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行-西宁

西北行-西宁

塔尔寺

从广州开往拉萨的火车到达西宁后需要换车,据说是换上能应对高原环境的车厢。继续前往西藏的旅客要在这里填写一份身体健康申报表,下车时看到列车员在派发表单,大家戏称之为"生死状"。这种种的变化似乎在告知我,终于来到青藏高原了,这里与众不同。

又一次与车上刚认识的朋友道别,大家认识时间都很短暂,分别时微笑着彼此祝福,而心中有着不想表现出来的不舍。旅行中总是这样,人来人往,这种感觉对我来说也早已习惯。31个小时的火车之旅让身体有些疲惫,此时我最大的愿望是找个酒店洗上一个热水澡,然后去吃一个丰盛的晚餐,别了,各位曾经的同路人。

这座火车站看上去刚建成没多久,现代化外观和设施与全国其他地方的没有区别,让我有些惊喜又有些小遗憾,它跟上了时代,但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特色。从车站出来站在广场中央环顾了一下四周,几十个小时前我还在广州站的广场上想象着这里,这一路不容易,一场重感冒几乎让旅程毁了,或许这样才更值得回味,这就像一场修行,经历劫难才算完美。

广场上风冷得刺骨,我把外套的帽子套上,只露出小块脸。我不是第一次到高原地区,但这里给我的感觉还是特别的。看了看夜空,心里默念着:西宁,你终于等来了我,只是夜晚的西宁看不清我的模样,就像我也看不清你一样......

早晨的阳光就像一只淘气的小猫拨开窗帘偷偷溜进了房间。我掀开被子坐了起来,揉了揉眼睛,心里猜测着此时的时间和外面的天气。再摸一下额头,没有发烧,感觉身体逐渐恢复状态,终于让我松了口气。此时我处于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里,感觉自己还没有从梦中醒来。

许多年前认识了一位在青岛某大学读韩语的朋友,她的老家正是西宁,这是我对这个地方最初的精神接触。大学毕业后我在佛山工作,有一天接到她的电话,电话中她急促不安的说老乡介绍她来广州工作,到广州后老乡神秘失联了,钱包也被偷了......于是我马上请了假从佛山赶到广州火车站接待了这位来自远方的藏族女子。几天后她离开广州,离别时要我以后去西宁玩,吃喝玩乐全管了。还有,带我去青海湖看星星。

“去青海湖看星星”,这句简短的话对她来说很寻常,对于我却如诗如画,让人神往。从此“去青海湖看星星”便成了我心里一个童话般的梦想,在后来的日子里,它渐渐地也不再是具体的行动,而是一种对美的幻想和期盼。

女孩回了西宁,那几年大家都忙于工作鲜有联系,又不知如何阴差阳错,我们丢失了联系。

从酒店出来前往火车站停车场取车,早晨的西宁空气干爽,颇有寒意。街道打扫得干净,但西北高原怎样都离不开那点风沙,街道边,柳枝上,来往的车辆......处处留有风沙的痕迹。青海的西部是大片干燥的荒原和沙漠,仿若武侠小说里描写的场景,各路侠士骑着快马从风沙中来,又带来了风沙。西宁是青藏高原东方门户,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从古至今往返青藏与中原的各族人士均需路过此地,包括了大唐贞观十五年出嫁吐蕃的文成公主。当年那个交通咽喉上的军事据点如今发展成人口超过200万的高原第一大城市,但在我心里它就如它的名字那样,平静、安宁。藏人,蒙古人,回民,汉人......在这里平和往来;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在这里相安共存。

晴朗的天空白云悠游,并没有几天前天气预报说的阴雨天,走在西宁的清晨中,此刻内心无比舒畅,仿佛张手我就能自由飞翔。我又想起了我那位失去联系的藏族朋友,我终于都来到了你的家乡,而你去了哪里?关于她的下落我并不想刻意去追寻,有时候这样也很好,生活留点遗憾才多会一些念想。

又来到了火车站,广场上聚集了不少游客,拉客的车夫们热情地跟随左右,锲而不舍的推销着自己的服务。空气很干净,湛蓝的天空中挂着几丝白云。此时站在广场中央,没有了昨夜抵达时的匆匆脚步,内心的感动姗姗迟来。

我喜欢随心所欲的旅行,但马步芳公馆是我出发前就定下要去的地方,因为我对这位人物感兴趣,青海曾是他的地盘,来到这里怎能不去他家看看。公馆位于市中心里,从火车站开车过去不远,几个路口就到了。这里的街道不是很宽,静谧的街道旁树木茂盛,看上去颇有年代感。我参观过不少名人故居,马步芳家是我参观过的最大的一座。它曾是马步芳的王府,也是西北军政权力中心,在这里穿庭过院,想象着当年的辉煌景象,而如今却已人去楼空。感叹岁月无痕,世事纷繁,时光终是无言。

庭院里鸟语花香,阳光明媚,那段跌宕的时光就如这座公馆一样走进了历史,一切归于平静。站在院子中央,看到屋檐之外的高楼大厦,历史与时代在这里泾渭分明,又拥抱在了一起。天气甚好,进来参观的游客渐渐多了起来。

在公馆里逗留了1个多小时,离开时在公馆门口看到有许多卖书的摊贩,每个书摊卖的书无非都是关于马步芳、文成公主、仓央嘉措以及青海历史的书籍。其中马步芳的居多,可见不管后人如何评价,他已然是这个地方的传奇了。不过这个传奇还是比不过那个传奇,那就是仓央嘉措。在我心中,仓央嘉措就是青藏高原一个真正的偶像,一首绝美的诗篇。“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仓央”

西宁古城区有一座著名的古老的建筑,叫东关清真寺。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屡次破坏又屡次重建,是目前西北地区最大的清真寺之一。从马步芳公馆到东关清真寺大约10几分钟车程,几个街口就到了。不收门票,走进大门就有人过来迎接旅客,并给大家讲解寺庙的历史和伊斯兰教的教义和经典。我想这就是阿訇吧(阿訇是波斯语,意为老师或学者,穆斯林对清真寺宗教事务人员的称呼),过去在三毛的书上常常看到阿訇的身影,他们带着穆斯林们念经,祷告,讲解古兰经,今日终于得一见,从小说里走到了我眼前。一进寺院就给人讲解和传教这种情况是我在许多佛教寺庙里没遇过的,这也是两个宗教的不同之处,穆斯林们非常虔诚和热心,而佛教则“随缘”一些,一个认为要相信真主,一个认为人人可成佛。

寺院里人不多,打扫得干干净净,四周整齐的种着小树,每一株树的叶子都被修剪成小圆帽形状,又像一把撑开的伞,甚是可爱。院子的一处角落一群游客正围聚在一起,认真听取阿訇的演讲。我也凑近听一下,正在讲《古兰经》。作为一个无神论者我曾说“入寺庙不烧香,入教堂不祈祷,我只默默的看”,那现在到了清真寺呢?我想,我现在是无神论者吗?人需要有精神修养,而在追求精神修养境界的过程中,指引、暗示我们的是什么?内心住了谁? 我不知道,此刻就安静的听一听《古兰经》吧。

西北行-西宁

东关清真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