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更”消费遇害空姐:你们怎么能安心的吃着“人血馒头”

滴滴空姐事件,自媒体为什么还在吃着“人血馒头”?

最近由于滴滴顺风车杀害年轻空姐案件持续在新闻媒体发酵。

“二更”消费遇害空姐:你们怎么能安心的吃着“人血馒头”

“躺着数钱”的,正是为追求流量丧失人伦底线的“二更食堂”!

人性被淹没在色情想象中,看不到对逝者的尊重,看不到对凶手的谴责,看不到对公平正义快点到来的期待,看到的只是文字后面,那洋洋自得的眼神,盯着又一个10万+。

众怒如疾风骤雨,网友怒吼“他们用文字,又杀了她一次!”“二更食堂”不仅吃着人血馒头,而且吃相难看,让观者作呕。

事实始终在教育我们,“人血馒头”不好吃,不该吃,热点不能无底线的蹭,就在我们以为这事尘埃可以落定,逝者可以安息了,然而,某地出租车打出了这样一个广告,这是要把自己“作”死的节奏吗?伦理道德挡不住你们这些人“no zuo no die”的脚步了!

“二更”消费遇害空姐:你们怎么能安心的吃着“人血馒头”

“二更”消费遇害空姐:你们怎么能安心的吃着“人血馒头”

“二更”消费遇害空姐:你们怎么能安心的吃着“人血馒头”

二更食堂永久关闭,是什么纵容了自媒体为流量毫无底线的操作?

在这个自媒体的时代里,热点能不能“蹭”?该怎么“蹭”?又能“蹭”出什么来?

既然是自媒体,那么流量当然是各大自媒体的命门,为了流量蹭热点,也是无可厚非,但是像二更食堂这样的大号居然也放弃节操,和一些低俗自媒体走同样的路线也是头一次遇到。

二更食堂永久关闭,是什么纵容了自媒体为流量毫无底线的操作?

事件的背后,我们是不是应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二更”消费遇害空姐:你们怎么能安心的吃着“人血馒头”

一、迎合流量

“二更”消费遇害空姐:你们怎么能安心的吃着“人血馒头”

二、投资人给的钱

二更是做视频自媒体起家的,在自媒体最好时间点成长起来后开始慢慢做大,包括后来的二更食堂、以及各大城市的本地自媒体比如:更上海、更成都等。

既然资本愿意投资,那么资本也肯定对回报有要求,然而自媒体的回报套路就是把流量变现,去获取更多的流量,把更多的流量变现,再去获取更大的流量,资本也可以顺利过渡到下一轮从而获益,所以资本对流量是有压力的,这种压力无形中给二更团队的内容创作造成了一种浮躁的氛围。

“二更”消费遇害空姐:你们怎么能安心的吃着“人血馒头”

三、企业的三观

企业的三观直接影响了内容团队的生产,而且是这么成熟的自媒体公司,他的内容审核肯定是非常严格,既然这样无底线的文章能过审核,说明公司上上下下压根就没有考虑过底线这个问题,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这个道理。

“二更”消费遇害空姐:你们怎么能安心的吃着“人血馒头”

热点当然要追,但是要有度!

自媒体给了公众更广阔的视野,早已成为了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

当自媒体和它所承载的信息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就如同远古的农耕社会接触到游牧民族,带来别处的风土人情,异域的高山深谷,不一样的人间冷暖,世界不再是足下的一方土地,人生不再是白驹过隙。我们对自媒体追热点有天然的期待,这是新闻规律决定的。

而自媒体与市场联系在一起,商业运营给它的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流量,成为了那个让无数自媒体人又爱又恨的玩意。有热点才有流量,有流量才有市场和盈利,于是热点事件成自媒体为趋之若鹜的东西,没有热点的日子,所有人都如坐针毡。这,是市场规律决定的。

客观规律决定的事儿,拦是拦不住的。但同时,就像那句经典表述所说,“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二更食堂”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二更”消费遇害空姐:你们怎么能安心的吃着“人血馒头”

那么热点怎么追?

通过简单的逻辑推导,可以简单得出这样的结论,一靠自律,二靠规范。

有评论说,“二更食堂”的这篇文章有违基本的生命伦理,自媒体既然带有“媒体”二字,就应当遵守媒体伦理,追求文字的社会价值。

这话很对,但需要提出的是,媒体伦理的自律之所以成为一种共识,并不是谁强加的,也不是逻辑推导的,是媒体在跌跌撞撞的发展中由他们自己总结出来的,关系着生死存亡。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新媒体的文章写作也要遵照法律规范和伦理规范。想必这个道理人所共知,之所以还有人以身试法,甚至借助舆论热点事件“吃人血馒头”,是因为在一些人的潜意识里,逾越底线的成本很低,风险不大,但带来的“回报”却是巨大的。

蹭热点,靠流量赚钱本无可厚非,但也不是什么话题都能拿来做流量生意的,无论是自媒体平台,还是广告投放媒体,因带“媒体”二字,就有媒体的性质。如此,它就有引导社会舆论,形塑社会价值观的责任。

一个自媒体应该有这样的角色认知:它写了什么,传递了什么事实,表达了什么态度,都应该考虑其社会后果,而不是为了流量,将基本的操守弃之脑后!

为博眼球和流量而不惜突破伦理底线,这在新媒体场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对新媒体的良性发展提出挑战。

“二更”消费遇害空姐:你们怎么能安心的吃着“人血馒头”

流量背后更应有人性温暖

我们经常看到自媒体写作手段被总结成文案套路,越来越多的人热衷裂变传播,0成本推广,诱导分享等等,咪蒙式的煽动情绪写作手法也已被很多自媒体熟练掌握,但这些机械式的逐利模式也让一些人逐渐失去道德底线。

一直以来,网络信息监管都是一个难题,过于严苛容易“误伤”,疏于管理容易“失控”,如何把握好管理的力度并非易事。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内容信息量多,变化多,影响广泛,因此,对相关信息的审核、管理应该有“底线思维”,给不违背底线的内容以发布的空间,而“底线”的标准,则需要综合考虑受众情绪、内容发布者、监管方等多方面的因素,依据伦理规范和法律规则来设定。

另一方面,新媒体内容制作者也要“自律”。只靠噱头吸引“粉丝”不是长久之计,媚俗和低俗往往只有一步之遥。面对流量和广告收入的诱惑,要有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就像空姐被害这样的悲剧新闻,有太多可以引发读者共鸣的点,用低俗内容来博取眼球恰恰是最不合适的方法。

无论嬉笑怒骂,媒体更在意的是,文字对社会的积极影响,自觉以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心严格要求自己。在提倡“勇敢做自己”的现在,“二更食堂”身体力行,只不过换了一个字,变成了“勇敢作自己”,丧失了基本的媒体伦理,必然被读者和社会抛弃。

“二更”消费遇害空姐:你们怎么能安心的吃着“人血馒头”

显而易见,伦理道德挡不住一些人“no zuo no die”的脚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有失手的时候。这个时候,还有制度的底线,这个底线保护着读者用户的道德需求,也呵护着整个行业的健康成长,让大家能持续不断地从自媒体中获取有效的信息。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这是耳朵都能磨出茧的老生常谈。但在“二更食堂”被网信部门约谈,要求严厉处罚相关责任人的节点上,更能看出制度约束的作用——在无所不包的网上,就如同现实社会一样,自由与秩序并存,既要提倡自由,也要遵守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则是自由的保障。任何一个社会里,行为与言论都是有边界的自由。

去除了“二更食堂”之流的杂音,人们更加专注地关注正义实现的进程,哀悼死者,谴责凶手,曝光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分析成因对策,畅所欲言,通过舆论的关注和监督,用自己的声音推动社会和历史的发展。

“二更”消费遇害空姐:你们怎么能安心的吃着“人血馒头”

互联网的自由和秩序,在这里同时得到最好的体现。

这愤怒是对丑恶的谴责,更是对美好的期盼。我们在现实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会自然延伸到网络空间,就像期盼天更蓝草更青一样,期盼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到哪里,法治就一定跟随到哪里,人民对公平正义的需求在哪个高度,法治就必须在那里守护。

“二更”消费遇害空姐:你们怎么能安心的吃着“人血馒头”

唯有如此,方能让逝者的背影在网络世界中不受玷污,让道德和良心有个温暖的归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