B:方法舉例(1)

提綱挈領,化繁為簡:卓逸教你學考試應試之高考英語應試策略淺析

•這個高三的練習題裡要求考上在空格里填入一個單詞,假如紅色圈圈中的單詞全部不認識,這句話要看懂肯定是不可能的。那麼這個題是不是就不能答對呢?絕大多數學生會認為不可能作答。答案是否定的。 •這個題其實是很簡單的 •1:since ...1997說的是“從過去(1997)以來到現在為止------為什麼說是到現在為止呢,因為and stresses是一般現在時態,當然時間是現在------所有要用現在完成時。

•2:那麼這裡是不是考的現在完成時呢?當然是啦,attended顯然是動詞+-ed(過去分詞),這個句子是缺少謂語動詞,所以完全符合步驟(1)的猜測,現在完成時不就是考慮填has還是have嘛

•3: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雖然不認識,但是university和Cambridge後面都沒有“s”,說明不是名詞複數,後面的 stresses that it當中這個it驗證了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要麼是單數名詞這一猜想。那麼答案就只能是has了。

•考點在初二就學了。哪怕是初二的學生,學過完成時態的概念, 思路清晰,觀察細緻,方法完善的話,不認識這些紅圈圈裡的單詞,看不懂句子,一樣可以做對題目,更不用說高三學生了。

四B:方法舉例(2)

•Recently a suvey ________ prices of the same goods in two different supermarkets has caused heated debate among citizens.

A compared B. comparing C. compares D.being compared

•這是一個高三學生的錯題,憑感覺選了D,他說suvey,prices和死個答案中的compare這些詞都不認識,所以無法判斷這個題的邏輯主動、被動什麼的。沒辦法做。

其實,這個高考題,如果要是把握住關鍵信息的話,哪怕不認識任何一個單詞,也能把正確答案找出來。

•1:prices 後面有介賓短語 of the same goods修飾 ,而它前面空格處給出的4個答案是動詞compare的不同形式(動賓),結合起來可以確定prices是個名詞。

•2:答案D是被動語態,能有被動形式的動詞是及物動詞,說明compare是及物動詞。

•3:空格後有名詞,說明是動詞後加名詞作賓語,所以這裡要填主動形式,所以A、D表示被動,兩個答案都錯了。

•4:這個局子裡有謂語has caused,那麼空格處要填非謂語動詞(一個句子中可以有幾個謂語,但是要用and或者or或者but三個中的任何一個連接起來,這句話中沒有這三個中的任何一個)。那麼C答案這個謂語動詞(主語是第三人稱單數,一般現在時態謂語動詞後+s)也是錯誤的。自然只剩下正確答案B。

四B:方法舉例(3)

•例3:Time, ______ correctly, is money in the bank.

•A to use B.used C using D use

•這是2014年的湖南高考題

•這個題看correctly和is兩個單詞就足以得出正確答案,一句話就可以說清楚:use是及物動詞,它的主動語態後面要有賓語才算形式完整;ACD三個答案都是邏輯主動,及物動詞的主動語態後面缺少賓語(空格後的correctly是副詞不能做賓語),所以ACD全錯了。而B答案是過去分詞,可以表示邏輯被動,被動是沒有賓語的,所以是正確答案。

四B:方法舉例(4)

提綱挈領,化繁為簡:卓逸教你學考試應試之高考英語應試策略淺析

四B:方法舉例(5) (2013湖南閱讀A篇)

提綱挈領,化繁為簡:卓逸教你學考試應試之高考英語應試策略淺析

四B:方法舉例(6) 2017全國卷A

提綱挈領,化繁為簡:卓逸教你學考試應試之高考英語應試策略淺析

五:輔導反饋

提綱挈領,化繁為簡:卓逸教你學考試應試之高考英語應試策略淺析

五:輔導反饋之同行交流

提綱挈領,化繁為簡:卓逸教你學考試應試之高考英語應試策略淺析

提綱挈領,化繁為簡:卓逸教你學考試應試之高考英語應試策略淺析

如此美文,值得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