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来临 人类该怎么做?

今年3月,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白犀“苏丹”在肯尼亚去世,一时间,各大媒体纷纷发文纪念它。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来临 人类该怎么做?

图片来自:美联社

近几百年来,许多生物都从这个地球上消失了,它们灭绝的速度超出以往任何时候,科学家们称之为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在中国,就有很多动物就徘徊在灭绝的边缘,我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它们,但不是在它们死亡的时候。

勺嘴鹬

喜欢观鸟的朋友肯定对鸻鹬类印象深刻。因为这类鸟的羽毛大都很相似,斑斑驳驳的。而且很多种类在不同的年龄段,或者在繁殖期与非繁殖期,羽色都是变化的,非常难辨认。

不过有种鸻鹬类不用管羽色,只要看它勺子般的嘴就可以了,一看一个准,它就是勺嘴鹬。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来临 人类该怎么做?

萌萌的勺嘴鹬

摄影:知青老李

勺嘴鹬是一种小型涉禽,每到春季,它们会飞去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进行繁殖,而秋季到来时,它们会飞去东南亚越冬。这期间,勺嘴鹬会途径中国东部的沿海滩涂地区,有的甚至直接在此地越冬。它们常与其他鸻鹬类鸟类混在一起,在滩涂上觅食。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来临 人类该怎么做?

勺嘴鹬的嘴像把小勺子

摄影:知青老李

但是,由于分布地区的沿海滩涂被破坏和开发,很多适宜的觅食地都消失了,这也导致它们数量的急剧减少。目前,全世界勺嘴鹬的数量只有不到500只。

中华凤头燕鸥

说完勺嘴鹬,我们来说一种也生活在沿海地区,数量更为濒危的鸟类,中华凤头燕鸥。要说数量有多少呢,全世界只有不到100只。

它们的外表与大凤头燕鸥非常相似,最大的不同——它们的嘴尖是黑色的,而大凤头燕鸥的嘴则全是黄色的。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来临 人类该怎么做?

中华凤头燕鸥的嘴尖是黑色的

图片来自:全景网

这种鸟类目前最大的种群是在福建和浙江的几个岛屿上。科研人员们利用招引等方式,让这些濒危的鸟类能够更多的到这里进行繁殖。

在这里,它们受到严格的保护,以免被偷蛋的人伤害。科研人员更是尽可能地让每一枚珍贵的卵都成功孵化,为种群的增加做出贡献。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来临 人类该怎么做?

中华凤头燕鸥与大凤头燕鸥,你能区分开它们吗?

图片来自:全景网

海南长臂猿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来临 人类该怎么做?

雄性海南长臂猿

摄影:Lee Kwok Shing,Kadoorie conservation China

在我国的海南省,生活着海南长臂猿。它们的成年雄性浑身乌黑,成年雌性则是橙黄色的,非常漂亮。

它们以森林中的树木花朵和果实为食,偶尔也会吃点昆虫换个口味。海南长臂猿曾经被认为是东黑冠长臂猿的一个亚种,但经过科学家们对其遗传物质进行分析,发现它们应该属于独立的物种。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来临 人类该怎么做?

雌性海南长臂猿

摄影:Lee Kwok Shing,Kadoorie Conservation China

海南长臂猿曾经遍布整个海南岛,哪怕在上世纪50年代,当地人还很容易看见这种动物。但由于栖息地的丧失,以及作为药材而被猎杀,现在它们只分布在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内,数量更是只有不到三十只,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

面对数量这么少的群体,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上面介绍的只是几种高等的动物,至于那些两爬、鱼类甚至是无脊椎动物,很多我们还没认识,就悄无声息地从地球上消失了。地球上的物种灭绝速度其实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而我们对此的认识还很肤浅。

本期博物课堂,我们为大家请来了生物学博士叶盛老师,请他来为我们谈谈生物大灭绝背后的科学原理,以及我们该如何拯救人类的未来。

本期主讲人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来临 人类该怎么做?

叶盛,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副研究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科学松鼠会成员。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主讲嘉宾。

讲座标题:我们的大灭绝时代

讲座地点:博物课堂直播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